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成撬動外貿經濟 騰飛指日可待
近來,我國外貿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5月外貿數據出爐后,部分數據降幅較前4個月繼續加深,業界普遍對“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如何持續發力予以密切關注。在這一背景之下,6月1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6月20日國辦印發的《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都傳遞出一個重要信息: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將是提升外貿整體質量、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的有力支點。
專家表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用“互聯網+外貿”實現優進優出,有利于擴大消費、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是經濟新常態下激發外貿動力、活力的積極嘗試。
6月18日,是國內電商和網購消費者的狂歡日。當日,不少大型購物網站的顯著位置,都打出了“海外直采”、“全球直供”的廣告。而這正是國內消費者旺盛消費力的側面反映。隨著民眾消費能力的提升和相關消費渠道的日益完善,跨境購物已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4.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出口占比約85.4%。
為了給外貿加油助力,政策層面也頻頻發力。繼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政策意見的通知》后,今年6月20日,國辦又印發了《指導意見》。而在近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跨境電子商務也成為有關部門介紹的重點和亮點。
商務部副部長鐘山介紹說,從外貿發展的角度看,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是外貿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跨境電商減少了許多環節,加快了信息溝通,提高了效率,實際上也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對外貿經營方式的轉變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傳統外貿“大單”逐漸被小且分散的“碎片化”訂單所取代,中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逐漸在外貿訂單中占據越來越多的份額。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無疑給小微企業走向國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跨境電商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把消費的陣地延伸到了國際貿易一線。僅從這個方面而言,它可以拓展更大市場空間,為外貿平穩發展提供更多想象空間。”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介紹說。
在很多人看來,跨境電商與境內電商差別不大。但實際上,要支撐起跨境電商這一全新渠道,需要物流、通關、支付、結算等環節全面革新。比如,過去的對外貿易基本上都是大批量的,所謂的小批量也是以集裝箱為單位,價值至少幾萬美元。而現在的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差不多一筆只有十幾美元、幾十美元。可以說,現有的監管體系不太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去年全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快件部分就有1000多萬單,按照現有監管體系很難監管。
正因為如此,《指導意見》支持政策的主要方向,不僅包括了優化海關監管措施、完善檢驗檢疫監管政策措施,還提出,要明確規范進出口稅收政策、完善電子商務支付結算管理和提供財政金融支持,等等。
除此之外,跨境電商發展仍存在許多深層次的障礙。首先,要加快建立適應跨境電子商務特點的政策體系和監管體系,提高貿易各環節便利化水平。其次,要鼓勵企業間貿易盡快實現全程在線交易,不斷擴大可交易商品范圍。其三,還要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加強與境外企業合作,通過規范的“海外倉”、體驗店和配送網店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體系,逐步實現經營規范化、管理專業化、物流生產集約化和監管科學化。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合理增加消費品進口。
此外,白明還建議,為了減輕跨境電商企業的負擔,有關方面可以建立一個專業性的平臺服務企業,把報關、節稅等剝離出來,讓企業可以專注于產品和市場。
當然,僅有政策的支持還不足以讓跨境電商企業在國際市場中高歌猛進。業內專家表示,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的確存在著經營主體過多、經營不規范的情況。因此,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一方面要大膽探索,創新經營模式,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逐步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要強化自律自覺,提升服務質量,確保商品質量,增強品牌意識,力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