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夾縫求生 國家終于發言了!
2020年疫情之下,各行各業皆有難處,但問最慘的行業是什么?無疑是“外貿”,沒有之一。
國內疫情期間,全國閉路封城,外貿企業無法開工生產,空有訂單無貨可交;好不容易等到“解封”復工,工人還沒有召集完全,國外疫情又爆發,客戶訂單紛紛取消,導致不少企業被迫停工。
訂單取消、外需下滑、增長乏力、庫存積壓、現金流不暢等一系列問題,不知愁倒了多少企業。
外貿企業面臨危機 轉內銷意愿強烈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4月,受疫情影響,中國進出口總額9.07萬億元,下降4.9%。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貿易順差4157億元,減少30.4%。服裝、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10.2%。
由于處境艱難,已有諸多外貿企業打算轉內銷另謀出路,這其中也包括Zara代工廠、星巴克代工廠、雅詩蘭黛代工廠、雙立人代工廠等國外聞名品牌的國內代工廠。
據中國貿促會調研700家外貿企業顯示,7成受訪企業表示今年難以爭取出口新訂單,外貿將面臨嚴峻形勢,近半數企業轉內銷意愿強烈。
曾為國際服裝快銷品牌Zara代工生產針織衫的廣東省東莞市普萊雅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我們年產量是1000萬件,今年海外訂單取消的就有700萬件。目前由于海外訂單的減少,工廠70%到80%的工人都已經放假了。如果沒有內貿訂單,工廠很可能撐不到現在的。”
當前,轉內銷已成為外貿企業抵御危機的重要途徑,但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內外貿流程差異大、自主品牌缺失,國內外標準不一、短期內難以適應等,皆是外貿企業需要克服的問題。
企業轉型多困難 國家政策來助力
深圳順知定位咨詢認為,出口轉內銷,并非單純物理空間市場的轉變,無論是有自主品牌還是代工型外貿企業,轉型內銷,都要重新面臨物理戰場和心智戰場的雙重挑戰。從根本上來說,是關乎品牌及其認知的重建。
所幸,互聯網經濟的崛起則為出口企業的外貿轉內銷提供了新的機遇與可能。今年4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在會議明確提出,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并強調,地方各級政府也逐漸開展與商協會、電商平臺的合作,推動優勢外貿產品線上內銷。
中國貿促會則建議,應通過舉辦面向外貿企業的線上展銷會,進一步開拓電子商務,搭建平臺大、受眾廣、收匯安全的內銷供求平臺,加強產供銷對接,協助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內外貿協同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