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防霧霾口罩再想要“渾水摸魚”就難了
打著防PM2.5的名號,防護效果卻不理想,今后防霧霾口罩再想要“渾水摸魚”就難了。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江蘇牽頭制定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悉,這也是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
在霧霾天污染嚴重的時候,不少人都會佩戴防霧霾口罩,目前市場上的PM2.5防護口罩不僅價格差異較大,從幾元至上百元不等,防護功能也相差甚多,不少口罩打著防PM2.5的名號,防護效果卻并不理想。江蘇省質監部門曾對市場上標明為PM2.5防護口罩的產品進行過檢測,結果表明,過濾效率達到90%以上的不到總量的50%,過半產品并不具備有效的防塵功效。民用防護口罩市場的混亂,源于該產品的無標可依。
由江蘇省特種防護產品質檢中心牽頭制定的《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將于今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據悉,這也是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該中心主任陸冰介紹說,《規范》中有兩大關鍵性指標:對細顆粒物(PM2.5)的防護效果;佩戴的安全性能。《規范》根據空氣質量類別劃分了口罩防護效果的四個等級,分別為:D級適用于中度(PM2.5濃度≤150微克/立方米)及以下污染,C級適用于重度(PM2.5濃度≤250微克/立方米)及以下污染,B級適用于嚴重及以下的污染(PM2.5濃度≤350微克/立方米),A級適用于嚴重污染(PM2.5濃度達500微克/立方米)。無論選用哪個等級的防護口罩,過濾后的空氣都必須達到優良標準。
不少商家會突出宣傳口罩的“過濾效率”,不過質檢專家表示,過濾效率雖然是防護口罩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如果口罩的密封性能不好,過濾效率再高,最終的防護效果還是會大打折扣。所以《規范》中不再將過濾效率作為口罩的主要評價指標,而選擇了更能體現最終效果的防護效果。口罩佩戴后能將吸入的PM2.5濃度降低至7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使過濾后吸入體內的空氣質量達到良及以上水平,才是合格的。此外,《規范》還針對甲醛、PH值、微生物等安全性指標提出明確要求,考慮到佩戴者行走時的安全性,還規定口罩下方視野應不低于60度,避免因口罩拱形設計過高影響佩戴者的視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