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給快時尚狂奔的勇氣?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2017年,包括H&M、ZARA、UNIQLO(優衣庫)、MJstyle、MUJI(無印良品)、NEW LOOK、UR、C&A、Forever 21、GAP在內的十大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內地新開門店達473家(不含升級重開門店)。與2016年415家相比,2017年新增了58家門店,上漲近14%。
前三甲:MJstyle一馬當先 優衣庫重新超越H&M
這十個快時尚品牌中,2017年新開門店與2016年相比呈上漲趨勢的有四個——MJstyle、優衣庫、New Look、UR,其余六個品牌新開門店均減少。
拓展前三甲依然是MJstyle、優衣庫、H&M。
國產快時尚品牌崛起進一步分食市場,MJstyle進入“爆發期”,一年開出185家門店,比2016年的106家多出79家,把其他品牌遠遠甩在了后面。值得一提的是,MJstyle的185家新店中,有80多家是加盟店,加盟渠道正成為該品牌迅速占領快時尚市場的重要手段。
優衣庫新開門店77家,重新超越H&M拿下亞軍位置。H&M新開62家,其在2016年新開77家,首次超越優衣庫年度開店量。
三甲之外,
接著的是New Look新開53家,相較于2016年提速明顯;
另一本土快時尚品牌UR新開44家,正處于穩步擴張期;
無印良品34家,從2016年的第四名落后到了第六位,是因其升級重裝開業的門店較多,不在本次統計之中;
ZARA保持著“龜速”新開11家,比前一年少開了6家。
2017年新店拓展在個位數的為Forever21、Gap、C&A,分別新開4家、2家、1家門店,與2016年相比都減少了,尤其Gap新增門店銳減。2017年對于這三家品牌來說也是“特殊”的一年,Forever21陷入關店傳聞,Gap和C&A則同處品牌調整升級之中,小心翼翼地謀劃著在內地市場的重新崛起。
近六成新店,落戶2017年新開業購物中心
據初步估算,落戶2017年新開業購物中心的快時尚門店數量將近60%。去年,全國開業大型商業項目高達504個,總體量約4600多萬平方米,開業數量創近4年來新高,也是歷史新高。如此龐大的新增商業體量也給快時尚拓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一直以來,購物中心都是快時尚選址的首選目的地,而對于購物中心來說,快時尚也是項目規劃必不可少的業態。
在進駐的新開業購物中心里,不乏一些標桿項目,比如凱德集團旗下著名產品線來福士2017年亮相的上海長寧來福士廣場和深圳來福士廣場,以及凱德與蘇州恒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蘇州中心商場,還有龍湖旗下“天街系列”龍湖上海寶山天街、蘇州獅山天街,萬達商業旗下的萬達廣場已引進了不少快時尚新店。
區域分布:華東地區仍最“受寵”華北區逆襲
華東區歷來是快時尚最愛的區域,盡管市場已經相對飽和,快時尚品牌卻仍然停止不了拓展的步伐。2017年,華東地區新增快時尚門店共157家,占總門店數量超33%,與2016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其中,MJstyle、New Look、優衣庫的三至四成門店,無印良品、Forever21的一半門店布局在了華東區,Gap、C&A共3家門店則都在該區域。
其次是華北區100家、華南區79家、華中區57家,2016年這三大區域是快時尚品牌拓展較相近的區域,華南優勢多一些。而在2017年華北區實現“逆襲”,主要得益于北京、天津兩大一線城市、直轄市以及河北這一大省的吸引力,受到MJstyle、優衣庫等品牌的青睞。
西南區、西北區和東北區不相上下,各開29家、28家、23家,與前一年相比大致呈穩點趨勢,僅西南減少了一些。西北、東北兩區歷來是快時尚品牌較空白的區域,2017年,快時尚品牌穩步推進在該市場的布局,未來仍有很大拓展空間。
省市分布:一線城、新一線漸飽和,渠道下沉成趨勢
省份分布的新店數量從多至少依次為(前十):廣東、江蘇、河北、浙江、湖南、陜西、山東、山西、河南、湖北。
城市分布的新店數量從多至少依次為(前十):上海、深圳、北京、天津、西安、蘇州、杭州、武漢、廣州、哈爾濱。上榜的這10個大城市為一線城市、直轄市、新一線城市及省會城市,具體表現為
一線城市:84家,約占18%。
其中上海最多共31家、深圳24家、北京18家、廣州11家。2016年一線城市新增快時尚門店為90家,2017年略減少了6家。隨著一線城市、東部經濟發達城市市場飽和度越來越高,未來快時尚在該區域的拓展步伐或許會慢慢收縮。
新一線城市:115家,約占24%。
新一線城市中大多都是省會城市,據統計2017年省會城市新增快時尚門店128家,約占27%(不含一線城市及直轄市)。其中,西安、杭州、武漢、哈爾濱、長沙、太原等城市門店更多,這也能看出東部地區快時尚市場已漸漸飽和,中西部區域則仍有較大空白,快時尚也正在加緊搶占市場。
(注:依據最新一年的160個品牌商業數據、17家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 338個地級以上城市再次排名,15個“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漢、重慶、南京、天津、蘇州、西安、長沙、沈陽、青島、鄭州、大連、東莞和寧波)
另外,除去2017年一線、新一線城市,其余新店共274家,約占58%。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將愈加明顯,這也將成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整體來看,國際快時尚品牌在內地的擴張步伐已在放緩,存在感及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競爭力也逐步降低;本土快時尚品牌加速崛起、導致競爭加劇。加上時尚電商異軍突起,另一大國際品牌Topshop也將加入內地圈地戰爭,快時尚行業形勢不容樂觀。回顧2017年,快時尚品牌依然籠罩在“關店潮”的陰影下,同時業績也在不斷放緩,不過,它們也并未停止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新業務、新品牌層出不窮,新體驗、新零售也成為一大關鍵詞。
關店潮延續、業績放緩
2017年,“關店潮”的陰影依然在快時尚行業中蔓延。
12月,Forever21被網友爆料其位于北京apm的內地首家門店已撤店,此前,Forever21天津、杭州唯一門店已被爆于10月、11月先后關門,香港銅鑼灣京華中心6層旗艦店也因租約到期關閉。
H&M放棄了每年在中國新增10%至15%家新實體店的目標,并且7月西單大悅城店迎來了撤店命運。
2月,ZARA國內首次關店,關閉了位于成都樂森購物中心的中國區最大旗艦店;母公司Inditex集團不久前也宣布計劃以5億美元打包出售名下16間店鋪。
除此之外,C&A也關閉位于成都春熙路的全國首家旗艦店。
{page_break}伴隨著關店潮的是業績的放緩:
在截至10月底止的九個月內,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凈利潤同比上漲6%,漲幅遠低于上半財年的11.5%,毛利率則進一步下跌至57.4%。
H&M的第四季度初步業績顯示,銷售下降4%至69.5億美元,遠低于公司預期;截止11月底的2017財年,H&M集團僅錄得3%的銷售增長。
由此能看出,快時尚品牌的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前,甚至在遭受打擊。
積極拓展新業務、新品牌
2017年,快時尚品牌積極嘗試新領域,涉足美妝、家居、餐廳、酒店等,也在培育新品牌,瞄準年輕消費者。
9月,H&M集團旗下新品牌Arket首家旗艦店在英國倫敦正式開業,12月,又宣布2018年將推出另一全新品牌/Nyden,專注設計限量款,不走快時尚路線。目前,H&M集團旗下已有7個品牌,瞄準千禧一代的目標更加明確。
5月,ZARA 旗下的家居品牌ZARA HOME在上海開出了亞洲最大旗艦店,也是其在中國市場的第35家門店。據悉,2003年創立的ZARA HOME是增長最快的品牌。
6月,無印良品的“MUJI Diner”在上海開業,早前MUJI就曾推出咖啡、簡餐、面包,命名為“MUJI Café&Meal”,另外一個新業態MUJI Hotel也確定于2018年春季在北京、深圳正式亮相。
再比如Forever21,9月開出獨立于銷售服裝門店外的美妝綜合零售店Riley Rose,截至2017年底門店已達10家。Forever 21方面表示,如果市場反響積極,將于2018年3月前再開10家。
快時尚跨界售賣生活方式、積極培育新品牌等措施,有望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發力線上、新零售、新體驗
12月15日,H&M宣布與阿里巴巴開啟戰略合作,旗下核心品牌H&M、H&M Home將于今年入駐天貓,這也是H&M集團在中國除官網外首開官方線上渠道。并且,雙方還將探討更多新零售合作的可能性,除了H&M著名的跨界合作款外,未來門店和天貓的全面打通或也將提上日程。
據悉,Inditex集團出售16家門店,是為了在獲取更多流動資金來拓展西班牙線上銷售業務,在中國它已自建電商業務和入駐天貓。
2017年雙十一,優衣庫首次進行新零售試驗,全國500多家門店首次支持天貓下單、門店自提。在雙十一當天,優衣庫天貓旗艦店占據女裝銷量第一,短短一分鐘銷售量破一億。2017年迅銷集團宣布,包括優衣庫、GU在內的全球3000家門店將使用RFID電子標簽,還在全國100家門店投放了“智能買手”LED終端,提升購物體驗。
去年,Gap在上海南京西路開出了大中華區最大旗艦店,門店內隨處可見Gap對體驗有意識的營造,包括手機加油站、兒童游樂區等。在數字化方面,旗艦店設有供消費者獲取穿搭靈感,找尋特定產品的電子觸屏和LED模特試衣屏幕。Gap還開設了大陸首家獨立嬰童裝店,將增設一個兒童玩樂區域。
快時尚拓寬成本較低的電商渠道,有利于進一步搶占市場,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或許能減輕由于實體點業績下滑而擠壓的庫存困擾。同時,快時尚門店也陸續呈現黑科技、投身新零售,也將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