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 部署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體育資源“活”起來,大眾建身“熱”起來。一場全民健身運動即將在中國大地全面展開。
中國擁有全世界人數最多的體育愛好者和消費者。五大足球聯賽、NBA、網球大滿貫等,每一次賽事的舉行都讓體育迷們趨之若鶩,其龐大的受眾和消費常常讓人嘆為觀止。
廣發證券輕工行業首席分析師李音臨指出,體育產業在中國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經成為了文化消費領域的一大支柱性產業,其產值超越了很多的傳統類行業。這其中以美國最為突出,其GDP占比接近3%,目前的產值規模將近5000億美元。對比之下,中國的體育產業仍處在初級階段。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體育產業產值在3000億左右,其對GDP的占比僅為0.56%。這是轉型初期的特征,這也昭示著一個未來更大的空間。
體育產業是注意力經濟,能夠很好地啟動投資需求和消費欲望。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林顯鵬此前表示,以奧運會為例,奧運會可以在15年內讓“北京”兩個字經常在國際媒體上曝光,從而吸引投資,帶動旅游發展。根據對多個城市的體育產業研究,體育產業的乘數效應是2.7,意味著體育增加一塊錢的增加值,就會帶動當地GDP增加2.7元。另外,體育產業對就業拉動非常明顯。
體育消費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也最為大眾喜聞樂見。無論是老大媽們的“廣場舞”,還是“時尚達人”的體育旅游、體育探險和組團自費觀看體育賽事等,這不僅是興趣愛好的追求,更是身心發展需要的滿足。
花錢買健康、運動消費、崇尚健身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隨著大眾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對健身的投入也會進一步加大,這就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和潛力。
要讓大眾健身“熱”起來、全民運動“動”起來,首要的是讓體育資源“活起來”、流動起來。調查顯示我國的體育人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不足30%,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70%。專家指出,在這種狀態下,一方面整個國民的身體素質堪憂,另一方面也難以產生高水平的體育內容供給,這勢必會制約體育消費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壯大。
中國體育產業要突破,必須在事關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和創(和創專賣店)新。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持改革創新,更多依靠市場力量。一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最大限度為企業“松綁”。推進職業體育改革,鼓勵發展職業聯盟,讓各種體育資源“活”起來,適應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健身需求。
發展體育產業、增加體育消費需要更多體育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和保障。這次常務會提出需完善財稅、價格、土地等政策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體育健身場所設施。一方面要規劃用地、合理布局運動場所,按比例在人口密集地區多建健身公園或場所,另一方面也要考慮體育場館經濟效益問題,有效利用設施,例如奧運會、青奧會比賽后的場館可以向公眾有償低價開放,讓賽事過后的體育精神和文化融入市民生活,為城市建設、公共設施、體育教育等方面繼續貢獻力量,讓體育產業真正成為百姓看得見、摸得到的經濟新增長點。
新一屆政府對于體育產業應當說投入了很多的關注,眾所周知,習近平總書記非常喜歡體育,并且以切實的行動推動著體育事業在中國的發展。在此帶動之下,社會各界人士對于體育產業投資開始踴躍。中超聯賽在新一輪社會資本的助力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阿里巴巴(巴巴專賣店)入股廣州恒大足球俱樂部業帶動了新一輪的體育產業投資熱情。
體育產業目前在國內的發展種類多樣,除了制造業外,體育俱樂部、競賽表演等項目也都逐漸發展起來,這正契合了國家優化市場環境,支持體育企業成長壯大的要求。包括健身休閑、競賽表演、技術培訓和中介咨詢在內的現代體育服務業發展迅猛,彌補了第三產業中體育產業的不足。
發展體育產業既強健人民體魄,大眾健身消費又能助力社會經濟發展,可謂一舉多得。而這一切有賴于體育企業的成長壯大和專業人才的培養。對此,李克強總理要求優化市場環境,支持體育企業成長壯大;加快專業人才培養,推動體育健身與醫療、文化等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體育旅游、運動康復、健身培訓等體育服務業。
當代國際社會,體育事業發展已成衡量一個國家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成為國家外交及文化交流重要手段。中國自古重視體育事業,但尚未形成規?;w育產業。2013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為3135.9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4.44%,占GDP比重為0.6%。根據PRE數據,美國2012年體育產業總值為4350億美金,占GDP比重為2.59%,中國體育產業占GDP比重為美國的1/4,體育產業總規模為美國的1/10,人均體育產值為美國的1/40。申銀萬國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尚小,在國內經濟結構轉型、新型城鎮化、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體育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日益重要,未來體育產業必將迎來黃金(黃金專賣店)發展期。
人均GDP和居民收入提升推動消費總量快速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社會消費結構將發生變化,物質消費需求增長放緩,健康娛樂等與生活質量相關的服務需求迅速上升。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的多位專家指出,體育產業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過程中不可替代。消費結構改變和體育消費增加將進一步繁榮體育市場,擴大體育產業發展規模。中國居民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的體育產業化和體育資產證券化必將到來。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體育板塊。多位市場人士指出,發展體育產業需要借力資本市場的平臺,借鑒國外俱樂部上市后的經營管理思路。從當前主流體育俱樂部的運營模式來看,其包括職業體育聯盟、運動員、觀眾、體育經紀人、贊助商、各類媒體以及企業。
根據對產業鏈條的分析,從行業的上游的運動員與體育經紀人,到體育聯盟,再到下游的觀眾、贊助商以及相關涉體育類企業等,而貫穿這其中的就是觀眾。這里面分為資源市場、產品生產加工者以及產品銷售市場,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閉環系統。
資本市場是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特別是足球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李音臨表示,未來監管思路將發生根本變化,預計在政策層面將不斷涌現對體育產業、特別是足球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促進政策,目的是充分發揮龐大球迷市場的力量,確保產業鏈各個環節利益一致,做大蛋糕的同時提升足球競技水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