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司涉足時裝領域,用科技引領時尚界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記者了解,將動植物作為飾品佩戴不是什么新奇的潮流。從夫人們懷中的貴賓犬,到藝術家 Cecilia Valentine 的“皮草有靈”項目,再到設計師 Susan McLeary 用植物設計的首飾,都為飾品增添了生命的活力。
這種小型機器人由面料兩側的磁輪吸附在衣物上,并能由天線接收信號控制運動軌跡。它們也相對自主,沒電時會返航無線充電。項目的名稱來自“Kinetic(動力學)”一詞,指這些機器人會通過運動不斷改變服裝的設計。團隊已經開展了約一年的工作,為機器人設計了許多功能。

通過搭配的變化,讓同一套服飾能隨時改換細微的風格,面料的材質選用了天鵝絨,所以圖案可以擦除重畫實驗室也探索了一些更實用的有趣功能。通過添加傳感器,機器人可以積極響應環境的變化,成為智能的服飾助手。比如雨過天晴時,機器人監測到溫度升高,就會自動拉下帽衫的繩子,省掉用戶抬手的力氣。

另一個模塊則能實現接聽電話的功能。連接的手機有電話進來時,機器人會移動到佩戴者的嘴巴附近充當話筒。有消息推送時則會移向手腕以提供觸覺反饋。
CHANEL 2017

2016春夏將大皇宮變成機場的候機室;2015年秋冬高級時裝直接把秀場變成了一個賭場;2014年秋冬是在一個超市里。然而2017的春夏發布會,房子變成了一個數據中心,現場充斥著錯綜復雜的光纜與電線,到處堆疊的硬盤、金屬格等裝置將秀場打造成“香奈兒數據中心”。

那些數字音符,就像插著網線的交換機上的LED指示燈一樣,蓄勢待發。但不等這節奏達到高潮,戴著白色頭盔和護甲、身穿斜紋軟呢套裝,武裝成Chanel機器人(The Chanel-bot)的模特便走向伸展臺。

NEW YOURK FASHION WEEK

對于科技與時尚的關系,如今也不單單僅保留在這種“外層“的環節。Fashion Tech這一詞的出現便很好的說明了如今科技和時尚的關系,因為科技的發展逐漸的改變著服裝以至于時尚行業的變化,曾經的手工制衣,如今更多的被機械化制衣所取代,從早期的設計草圖,到制衣過程中的機械化縫紉剪裁,包括精細的拉花工藝都受到科技的影響。
英特爾當時在紐約時裝周期間展示了基于英特爾?Edison 所制作的智能時裝。而本次時裝周英特爾更是聯合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共同制造一場基于科技而轉化出的時裝秀。

英特爾與CFDA的合作,開始利用基于英特爾?Curie? 所設計的服裝,英特爾?Curie? 的大小如同紐扣一般,但是性能足以比擬一款計算機,它幫助設計師來增加服裝所面對的多種可能性,并根據后臺的編程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黑天在陰暗的街道,根據穿著者的生理反應來激活服裝內的照明設備。這樣的設置就是很好的增加服裝的機能性。

英特爾和服飾品牌TOME便制作了一款智能概念包品,設計師結合當下最入時的設計,將英特爾?Curie? 嵌入到耐磨的材質中,結合APP為使用者提供如測量環境溫度,監測有毒氣體和大氣壓等實用的提示功能,這是一次科技與時尚實用性的結合。

英特爾還和Baja East合作,Baja追求自由地漫游流浪,無論是到沙灘或穿梭都市,從動感沖浪到街頭漫游都既舒適且型格十足。

HUSSEIN CHALAYAN
Chalayan的發光裙設計還是讓時尚界為之贊嘆。不僅僅在于發光,服裝上的光圈還不停地變幻。將科技與時尚結合的先鋒大師,除了Hussein Chalayan難尋他人。


把一些科技面料以及新型技術運用在時裝上在時尚界或許已經數見不鮮。從20世紀30年代Elsa Schiparelli將塑料拉鏈第一次運用在時裝,再到60年代未來主義大師Pierre Cardin將塑料引入時裝混搭真絲。進軍春夏高級定制時裝周官方日程的荷蘭設計師Iris Van Herpen更是憑著獨樹一幟的高科技面料和未來感設計把3D打印技術在服裝上詮釋地淋漓盡致。無論哪個年代的時尚圈,都不乏一群追求科技的先鋒設計師。
更多精彩報道,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