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應用于穿戴式裝置的壓電布料
日本科學家研發出第一個應用于穿戴式裝置的壓電布料,能偵測穿著者的動作。
這項突破是由專精于化學聚合物及紡織品的日本帝人公司與關西大學工程科學系的Yoshiro Tajitsu教授,共同開發出來的。
以PLA(聚乳酸)纖維及碳纖維為基礎的壓電布料,是由PLLA(聚L-乳酸)纖維及碳纖維電極等材料所組成。平紋、斜紋、緞紋等不同編織形式用于不同的應用。平紋能感應彎曲,緞紋能感應扭曲,斜紋則能感應剪切與3D動作,以及彎曲和扭曲等動作。
其感應功能採用帝人公司平織與針織的技術,可以偵測人體任意的移位或方向的改變,讓布料能應用于驅動器或感應器上,以偵測復雜的動作,甚至是3D動作。
關西大學及帝人公司表示,下一步要致力于開發出平織與針織布料的應用,只要透過衣服就能監測人體的活動。
壓電效應為介電質材料產生電荷累積以反應機械應力的一種現象,加上電壓的應用,材料中會產生機械拉力而出現反效果。這兩種效應可以被測得,使壓電材料能有效應用在感應器及驅動器上。
截至目前為止,壓電材料仍受限于透明度與彈性缺乏,以及電氣與電子設備中某些有害物質的使用限制(如PZT壓電陶瓷,即鋯鈦酸鉛)等問題。
2012年,關西大學與帝人公司透過交替層疊PPLA及光學異構物PDLA(聚D-乳酸),開發出具彈性、透明的壓電膠膜。最近研發出來的壓電布料,就是這些科技的最新應用研發成果。
相關鏈接:
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鹽城市科技局、鹽城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在江蘇悅達紡織集團組織并主持了新產品和科技成果鑒定會,江蘇悅達紡織集團研發的5只新產品通過省級鑒定。
會上,研發人員向大會介紹了5只新產品的研發過程、已取得的各項認證,經濟效益情況。鑒定組成員聽取了項目研制技術報告,審查了相關文件資料,察看了生產現場和產品實樣,經過討論,一致認為“渦流紡高支紗”、“針織仿毛保暖面料”、“抗紫外遠紅外生態面料”和“功能性尼龍66面料”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屬國內首創,工藝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高彈柔膚針織面料”產品豐富了功能針織產品的種類,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本次鑒定組成員由江南大學副校長高衛東、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顧天紅、蘇州大學教授張克勤、江蘇省紡織工程學會高級工程師白囯華、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梁惠娥、南緯悅達紡織研究院院長姚興川、鹽城工學院教授宋孝浜等擔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