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戰略新政策 調中轉型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新的產業格局的形成不僅僅體現在低端勞動力成本優勢上,更持久的競爭優勢基于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新生物技術、大數據管理以及文化與設計對產業發展的深層次影響,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與市場,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中國紡織行業從價值鏈低端向價值鏈高端發展,最終處于優勢地位的關鍵所在。”
調中創新
在調整中堅持創新涵蓋產業鏈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激烈的發達國家在產業鏈高端、發展中國家在產業鏈低端的雙重競爭。在新形勢下,需要創新思維、創新方法。2013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在調整中堅持創新,具有借鑒意義的創新模式和具有高科技新型功能的創新產品,以及技術、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層出不窮,為行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剖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改革理論和實踐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王天凱表示:“改革的核心不是單獨的市場問題,也不是單獨的政府問題,而是兩者的關系問題。不管是政府行為,還是市場行為,都要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改革就需要創新,王天凱指出,創新的動力和源泉來自于市場。“在巨大的內需市場對紡織工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更要看到由于中國市場在經濟、社會、人口方面的變化,改變了中國市場的消費特征和消費模式。中國紡織業所面對的消費需求,包括消費方式,同時與之相關聯的商業變化的節奏比任何時候都要快。這個巨變在全球化高度關聯的時代,意味著我們自身要做一系列的變革,而這個變革就要來自于創新,包括技術、產品、管理以及營銷模式的創新,而創新的手段和途徑不會是一個局部,要涵蓋產業鏈上下游和各有關方面。”
“中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創新路徑包括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政策創新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新的發展形勢下,科技創新使命重大,一是保障原料供給,二是保護生態環境,三是節約資源能源,四是滿足社會新需求。而在模式創新上,優異化戰略、專業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則是可供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選擇的新路徑。專業化戰略的成功源自核心技術、持續能力和品牌號召力,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驟則是從產品“走出去”、企業“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
2013年,一些地區在產業轉移中的創新舉措,取得了可供借鑒的經驗。“我們遇到抵押物缺乏、金融政策逐步收緊等多種不利因素,但我們采用多平臺、多渠道、多品種的方式進行融資。”對于融資方面的創新做法,陜西省咸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新興紡織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李忠平如數家珍:“我們利用紡織企業搬遷改造項目由咸陽城投集團和國家開發銀行進行合作融資10億元;社會資源對園區公益性項目采取BT、BOT等多種方式代建,可實現融資額13.5億元;安置小區、職工公寓等房建項目由咸陽紡織投資公司與國有銀行合作采取項目貸款方式,可實現融資額11.8億元……”
調中轉型
行業戰略調整處于關鍵調整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發達國家具有優勢的先進技術、高端紡織機械裝備制造、研發設計能力等呈現出向新興經濟體加速轉移的趨勢。紡織服裝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低成本勞動力與土地充分供給、較高的環境容量,以及生產原料價格雖有波動,但還相對穩定,能源供應穩定等優勢。然而,這種優勢正在衰退和變化,而市場優勢也出現新的演變,國際貿易結構調整、新興市場增加,國內城鎮化進程加速、居民收入增長、電子商務及線上線下融合(O2O)、人口政策調整等。如人口老齡化、單獨二胎政策等都對紡織服裝產業產生影響。紡織服裝產業進一步深度調整,隨著新興經濟體的需求潛力進一步加大,有利于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開拓多元化市場。
{page_break}
“當前行業正處于關鍵調整期,產能、產量、訂單甚至利潤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生產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說。
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兼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會長李進才分析了2013年的國際經濟形勢:“國際市場從金融危機中緩慢復蘇,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保持增長趨勢,但消費更加趨于理性。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為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開創新的消費領域和新的市場提供了機遇。”
“我們以‘科技+時尚’來適應國際紡織業發展趨勢的要求,上海紡織集團的轉型發展也是適應上海城市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上海紡織集團總裁朱勇就中心城市紡織工業產業的調整和轉型升級談了上海紡織集團從傳統紡織制造業向產業用紡織品、新型功能性化纖等高端制造業轉型;從紡織制造業為主向國際貿易、品牌營銷、時尚產業現代服務業轉型;從行政色彩較濃的管理體制向市場化、實體化和集團化運作轉型的經驗。
調中變革
互聯網為紡織服裝業帶來革命
有人驚呼:“互聯網來得太快,很多人還沒有醒來,世界已經變了。”馬云曾經講過 :“很多人恨我,因為我們摧毀了很多昨天還很成功的企業,一些既得利益者對我很生氣,但我絕對不會因為你生氣就不去做我認為對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把互聯網當做一個生意,而是把互聯網當作一場革命。”由于互聯網技術應用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紡織服裝行業帶來一場革命,傳統紡織服裝企業如何應對,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時如何進行引導,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網上銷售所占比重大幅提升,網絡對產業的影響應引起足夠重視。”高勇說。
“要充分估計互聯網對紡織服裝業帶來的變革。互聯網正在對許多行業構成重大沖擊,在剛剛過去的‘雙11光棍節’,淘寶網(淘寶+天貓)一天實現了350億元的零售額。這是我們傳統商業模式想都不敢想的事。這還只是規模數量,更可怕的是它的增長速度。”福建海天材料科技股份公司總裁助理張樹升說,制造業,尤其是紡織鞋服企業必須擁抱互聯網,促進調整轉型。紡織鞋服類產品一直是電子商務賣得最火的產品。淘寶網在“雙11”一天銷售的產品中紡織服飾類產品是消費主力產品。天貓(淘寶商城)最終銷售額排名前10位的店鋪分別為:小米、海爾、駱駝、羅萊家紡、杰克瓊斯、優衣庫、富安娜、茵曼、林氏木業和阿卡(Artka),服飾品牌占據其中7席。從銷售規模看,前10位中服飾類店鋪銷售總額達到9.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了40%。
而同樣是賣服裝,特別是以賣襯衫為特色的凡客誠品,僅僅成立3年,既沒有廠房和流水線,又沒有一家專賣店,除了設計是自己的,靠一個網站一天實現3萬件男式襯衫的銷售業績。而傳統行業巨頭雅戈爾用了32年時間,在國內建立了1500個專賣店,才實現每天 1.3萬件男式襯衫的銷售業績。前者是后者的2倍。
“海天公司管理層充分認識到互聯網對行業發展的深刻影響,已開始對公司發展戰略進行全面調整。在不放松纖維、面料等方面研發優勢的同時,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園區,調整生產策略,細分生產單位,為更多C2B模式的互聯網企業提供供應鏈支撐。”張樹升說。
調中轉移
產業轉移要在調整中穩步推進
2013年,產業轉移新動向給行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隨著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我國東部地區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繼續加快產業升級,并進一步完善承接產業轉移的軟環境。產業轉移的方向出現了新的動向,向東南亞等其他境外地區轉移有增長趨勢。
對于產業轉移,王天凱表示:“當前,我國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城鎮化為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產業轉移、建設紡織工業園要依據當地的特點做好規劃,準確定位,穩步推進。”全球產業鏈格局的重構使得國家與國家、企業與企業之間合作與競爭并存,開放與壟斷交織,全球經濟變革的重要特征是進入知識型社會,以信息、生物、新能源等前沿科技為核心的發展主導權競爭加劇。因此,中國紡織工業的自主創新必須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以更高的姿態參與全球分工。
“產業轉移的情況超出預想,向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轉移更加突出。”高勇說。李進才也表示:“產業轉移的方向出現了新的動向,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步伐放緩,而向東南亞等其他境外地區轉移的步伐有加快的趨勢。”
2013年,在產業轉移中,一些地區在圍繞上下游產業鏈招商,多方融資,改制重組等方面實行了新舉措。
李忠平表示:“我們轉變招商觀念,2013年圍繞服裝、家紡、染整及功能性產業用布等上下游產業鏈領域招商,重點吸引紡織后加工、服裝等方面的知名企業,延長園區產業鏈,并將2013年確定為‘園區招商年’。”工業園還打造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在注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的創新中進一步加強科技含量的定位。在深化企業改制重組方面,咸陽新興紡織工業園組建紡織集團,在退城進園、解決歷史包袱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通過資源整合與機制轉換及戰略規劃與股權多元,形成產業價值的新飛躍。
調中糾錯
在調整轉型轉移中存在問題
在當前國內外形勢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在調整、轉型、轉移中也遭遇不少瓶頸,如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成本上漲、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品牌建設相對滯后、政策不配套、融資困難、產業配套體系不夠完善,產業集聚程度不高等。面對調整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迫切需要探索出適合行業發展的新方式。
王天凱說:“紡織行業在發展中也面臨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首先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要素成本上漲,按原來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同時在發展中既面臨一些體制、機制弊端的阻力,又面臨國際競爭的壓力,尤其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下,受到了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優勢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的雙重擠壓。”
{page_break}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絲綢協會、紡織商會會長蔡雪熊在談到盛澤鎮化纖織造業調整轉型時表示:“近幾年來,盛澤鎮化纖織造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市場變化的過程中,一些企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亦存在不足之處:一是企業之間轉型升級的發展進程不平衡,龍頭企業、高新企業有資金、有技術、有人才,每年都有新的增長點,轉型升級成果比較大;而一些企業也在轉型,但效果并不理想或尚未起步。二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企業不多,缺乏前瞻性。”
李忠平說:“工業園在招商、政策、融資方面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在招商方面,由于紡織服裝市場仍不太景氣,尤其一些外向型企業的大批量訂單減少,國內市場受阻,企業大多放緩投資,等待觀望;同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政府紛紛出臺政策,使當地企業向外轉移難度加大。土地指標不足,使得部分招商項目無法落地。其次,在政策上從宏觀層面看,存在產業轉移扶持政策不配套和力度不夠的問題,影響轉移速度。在融資方面,受宏觀金融政策影響,如中期票據之類的融資工具無法運用,融資的還款來源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益;而工業園正處于發展起步階段,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與很多機構的融資溝通無法進行到實質性階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