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紡織品與紡織產品基本安全項目檢測(4)
4.3禁用偶氮染料
紡織品服裝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與人體的長期接觸中,染料可能被皮膚吸收(這種情況在染色牢度不佳時更容易發生)并在人體內擴散。這些染料在人體內可能分解還原,并釋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這些芳香胺在體內通過代謝作用使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發生變化,成為人體病變的誘因,具有潛在的致癌致敏性。早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Yoshida發現溶劑黃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細胞癌變后,人們就開始意識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間體在生產與使用過程中的危險性。實際上,1905年德國衛生部門已經從染料品紅、金胺和萘胺中確認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隨著染料化工的高速發展,這種情況進一步惡化,據不完全統計,到20世紀60年代,世界各國因從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過了3000例。
1994年,德國政府頒布法令禁止使用能夠產生20種有害芳香胺的118種偶氮染料。歐盟的紡織品、服裝和皮革制品市場上禁用和銷售含鉻偶氮染料,并于2004年6月30日生效。
4.4色牢度測試和異味測試
分析Oeko-Tex 200(檢測標準)的檢測程序可以看出,在考核的項目中,除了色牢度和異味外,其他的考核項目基本都是對有毒、有害物質的限制。那么為什么要對色牢度和異味進行考核呢?這是因為染色牢度與禁用染料和可提取重金屬這兩大類考核指標密切相關,當染色牢度不好時,如禁用染料和可提取重金屬物質存在時,紡織品對人體的傷害會更大。目前GB 18401標準考核的色牢度項目有耐水(變色、沾色),耐酸汗漬(變色、沾色),耐堿汗漬(變色、沾色),耐干摩擦、耐唾液(變色、沾色)等。而異味的存在則直接導致紡織品的服用性能大為下降,任何與產品無關的氣味或雖與產品有關,但氣味過重都表明紡織品上有過量的化學品殘留,有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目前GB 18401標準考核的異味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魚腥味、芳香烴氣味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