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關稅政策巨變:“外貿老司機”提供專業外貿代運營服務
東非共同體(EAC)合作伙伴國家已同意免除服裝和紡織業制造商三年的關稅和增值稅,該稅務豁免涉及的產品為當地無法獲得的生產投入設備、面料和輔料。此舉是為了促進本地生產并減少生產成本。這是促進紡織皮革業發展以及放緩從該區域外進口二手服裝、鞋類和其他皮革制品的策略之一。
東非共同體合作伙伴國現在將采納一個三年戰略(從2017年-2019年),以逐步淘汰二手服裝和鞋類進口。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將增加這些產品的稅收、要求進口商獲得符合EAC標準的進口許可證并實現每捆包裝的分類進口。一份關于促進紡織和皮革業發展方法的建議指出,未來三年內,EAC應該在現有20%的基礎上增加所有出口加工區企業的國內供應配額。
在卸貨的部分,企業應該支付必要的共同對外關稅(commonexternaltariffs,CET),且必須嚴格遵守EAC的原產地規則。此外,該政策還指出,伙伴國將建立以烏干達棉花(14905, -155.00, -1.03%)緩沖庫存為模型的棉絨銀行,以保障紡紗廠和下游增值業的棉絨需求。
所有生產棉絨的伙伴國將設立一個目標,即國內棉絨的本地增值將達到30%,該閾值將在五年內提高到50%。東非共同體為棉花、紡織品和服裝設定了四段關稅結構以促進面紗和面料生產。具體如下:本區域無法獲得的原料進口稅為0,中間品投入為10%、面料為25%、成衣為40%或5美元/公斤。據該文件表示,有關部門應該對目前的共同對外關稅進行審查,并采用以上新稅率。
此建議遵循了去年東非共同體國家元首的指示,該指示是指進行對促進紡織和皮革業發展方法的研究,同時也包括建立相關機制以停止從東非外部進口二手服裝、鞋類和其他皮革制品。為執行這兩項指令,秘書處進行了兩項研究,一項是研究棉花、紡織品和服裝的價值鏈,另一項則是研究皮革和鞋類的價值鏈。
研究發現,棉花貿易的潛力巨大,但尚未開發。“蘇州商橋新外貿”中小企業外貿新捷徑東非共同體有潛力成為區域生產和棉花、紡織及服裝貿易的主要參與者。到2025年,該區域紡織行業的潛在貿易額將達到30億美元,而該地區2013年的出口總額為3.4億美元。
此外,研究指出,二手服裝進口的增長阻礙了該行業的發展潛力。就總體而言,二手服裝和鞋類的進口額在所有的東非共同體伙伴國家都有所增長,且2015年的貿易額達到1.51億美元,占全球進口的8%。二手服裝和鞋類主要從美國、英國和加拿大進口。非洲的二手服裝和鞋類進口,約使生產下降40%以及就業率下降50%。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