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傷了棉農紡企心樂了中間商
按照中國棉花協會制定的皮棉收儲價格折成籽棉收購價格的計算公式,19800元的四級皮棉相應的籽棉收購價格在4.22元左右。由于自然災害,西小王鄉去年并沒有產出多少4級籽棉,所以很多人也不是很清楚4級籽棉收購價格,當地棉農說:“去年籽棉收購價格大約是每斤3塊4,如果能達到4級,大約是3塊8一斤。”
棉花收儲是收購加工過的皮棉,而不是直接從棉農手里收購籽棉。所以棉花收儲政策直接保障了棉花加工企業的利潤,由于利潤層層轉手,最終棉農直接獲得的收益已經很低。當地一家棉花加工企業負責人說:“加工一噸皮棉能有1000元錢利潤,而且國家敞開收購,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利潤很穩定。”
臨時收儲政策確保了棉花市場的穩定,托住了棉花價格繼續下跌的趨勢。但這項政策卻對紡織企業造成了巨大創傷。如今,國內外皮棉價格每噸相差4000元之多,國內棉花價格遠遠高出國外價格。這造成了棉紡織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根本無法和國外棉紡企業競爭。
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多位住魯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呼吁繼續實施棉花收儲政策,并參照糧食直補政策辦法,盡快建立棉花直補機制。無獨有偶,有紡織企業也建議實施棉花直補政策。
鄒平好生辦事處的通達紡織有限公司老板劉成平在辦公室嘆了口氣說:“紡織企業太難了,紡織業50%的生產線能開工就不錯了。”紡織企業步履維艱,劉成平深有感觸,他說:“現在國內棉花價格太高了,我們即使不用進口配額,也就是用高關稅的棉花,市場價也比國內棉價低;甚至國外加工好的皮棉價格都比國內籽棉價格低。”
劉成平認為棉價居高不下和國家收儲政策息息相關。他說:“國家這么做是為了保護棉農利益,這無可厚非,但真正棉農的利益并沒受到保護。”
他解釋道,雖然國家規定了皮棉收購價格,但并未規定籽棉價格。棉農賣出的籽棉價格受制于棉花加工企業。劉成平說:“國家抬高棉價,老百姓沒得到實惠,紡織企業也不好過,兩頭叫苦,利潤都讓中間加工企業獲得了。”
作為一名紡織企業老板,劉成平說:“如果真的想保護棉農收入,就應該像小麥直補那樣,直接給棉農發放補貼;否則通過價格杠桿調節棉價,干預市場,真正受益的不是棉農,紡織業也跟著受損失。”
除此之外,濱城區農業局農藝師董曉軍建議:“現在人工成本上升,未來棉花要走簡化栽培的路子,減少勞動力投入,加大集約化從而減少成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