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蠶繭價格 實現農企共贏
日前,全國各地秋繭收購工作已經基本結束,蠶繭價格又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由于蠶桑涉及種植業、養殖業、繭絲綢行業,產業鏈長,每一個環節的變動都會影響蠶繭價格,并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因此,蠶繭價格的高低不但決定著蠶農蠶繭產量的多少,也決定著蠶繭經營加工企業的發展和生存。
以江蘇省為例,進入10月份后,秋繭陸續開秤收購,從價格來看,今年收購價同比下降一成以上。市場人士分析稱,原因主要是終端消費持續低迷,絲綢制品等消費量明顯下降。除了市場需求減弱這一主要因素外,無疑目前蠶繭收購機制不規范,市場化程度低,農、工、貿利益長期分割,也使得蠶繭的優質優價得不到體現。
那么如何公正規范市場行為,實現農、企雙方的互惠共贏呢?很多蠶繭生產地的政府、企業等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記者通過分析三個實例,以期能為蠶繭相關機構和企業提供參考。
實例一:蠶繭交易議價新機制
今年,山西陽城啟動蠶繭交易議價新機制,啟動的蠶繭交易議價新機制,使蠶繭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吻合,蠶農第一次與市場聯系起來得到了實惠。
為了蠶農企業兩利雙贏,保護蠶桑產業,今年,陽城縣政府在出臺每公斤優質繭補助蠶農4元的扶持政策的同時,探索實行議價機制。由陽城縣商務局牽頭搭建一個平臺,組織物價、蠶桑中心、全縣蠶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蠶農代表和企業代表在一起,以商議的方式確定價格。
陽城今年分春夏秋三季進行了三次議價。春繭收購時,蠶農提出每公斤46元,企業提出的價格是36元,雙方討價還價,以43.2元的價格成交。夏繭(早秋繭)收購時,蠶農價格從40元降到34元,企業方從28元升到30元,未能成交。最后由蠶桑合作社以34元價格收購,后轉交給一家企業烘干、利用。秋繭收購時針對夏繭的波折引入競爭機制,實行了競價方式。賣方暗標的,本地三家企業各自獨立報價,還吸收縣外企業參加。議價程序:蠶桑聯合社擬定基準價,各企業采用書面形式報價,最高報價達到和超過基準價,或低于基準價但低幅在5%以內的,以最高報價作為成交價。
成效:據了解,今年蠶繭總收入達1.55億元,人均收入達2700多元,是歷史上最高的一年。采取議價新機制后,山西陽城縣蠶繭定點收購,以質論價,渠道統一,小商小販無空可鉆。很多商家表示,今年“毛腳繭”不見了,收購的全是高質量的“化蛹繭”,將大大提高蠶繭的出絲率和生絲的品質。
實例二:公司+共育戶連農戶經營機制
當絲綢行業大滑坡時,四川綿陽天虹絲綢公司積極探索建立了公司+共育戶連農戶產業化經營機制,大力發展高標準蠶桑基地,提高蠶業科技水平,使蠶繭質量、農民養蠶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蠶繭收購市場井然有序,涪城被譽為四川的精品蠶桑基地。
在公司+共育戶連農戶經營新機制下,企業和農民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企業在蠶繭收購和經營方面注重保護農民利益,依靠科技提高蠶繭質量,而不是采取壓級壓價、"殺雞取卵"的辦法來獲取超額利潤。在行情不好時,通過加強管理,降低費用,保護價收購,保護農民利益,穩住蠶桑基地。同時,共育戶不僅要為農民共育小蠶,還要指導他所負責的養蠶農戶技術。公司根據共育戶的共育質量,農民單產高低,交售的蠶繭數量給共育戶結算費用。
成效:在公司+共育戶連農戶新型組織結構和利益機制下,公司是龍頭,雖然為基地建設和服務買了單,但收到了優質蠶繭;共育戶發揮了連接農戶的關鍵作用,為農民養商品蠶得到了實惠;農民依靠公司,生產有了保障,養蠶單產質量高,收入穩定。這種模式使企業和農民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和生產保障機制,蠶繭優質、高產,農民高收、企業高效,實現了企業和農民雙贏。
實例三:組合售繭公檢計價
2014年,四川南充市纖檢所與當地政府和積極配合,開展了“組合售繭公檢計價”試點工作。
南充市纖檢所根據當地桑蠶繭生產交易的特點,探索實踐組合售繭公檢計價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一是在飼養方面,實現統一發放蠶種,統一實行小蠶共育,統一時間發放農戶養殖;統一實行標準養殖,派技術人員統一為養蠶戶提供必需的科學技術指導;二是在收購方面,受檢企業紗協助當地政府共同維護好試點區域內售繭秩序,防止試點區域內與試點區域外相互搶繭,影響試點區域內蠶繭質量;試點區域內以村為單位,技術人員指導蠶農同一時間采摘,鮮繭實行分類,同一時間組合售繭;以儀評方式收購桑蠶鮮繭,確定收購價格;在區域內售繭杜絕毛腳繭、吐絲繭、過潮繭,實行分類售繭;三是檢驗方面,南充市纖檢所按公證檢驗規程嚴格抽樣,實施公證檢驗,及時出具公證檢驗證書;四是質量獎勵方面,受檢企業依據公證檢驗證書結果的質量狀況,結合當前市場該質量等級干繭實際價格,對參加組合售繭的蠶農給予獎勵。
成效:南充市蠶繭質量穩步提高,增加蠶農的收入。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晚秋繭單產、產繭量、收購價格、單張收入得到了有效提高,同比2013年晚秋繭,每張單產34.13公斤,增加2.16公斤,收購繭量4982.3公斤,提高492.5公斤,每公斤收購價格30.60元,提高3.26元。通過有效的技術指導和宣傳,好繭和差繭的收購價差拉大了,使得優質優價,劣質低價的質量政策得以體現,并激發了蠶農養好蠶、賣好繭的積極性。
在以上的三種模式中,各地的蠶繭機構和企業通過規范蠶繭收購秩序、打造高標準蠶桑基地、穩定蠶繭價格等手段,保護了蠶農的利益并提高了蠶繭質量,也使得蠶農和企業實現了共贏。但是,確保桑蠶生產和穩定市場秩序,僅憑某種方式或靠某個機構、企業一方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以山西陽城為例,山西農業大學組織部副部長郭建平表示,陽城縣蠶繭交易議價新機制這種探索性的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鑒。但要想進一步提升桑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農、企雙方的互惠共贏,還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配套市場監管辦法;進一步完善蠶桑產品議價有形市場;加強農戶與合作社、企業的合作,并建設桑蠶專業交易市場。因此,在蠶繭市場中,要穩定蠶繭價格并確保供需雙方的利益,還需要各方采取多種手段共同努力,在市場說了算的同時抵御潛在的市場風險,實現蠶桑產業持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