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再造——新井淳一藝術展”亮相湖北美術館
新井淳一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紡織創新者和染織藝術大師,他一生致力于織物的創新設計,被譽為“后工業時代專家”和“日本織物界奇才”。新井淳一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巡展“布衣再造——新井淳一藝術展”亮相湖北美術館,展覽通過對新井淳一融合傳統工藝、現代科技與東方美學所創作的百余件紡織藝術設計作品的集中展示,系統回顧了其跨越兩個世紀的設計歷程,有效闡釋了新井淳一先生獨特的藝術理念與設計思路。
中國美術家協會服裝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服裝史論家李當岐評價新井淳一不僅是原創纖維藝術家、原創紡織物設計師,更是一名科學家,是研究探索不同成分、不同織造技術以及不同處理方法的染織科學領域的探路者和開拓者,有著執著的工匠精神。在國際絞纈協會主席和田良子看來,無論從任何方面而言,新井淳一都是最具有技術革新的紡織設計師之一,是設計師中的設計師,是一個未來派藝術家,“他創造出的不單單是新材料,而是他所稱之的未來材料。”
新井淳一對合成紗線的沉迷始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首次嘗試在家鄉郡馬縣桐生引進金紗,并應用于薄片和提花織機編織錦緞。他最終獲得了36項與金屬紗線有關的專利,奠定了其在紡織領域先驅的地位。他的突破性設計方法被譽為煉金術士的魔法,將傳統紡織技法和當地手工藝奇妙結合,比如將最新科技與絞纈結合:用化學腐蝕的方法在滌綸織物上形成金、銀和鋁膜;金屬紗線混和羊毛或絲,營造出預想不到的肌理感和反光效果;將溫度敏感的染料與鈦金屬結合;從輪胎制造業中汲取靈感,創作的不銹鋼螺旋紋等。
紡織品中,金屬紗線的應用既古老又現代,最早可追溯到中國的古代發明。新井淳一的靈感便是來源于此種古代的技術,他認為,古代紡織制造者在材料的選擇及工藝使用上已十分巧妙,并在此基礎上發明新方法創造出具有現代設計美學的作品。2005年在群馬高崎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裝置藝術“Vajradhatu Mandala:金色墻”,便展示出金屬面料的巨大吸引力。新井曾說道:“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我對染光很感興趣。如果只是讓我染普通面料,我就無法獲得如此多的樂趣。”
70年代,新井淳一開始著手數碼提花織物的設計和研究,創作了一大批具東方風格的織物,藝術與實用聯璧生輝。他的作品實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在紡織印染中的完美融合。他與世界頂級時裝設計師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合作,將創新布料融入時裝設計中,不僅轟動了時裝界,更帶動了一代新的設計與創新風潮。他和日本一些前衛的時裝設計師一起被視為當代設計的核心人物。他的作品成為許多博物館的永久藏品,包括英國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美國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美國工藝博物館。
“展覽基本沒有天然面料,全是再造的,有軟性的,有金屬絲的。過去一味推崇手工,推崇天然的東西,認為它們更有溫度,富有生命力,而這次展覽中有很多是通過技術介入,機器加工出的東西,纖維本身也是再造的,但依然可以感受到溫度,存在著藝術家的一種生命的注入。”湖北美術學院副院長劉茂平對“布衣再造”這個展題也非常感興趣,他認為,可以從多方面來對展覽進行定位,比如它可以是一種纖維的軟性裝置,具有當代藝術的品質,還可以將其看做服裝面料的時尚展覽,或纖維藝術展覽。
盡管藝術家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但紡織品一直以來沒有受到足夠的尊重。和田良子表示,與一般藝術媒體相比,面料其實擁有更大空間,可以脫離已有的傳統藝術表達方式,可以超越國界。“一塊完整的面料雖然是平面,但很柔韌,可以捶、壓、折疊、壓縮、縫,可以燒掉、剪掉、撕開、拼貼,也可以染、印花,做成不同的東西。它可以很生動、很有質感,力量可以大也可以小,還可以裝飾。最重要的是,亞洲有深厚的紡織文化,并且具有世界性,每一代人都可以找到與紡織品有關系的詞匯。”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