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國際服裝節:紡織大省涌起轉型創新潮
盡管啟用河西新展館給參展商和參觀者帶來諸多不便,盡管國際經濟形勢風云多變給中國紡織服裝外貿大省江蘇提出嚴峻挑戰,第十三屆江蘇國際服裝節依然以空前規模、精彩內容、豐碩成果和諸多啟迪華彩落幕。
規模空前顯示整體產業升級態勢
本屆服裝節博覽會總布展面積為4.5萬平方米,比上屆增長30%,400多家國內外服裝、家紡和面料企業、數十個產業集群攜400多個品牌參展博覽會。多方面的新技術、新設計、新模式、新業態、新理念,吸引了1萬多名專業買手參會,反映出我國紡織第一大省正涌動著轉型創新的滾滾浪潮;行業經濟信息流密集交匯的江蘇國際服裝節,已成為觀測中國紡織服裝產業晴雨沉浮的重要窗口。
“十一五”期間,江蘇紡織行業面對復雜嚴峻的環境,奮力開拓、勇于創新、精鑄品牌,產業鏈愈益完整優化。從外向為主轉變為內外并舉互補;從傳統的低端制造成本優勢向研發、銷售等中高端價值鏈要效益,創新能力和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化纖、紗、布等15個大類產品產量均位居全國前3位,其中,絨線、亞麻布、絹紡絲、西服及西服套裝、羽絨服裝等產量居全國第一。江蘇紡織擁有2個中國世界名牌、59個中國名牌、30多個中國馳名商標和300多個江蘇省名牌。去年,江蘇紡織率先躋身“萬億級”行業,并以產值低于全國增長、利潤高于全國增長水平的效益優先發展態勢進入“十二五”開局之年,為領跑全國、建設紡織強省打下堅實基礎。
主題鮮明高揚品牌時尚兩面大旗
辦會初期,江蘇服裝企業多以外貿為主,自主品牌在全國尚未取得優勢,整個行業的品牌意識、時尚概念都十分薄弱。經過服裝節組委會十多年堅持不懈的強勢傳播和會內外持續互動,“時尚江蘇、品牌江蘇”的辦會主題深入人心,參展品牌陣容越來越強大,企業軟實力創新帶來的時尚化、科技化、市場化、國際化味道越來越濃。
波司登、陽光、紅豆、雅鹿、宜禾、虎豹、桑羅、AB、雪竹等一批中國、省市名牌在展會上帶來了密集的新科技、新創意、新拓展的信息流;阿仕頓、蘭姿繡、百芙倫、七彩城、錦超等新銳服裝品牌亦以設計、營銷、團隊培訓、資本運作等不同方面的創新,強勢走進了博覽會;百花齊放的家紡品牌也成為江蘇服裝面料家紡博覽會的新亮點,夢蘭、鑫緣繭、亞萍、玖久、蘇絲、太湖雪、絲立方、麻立坊等品牌已成為國內不可小覷的生力軍。
作為江蘇國際服裝節的一大特色,產業業集群競相參與,使常熟市古里鎮、梅李鎮,碧溪鎮,張家港市、吳江市、盛澤鎮、震澤鎮、橫扇鎮、桃源鎮,宜興新建鎮、蘇州臨湖鎮等一批產業基地逐步樹立起區域品牌形象,形成更為強勁的產業輻射力。產業承轉地宿遷泗陽縣、徐州睢寧縣等一批特色新名鎮也通過博覽會亮出服裝名城、紡織強縣的品牌風采。
在辦會第一個十年之后,組委會將“時尚江蘇”更加突出地體現在為行業服務的每一個環節,持續打造行業軟實力。時尚創意周辦得有聲有色有深度,使時尚江蘇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時尚江蘇的未來越來越清晰。倫敦&巴黎設計師作品發布具有純正的巴黎品味,傳遞了最新的國際流行概念;“第20屆中國真維斯杯休閑裝設計大賽”繼北部分賽區之后,東部分賽區的巔峰之戰在江蘇國際服裝節期間火熱上演。法意日設計師作品聯演、戶外休閑設計大獎賽、時尚設計沙龍等活動,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瞬間和震撼啟迪。
十三年來,服裝節為了推動品牌設計創新,引入了國內外最新的流行信息和設計理念。一場場體現東西方國際時尚文化相融的展演給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展示了一個時尚創意世界的新視角,推動著服裝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更新。
耐人尋味探索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如何突破上游向下游發展、單純外貿加工轉為同時創建內銷品牌遭遇的瓶頸?如何將新銳品牌創新市場營銷模式的成果優化復制,加快變為地區品牌拓展的規模經濟優勢?如何使江蘇服裝節這個展會平臺與龐大產業群的實際經營業務更有機地銜接“過電”?本屆展會還留給了人們一些耐人尋味的問題。
江蘇省服裝院校戶外休閑設計與買手新人大賽的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從辦會伊始,組委會就邀請國內商家前來參觀,推動工業企業走向市場。本次大賽結合市場新動向,著眼培養買手型設計人才、培育買手職業市場,在作品設計要求模擬買手操作過程的同時,舉行了設計師主題沙龍。
“十二五”江蘇紡織服裝將把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和品牌塑造為核心,以發展品牌服裝與高附加值紡織品為重點,努力構建現代紡織行業體系。2015年,全省紡織行業銷售收入有望達到16000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00萬元/人;新產品產值率提高到20%;關鍵技術裝備達到或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能耗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上游水平。實現印染行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轉變;不斷提高服裝和家用紡織品檔次,大力開發綠色環保家紡新產品。江蘇之最——服裝面料流行趨勢發布,集中反映了這個面料大省歷年的開發新成果,已經持續多年,成為專業人士眼中的寶庫。值得關注的是,休閑男裝品牌阿仕頓近年在區域市場蓬勃崛起,并連續兩年強勢亮相博覽會。
目前在國內最具影響的紡織服裝展會,無疑都有政府作為背后的推手。一方面,搭建起的舞臺有可能作為政績工程流于形式,一方面也表現出紡織服裝業在當地經濟中的受重視程度,得到有關政府對行業更多的關注和支持。本屆江蘇國際服裝節除了舉辦國際買家采購會、電子商務研討會、第23屆中國國際毛紡原料交易信息交流會、東方絲綢市場流行面料聯盟面料名品、新品“交流活動及舉辦”外貿企業與流通企業對接會外,還舉行了“常熟服裝城·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市長峰會”。江蘇、浙江、安徽、遼寧四省的紡織大市市長在南京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的探討。面對產業轉型“箭在弦上”這一形勢,常熟欲奪國際市場標準、時尚、營銷“話語權”,進軍價值鏈高端。一半以上產品銷往外國市場的金壇將向“內需”要增長,強化本土品牌培育,以資本為紐帶,整合產業鏈優勢資源。紹興縣副縣長孫君表示,該縣將致力于打造制造、貿易、創意三大中心,推進集群升級。如何將展會功能與企業自身經營業務活動有機銜接,讓相關企業產生參展的內源動力,讓企業成為展會的真正主體,讓展會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更大的催化作用?看來依然任重而道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