2011上海針博會:收獲很多但需求更多
“十一五”末,針織產品在服裝、裝飾用、產業用三大領域所占的比重均得到大幅提升,占服裝的比重55%,占裝飾用比重約15%,產業用比重約20%;合計纖維加工量為1350萬噸,約占整個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4130萬噸的1/3,而中國的纖維加工量占世界的一半,如此算來,中國針織纖維加工量就占世界加工量的1/6。
盡管這幾年來的成績還算顯著,但在陳偉康看來,目前的展會規模仍較小,與針織行業的迅猛發展是不相匹配的。“針織在整個行業中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對外出口的最終成品上,針織的數量已超過梭織;在紡織三大運用領域——服裝、家紡、產業用中,針織都有覆蓋。從行業的規模來看,針織展本應該與CHIC(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比肩,而現在兩者相去甚遠,但我們有這個雄心。”陳偉康說道。
楊世濱也同樣有這樣的認識,盡管“十一五”期間針織行業的成就很突出,但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以及與周邊國家競爭的加劇,讓行業在“十二五”面臨著轉型。對此,他認為“十一五”是高速發展,“十二五”就應該是高效發展。
楊世濱說:“實現高效發展有幾種途徑。首先,采用產業鏈合作的辦法,縮短企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生產成本。其次,提高企業自身的生產效率。2005年行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為16.96萬元/人,2010年提高到31.63萬元/人,而“十二五”的目標是要達到60萬元/人。”
另外,也需要通過改變營銷模式來提高效率。在楊世濱眼里,中國的商業模式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中國很多東西都比國外賣得貴,為什么?跟營銷模式有關。”他建議,今后在完善營銷網絡的過程中,要考慮發展網絡銷售。就針織產業而言,襪子(尤其是男襪)很適合網上銷售,因為標準化程度很高。楊世濱相信,未來網絡銷售將對行業的影響比較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