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高新科技浪潮席卷傳統制鞋業
中國制鞋業承接了世界鞋業的轉移浪潮并發展了起來。從世界制鞋業區域轉移來看,上個世紀60-70年代,世界鞋業制造基地從歐美發達國家轉移到亞洲的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與地區,之后又逐步轉移到了中國大陸、印尼、越南、印度等。到上世紀90年代,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成為中國大陸的主要基地,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21世紀初。在全球制鞋業中,中國制鞋業可謂異軍突起。短短的十多年,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據統計,我國目前有7200多個制鞋企業,已在廣東、福建、浙江的溫州、成都、重慶等地形成了五大鞋類生產集散地。僅廣東東莞及其周邊地區,就多達2000家鞋廠。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中國制鞋業更呈現出強大的發展態勢。然而隨著全球化距離的日益縮小,以及競爭的不斷加強,在全球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中國制鞋業開始了新的思考。 制鞋行業的困境 落后的生產設備、研發能力導致很多鞋類產品設計式樣滯后、花色品種單一、舒適性差,致使出口檔次提不高,價格賣不上去,總在中低檔市場徘徊。如今中低檔市場也已面臨越南等新興鞋類生產國的競爭,鞋類出口已經受到嚴重威脅。對此,一些出口企業不練內功,反而采取降價應對。一些新的出口企業為擠入國際市場,多以低價策略為先導,另外,“外商招標”壓價成風也使得鞋價無法提高。最終使沒有高科技含量、沒有高附加值的中國鞋在國際市場上長期擺脫不了低價路線。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今年上半年市場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鞋業出口85%仍是中低檔品種,價格較低,一般在10-30美元之間,很多甚至低于10美元。從我國鞋類生產基地我們可以看到,生產廠商盲目擴大產量、許多民營小廠紛紛擴充生產線的現象都十分嚴重。我國鞋的產量仍以高出消費量3至5倍的比例猛增,供過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目前全國皮鞋積壓已達3億雙。
制鞋企業的無奈
在今年原材料上漲,用人成本上升,美元貶值,鞋業出口受阻等情況下,中國鞋業原本被覆蓋的問題變得醒目而突出。
中國鞋業生產能力過剩,出口企業數量過多,相當一部分制鞋企業存在著短期逐利行為。部分制鞋企業不注重科研、開發、設計,多以來樣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襲為主,很少投入必要的資金研究、開發新產品,對于高科技的制鞋設備也是視而不見。據愛瑪數控機器反映,8年前,愛瑪數控機器在推銷科技含量高的鞋楦制造設備時,遇到過很多企業在當時廉價的勞動力情況下,寧可增加用人成本,也不購買高科技制鞋設備的情況。
仔細分析發現,制鞋企業的無奈主要來自內外兩個方面。企業的外部環境是油價高漲,80%鞋材成本與石油下游產品有關,引起鞋材成本上升;物價上漲,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人民幣升值導致匯率波動;國際貿易壁壘、技術壁壘重重;制鞋行業的銷售渠道重新洗牌;制鞋行業掀起技術革命。企業的內部環境是:用人成本大幅上升,員工流動率加大,企業的管理難度加大,企業的綜合成本上升;與此同時,跨地區、跨國管理,對于企業的管理人才提出更新的管理素質要求。
按照目前的企業用人成本增加速度,可以設想一下,3-5年后,當普通員工的月收入達到3500-4500元人民幣時,制鞋企業要生產什么樣的鞋子才能支付如此高的工資,才能在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立足?
大量事實和現狀表明,中國制鞋業不能靠廉價來生存了,科技研發是制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將是制鞋企業未來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籌碼。可喜的是,很多制鞋企業經歷了風雨之后,認識到了這一點,勇走科技興企之路。
科技浪潮為企業帶來提升的機會
中國制鞋業危機四伏。但是,危機背后也有發展的機遇。誰能在危機中看到制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并率先向這個方向轉變,誰就能在危機中找到成功發展的機遇。在如此境遇下,制鞋企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鞋類產品的高附加值,事在必行。對于制鞋企業來講,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在考慮提高企業高科技含量時應考慮到市場回報,但是不能只看眼前,特別要著眼于中長期的市場回報。高科技的運用不是一次簡單的資金投入,而是一場思想的轉變,一場投資方式的轉變,一種影響企業命運的企業運營策略的轉變。這種轉變需要制鞋企業真心對待高科技,而不是被迫接受高科技,更不是跟隨潮流的走秀行為。
制鞋業可以利用的高新技術有:納米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快速成形技術、纖維技術等等。要研究并利用這些技術,不是一個制鞋廠家可以完成的。依托科技進步是一場“百團大戰”,與制鞋行業有關的各企事業組織、廠家需要各司其職,為提高制鞋業的科技水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事制鞋研究的科研院校,要重點攻關高檔鞋材,高級制鞋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從提高中國鞋的舒適度入手,提高產品檔次,提高中國鞋參與世界競爭的能力。
制鞋設備的生產廠家可依托自己或科研單位的研發能力,研制出高效、快捷、先進的制鞋設備。如,愛瑪數控機器認識到了這一點,以先進的技術迎接制鞋行業的高科技浪潮。該公司的產品融合了激光技術與快速成形技術,讓成品鞋的產品設計、放碼由原來完全手工操作,轉變到利用CAD軟件在電腦上進行設計、放碼和配色,其鞋樣輸出設備用電腦皮革切割機代替繪圖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不少鞋楦及模具廠引進愛瑪數控機器的電腦鞋楦生產系統、鞋樣設計及放碼CAD軟件,提高了設計、制造過程的數字化程度,能幫助制鞋企業實現所謂“5個數字化”:數字化設計、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裝備和數字化企業。
成品鞋企業需要把高新科技應用到成品鞋的制造當中,把成果落實到成品鞋上。很多成品鞋企業大張旗鼓地作出了動作,并用高科技來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喜得龍2006年打出了“喜得龍科技”的品牌概念。2007年4月,喜得龍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建立的運動裝備研發基地正式掛牌成立。2007年9月,喜得龍別出心裁地簽約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怡寧教授,首創科學家代言模式。
鞋企安踏沒有閑著。2005年安踏就成立了國內首家體育運動科學實驗室,其強調減震功能的“芯技術”就是在這個實驗室內誕生的。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有50多位工作人員,設有多種檢測鞋和服裝的設備。目前,光是在鞋子上的專利,安踏就申請了41項。
國輝(中國)有限公司是近年來籃球鞋的新秀企業。由國輝(中國)有限公司申報的“福建籃球鞋行業星火技術創新中心”2007年12月通過了福建省科技廳的驗收,被批準列為第五批省級行業星火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單位。這標志著國輝企業的籃球鞋生產水平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目前制鞋設備行業流行什么樣的科技?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價值觀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消費呈現出個性化與多樣化的趨勢。就制鞋行業而言,用戶不僅對鞋款的質量而且對其更新換代的速度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這種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制鞋企業的生產需更具柔性,急需縮短鞋款從設計、制造到投放市場的周期,使產品向多品種、中小批量方向發展。也因此,傳統的批量法生產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一場更加激烈的競爭正在形成。皮革制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與計算機輔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System)就是為了滿足這種新的需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設計與制造方法。有人評價CAD/CAM是20世紀制造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也是計算機在各種制造業中應用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制鞋行業自然不例外。
何為CAD/CAM系統?在皮革制品產品設計階段,主要完成設計任務規劃、概念設計、結構設計、詳細設計、結構優化設計、工程設計等。如果借助計算機來完成這些任務,就稱為CAD。
何為CAPP?在工藝設計階段,要完成下料工藝設計、縫制工藝設計、成型工藝設計和整飾檢驗等任務。如果借助計算機來完成這些任務,就稱為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何為CAM?在生產加工階段,要完成數控編程、加工過程仿真、數控加工、質量檢驗、產品裝配等。如果使用計算機來完成這些工作,就稱為CAM。
何為CAD/CAM集成技術?以前計算機都是孤立的完成各項工作,從而導致CAD完成后的信息不能被CAM直接使用,這樣就造成了信息資源的浪費。如果使用計算機信息集成技術,為CAD/CAM提供一個集成的工作環境,將CAD、CAPP、CAM有機地聯系起來,就稱為CAD/CAM集成技術。
目前制鞋業CAD/CAM技術已經覆蓋制鞋產業鏈的方方面面,滲透到制鞋工業的每個流程。制鞋業CAD/CAM技術主要應用在六大方面:(1)鞋楦的設計與加工;(2)皮革制品的產品設計;(3)皮革制品樣板的設計與加工;(4)皮革制品的排版與切割;(5)輔助模具、工具的設計與加工(包括鞋類五金設計、鞋墊設計、中底定型模、氣墊設計、皮革壓花模設計、EVA多色注射模及精密多色注射模、EVA拖鞋及鞋底的逆向工程);(6)皮革制品企業的管理及產品檢測。僅以CAD/CAM技術在鞋楦的設計與加工流程上的應用為例,鞋楦是制鞋工藝中的主要模具,是制鞋之基礎。在整個制鞋設計與生產中,鞋楦作為鞋子的母體,不僅決定了鞋之大小長短及造型,還決定了鞋穿著的舒適性。鞋楦體之造型決定了鞋的式樣和型號,鞋的花色品種和款式的更新也是基于鞋楦來設計的。因此,提高鞋楦之設計和生產技術水平,對制鞋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利用電腦軟件及設備的基礎上,愛瑪數控機器已實現了從足部激光測量獲取三維數據自動生成鞋楦,由已有鞋楦再設計生成新鞋楦以及由鞋逆向激光掃描生產鞋楦,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