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農該如何應對臨時收儲的取消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臨時收儲取消,棉農何去何從?
棉田面積大收縮
眼下正是棉花育苗時節,記者走訪荊州、天門、仙桃等棉花主產區。
連續三年實行的棉花收儲政策上月底已結束,失去收儲政策的保護,廣大棉農將直面市場風險,這讓他們對種植前景充滿擔憂。
“去年種了60畝棉花,今年只搞20畝算了,其他的田改種玉米和黃豆。”26日,面對持續低迷的棉市,仙桃市胡場鎮四號村農民劉軍平有些泄氣,“去年就比前年少收了7萬元,現在國家不收儲了,還是種點糧食油料保險。”
“棉花過去就不掙錢,以后將更不掙錢。”漢川市沉湖鎮種棉大戶夏象松索性把棉田全部改種玉米。
國家取消臨時收儲價后,市場棉價為17000多元/噸左右,合計每斤籽棉3.5-3.6元,這樣,每畝種植棉花,相比種植玉米和小麥的收益,要減少600元。
棉田大幅收縮。以荊州市為例,今年棉花意向種植面積100萬畝,比去年實種面積減少41萬畝,減幅達29.1%,其中埠河鎮、彌市鎮等地區減幅甚至高達50%。
事實上,全省棉花生產自2008年起就逐年滑坡,由814.5萬畝下降到2013年623.4萬畝,近5年減少191.1萬畝。
據省農業廳對17個市州種植意向調查,預計今年全省棉花種植面積540萬畝,減少80萬畝以上。
收益一年不如一年
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力成本高、棉花品種差,造成國產棉在與進口棉競爭中處于劣勢。
“成本一年比一年高,效益一年比一年低。”劉軍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一畝棉花,畝投入1175元,比上年增加88元;畝產籽棉246.4公斤,比上年減少42公斤;籽棉售價由8.2元/公斤下降到7.6元/公斤,畝均效益698元,比上年減少173元,比種植中稻畝收益低189元。
“機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四號村黨支部書記汪文進說,去年村里有幾戶棉花因旱產量低,請人采摘每天工錢150多元,摘回的棉花還抵不上工錢,結果都棄收了。
棉花從播種到收獲長達200天左右,生育期長,災害多,監利縣魯橋村周書萍告訴記者,去年高溫天氣長達40多天,每畝只收400多斤籽棉,比前年少了100斤。
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郭子平分析,目前,國家棉花庫存已達1100萬噸,占全球庫存60%,今年國家取消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市場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種棉收益難以預料。
棉農何去何從
根據國家發改委1月24日發布的資料顯示,去年12月,進口棉15209元/噸,而國產棉19000元/噸,比進口棉每噸貴了4000元。即便國產棉價較進口高,棉農也因成本高沒有獲得較大收益。國產棉降低成本需要靠提高機械化程度等手段來解決。
隨著新政策啟幕,2014年將是中國棉花的轉折和轉型之年。卓創棉花行業分析師孫立武認為,“已經形成秋儲習慣的棉花市場,在缺少了直接收儲政策扶持之后,會出現相對比較明顯的一個震蕩,今年9月份籽棉銷售價格,我預計會低5%到10%,接下來,國內棉價會逐漸向國際棉價靠攏。”
棉農何去何從?3月上旬,省農業廳下發《棉花產區種植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按照“調減、穩定、改種、提質”的思路,進行棉花種植結構調整,促進棉花產業轉型升級。
在高級農藝師、棉花專家余宏章看來,植棉收益還有很大空間可挖。“提高單產有潛力,現在每畝平均在400-500斤,植棉技術好的地方有700多斤,提高100斤,每畝就能多收400元。另外,還可以在棉田里套種蔬菜、玉米等經濟作物,增加效益。”他告訴記者,漢川市新河開發區一棉農在棉田里套種甜玉米,每畝多增收了1000元。“穩定植棉面積仍需國家政策支持,如啟動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繼續良種補貼和高產創建等。”
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肖長惜建議,從長遠來看,國內、國外的棉價差距將逐漸縮小,所以轉變生產方式、提高機械化程度、降低生產成本,是棉農和棉花產業的根本出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