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破壞紡服出口 外紗報價一降再降
據廣東、江浙等地的棉紗貿易商反饋,3月上旬以來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產地棉紗外盤報價繼續陰跌不止,詢價、成交“倒春寒”的跡象明顯,特別是印度棉紗受盧比對美元大幅貶值、印度國內棉紗消費低迷不振及進口棉花報價大幅下跌導致紗廠成本下滑等因素影響,FOB、CNF報價下調略大。雖然近一周多來,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跌破62美分/磅,逼近60美分/磅關口、進口“期貨紗”報價“一降再降”、國內下游織造、服裝及外貿公司復工復產進度不斷提速,但貿易商簽約4/5/6月船期外紗仍有些猶豫不決、謹小慎微,僅C20S-C32S高配包漂棉紗需求階段性回暖(含針織、噴氣或劍桿用紗),12/1月份出貨較好的OE紗、8S-16S賽絡紡紗則“量價”雙降。
為什么中國織布廠、貿易商對簽訂“期貨紗”的興趣不高呢?業內分析有以下幾點:一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100多個國家爆發,我國紡服出口繼中美貿易戰后再遭一輪“大考”,看空、擔憂氣氛比較濃。某上海外貿公司表示,2月份意大利、德國、西班牙客戶先是減了40%-50%訂單數量,而后通知未取消訂單暫緩發貨,因為店鋪都已關門,何時發貨等通知;
二是織造、印染等下游企業雖然復工率比較高(尤其江浙、山東等沿海地區),但復產比例卻普遍偏低,而且2月中旬以來主要以完成春節前訂單為主,新接訂單比較少,中長期來單更寥寥無幾;
三是OPEC+擴大減產談判破裂及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不確定大幅增加,全球棉花、棉紗等消費需求面臨較大萎縮,ICE存跌破60美分/磅甚至58.84美分/磅前低的風險,采購商擔心抄的不是紗價底部而是腰部甚至肩部,因此寧肯觀望、少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