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細纖維合成革彌補天然皮革的不足
9月11日訊,由于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世界性的真皮革的手感性能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即超細纖維合成革存在著透濕性較低的問題,因此人們從未停止過對合成革仿真皮革方法的探索。皮革之所以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就是因為皮革具有優越的吸濕性和除濕功能,可減少鞋內產生的異味,改善鞋內的微氣候狀況,使之具有穿著舒適性、符合人體的衛生要求。舒適性(親水、吸汗、彈性、透氣、透濕、保暖)是中高檔鞋的最基本要求,因而,作為鞋材,必須具有一定的吸濕性,以保證穿著過程中腳上的汗水得以均勻散發。吸濕性是表征纖維性能的基本指標。大部分的合成纖維缺乏或沒有足夠的吸濕性親水基,所以吸濕性較差。超細纖維合成革的吸濕性是合成革中最優秀的,據資料顯示:天然皮革的坯革透水汽量為800mg/(10cm2 24h)左右,而超細纖維基布的透水汽量為400mg/(10cm2 24h)左右,這主要是由于天然皮革中膠原纖維上的親水基團比超細纖維基布中超細纖維上的親水基團多,天然皮革對水汽的傳遞速度自然就比超細纖維快得多。
超細纖維基布和天然皮革的坯革相比,纖維編織密度小,基布空松,從而導致其手感扁薄。通過組織切片分析可知,超細纖維基布單個纖維呈直線柱狀,通過枝狀交叉,形成網狀立體結構,而天然皮革的單個纖維呈彎曲的線狀,通過相互的分合,形成網狀的立體結構。所以,超細纖維基布和天然皮革的坯革相比,彈性模量大,不易壓花成型。
本研究是針對提高超細纖維合成革的透水汽性和改善其手感和壓花成型性而進行的。
1超細纖維合成革加工工藝
該工藝主要包括2部分:一是濕加工,二是干整飾。該工藝的基本原理是:超細纖維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纖維,而據資料顯示,聚酰胺纖維的組成和結構比蛋白質纖維簡單,僅在分子鏈的末端才具有羧基和氨基,在分子鏈的中間,存在大量碳鏈和酰胺基,無側鏈。聚酰胺纖維的氨基含量低,錦綸66和錦綸6的氨基含量分別為0.04mol/kg(纖維)和0.098mol/kg(纖維),為羊毛的1/20和1/10左右。聚酰胺纖維的羧基含量高于氨基,在等電點時,氨基全部以-NH3+離子的形式存在,而羧基只是部分以-COOH-離子的形式存在。
針對聚酰胺纖維的組織結構,先采用酸水解和酶法水解技術,對超細纖維進行化學修飾,打開其酰胺鍵,增加其活性基團;然后采用天然皮革的復鞣、填充、加脂和染色技術,使大分子鞣劑填充于超細纖維之間,改善其透水汽性及其它物理性能,使超細纖維基布與真皮革坯的手感接近。干整飾的基本原理是針對成品的不同用途,利用天然皮革的涂飾技術結合合成革造面技術,采用封底-壓細紋-磨革-造面-壓細紋-頂涂-壓花-摔軟的工藝路線,可以形成具有真皮外觀的超細纖維沙發革。采用濕法移膜形成接著層,賦予超細纖維基布類似真皮革坯的粒面,在此基礎上,利用輥涂、噴涂、壓花、印花、貼膜等多種真皮革涂飾技術,可制成近似于真皮革外觀和手感的千姿百態的時尚產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