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之下抱團取暖,看紡織企業如何橫向聯合
今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嚴重擾亂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為全球帶來前所未有的極端貿易環境,不僅給紡織服裝企業復工復產帶來阻礙,也給產業鏈協同發展帶來挑戰。訂單被取消、復工不統一、信息不對稱、物流不順暢……企業需要橫向聯合,互為依靠,才能獲得自身與行業的雙贏局面。
策略一
積極與客戶溝通,盡量降低雙方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對行業銷售的影響不言而喻,如何控制生產、保住訂單、降低損失,與客戶實現有效溝通,成為眾多紡織企業著重思考的問題。
在與企業的交流中,記者發現,企業與客戶的溝通比往日更加密切,主要問題集中在詢問客戶復工與否、項目進度如何、有什么考慮等問題上。疫情是危也是跟進潛在客戶的機。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讓鄂爾多斯集團切身體會到了巨大的壓力。“園區有50%的國際訂單,現在歐美市場很像國內兩個月之前的狀態,充滿恐慌情緒,物流、訂單都出現了問題。因此海外有90%的品牌和百貨公司都在就訂單調整問題與我們進行商討,其中很多是春節前就下的單,產品已經在生產線的不同環節了。”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臻在談及此情況時認為,溝通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充分理解客戶的恐慌,要與他們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
王臻分析說,現在國外疫情處于爆發階段,但終究是會得到控制的,市場需求還存在,疫情一旦控制住銷售一定會隨之恢復,到時要貨,生產商可能來不及生產,因此她在溝通中設身處地為客戶著想,建議客戶根據不同地區的形勢做好多種預案。王臻說,疫情期間加強溝通一方面可以了解客戶想法和市場變化,另一方面可以盡量提供服務,發揮自身產業鏈優勢,以風險較低的常規產品做到快速反應,降低下單風險。
青島雪達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皓則表示,當前雪達集團最大的困難是疫情對集團產能和客戶交期造成的較大影響,客戶的訂單量雖然沒有較大幅度的減少,但是顯而易見的,客戶在國內外的銷售受到很大制約,同時集團的上游供應企業的運轉也出現了問題,這給集團的原輔材料供應造成了影響。
面對疫情,集團深刻地意識到當前紡織服裝行業溝通調整的重要性,目前雪達集團已經展開了D2M全球批量化定制系統的啟動工作,這套系統的啟用將大大提高集團訂單接納效率,通過信息化讓客戶全程地參與集團的生產經營,實現集團訂單生產的無縫對接和高速運轉。依托本次信息化技術改革,集團與客戶的聯動溝通將更上一個臺階。同時,半自動化、自動化設備的引進,也逐步增加了生產信息的可控性,從而不斷增強集團的市場競爭力,為后疫情時代做好準備。
策略二
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共進,互幫互救
疫情當下,中國乃至全球棉花紡織產業遭受重創。根據國際紡織制造商聯盟(ITMF)于2020年3月至4月對全球600家棉花紡織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全球紡織訂單取消或延期比例由8%左右擴大至40%左右。
針對目前產業鏈上下游突出矛盾,各國相關機構陸續向國際棉花協會合作委員會(CICCA)發函,反映了本國棉花和紡織訂單被取消或延期導致資金鏈斷裂等情況。5月7日,CICCA發表致全球棉花紡織行業的一封信,信中稱,在當今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協作、溝通和履行合同的核心原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更應加強產業鏈各方合作,互幫互助攜手渡過難關,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導致棉花市場秩序失衡的不合理措施。其實,該倡議不局限于棉花紡織行業,更是全國乃至全球紡織產業鏈應該共同履行的責任與義務。
“我們堅持認為,越是在這樣的時局下,越是要抱團取暖,積極應對。對每個企業來說,我們不但要努力修煉好內功,更需要的是產業鏈萬眾一心,在危機中尋找機遇,殺出重圍。”賽得利公司商務副總裁http://3g.163.com/touch/idol/star58表示,疫情爆發以來,賽得利的防疫和生產工作在集團及當地政府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展開,與此同時,為加快推進產業鏈創新協同,進一步完善產業核心技術創新鏈條,及時銜接下游企業和品牌需求,賽得利公司還攜手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于4月13-30日開啟了“優可絲纖維素纖維產品開發技術創新聯盟”萬里行活動,歷時18天,跨越了8省1市,走訪了24家紡織企業。
聯盟工作組深入各地企業生產一線,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了解企業當前最迫切的產品開發需求,同時,賽得利公司還將產品開發方案和資源支持服務送到了每一家企業的手中,與企業的研發團隊、市場團隊及生產團隊等核心成員進行深入探討,共同尋找產品創新方向、儲備技術能量,在疫情危機中尋求潛在的發展機遇。
面對疫情,東成立億集團在產業鏈協同互助方面做出表率,不僅積極復工,還幫助解決了東成立億產業園內小微紡織企業的復產難題。東成立億集團的快速恢復生產為其園區內的上下游企業帶來了復工契機,同時,集團還認真聽取了企業們的迫切需求,積極協調產業鏈上下游。
“如今,園區內進駐了幾十家紡織企業,很多企業都提到了物流不順暢等問題。”東成立億產業園副總經理宋可夫表示,此前,一家物流公司找到產業園,希望借一塊地停車收佛山的貨,產業園看到了解決企業物流問題的契機。“企業和物流公司各有需求,雙方一拍即合,東成立億產業園特意劃出一塊地專門給物流停車,作為佛山中轉場,接收產業園所有企業的物流需求。”
如今,每天一趟的物流車都準時從東成立億產業園出發,帶著滿滿的佛山貨物發往江浙一帶,從佛山到江浙的紡織產供銷鏈條就此打通。
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不僅需要企業努力,更需要政府支持。在本次疫情大考下,很多地方集群展現出了優異的協調能力,其中,中國紡織重鎮張槎就跑出了化危為機的“加速度”。張槎工業園區眾多、中小企業林立,防疫復工壓力巨大,加上交通運輸限制,產業鏈供給被動收縮,下游需求減弱使得中上游企業也存在嚴重的庫存積壓風險。
面對壓力,張槎通過龍頭帶動、園區協同,積極推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協同生產,加強了產業鏈配套和產供銷銜接。
在張槎政府的積極溝通下,安東尼針織公司帶頭增資擴產,為針織行業打響了復工復產第一炮,安東尼針織公司總裁劉必勝也表示,開發新品、啟動生產、加大訂單不僅是企業適應市場的發展計劃,也是確保當地產業鏈復蘇的社會責任。如今,在安東尼帶頭下,景一紡織、雅藝服裝等張槎紡織企業也積極投入生產。
策略三
并購整合,資源重組共渡難關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可能將加快紡織服裝行業的馬太效應,這就意味著大企業發展將越來越好,缺乏競爭力的小企業將越來越弱,行業相關企業勢必會加快并購重組進程,以度過此次難關。在行業即將面臨新一輪洗牌的當下,并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紡織服裝企業迅速豐富品牌矩陣,占領更大市場;并購海外品牌也能將品牌影響力推廣至海外,為疫情結束后國內企業出海做鋪墊。
京瓷創始人稻盛和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把蕭條當作再發展的飛躍臺》,可以說是對本次疫情下紡織企業謀求發展的一次啟示。文中描述了京瓷面臨數次世界級經濟危機時的應對之策,“我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經濟蕭條,每次面臨蕭條,京瓷都為克服蕭條而不懈努力,每一次闖過蕭條期后,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圈。因此,我堅定了‘應當把蕭條視為成長機會’的信念。”稻盛和夫說。
“為應對蕭條時期,盡力打造高收益的企業體制,這才是經營根本。”稻盛和夫在如何打造高收益體制時,重點談到了拓展新產品、新領域。
拓展新領域除了擴大研發外,并購在該領域已發展成熟的企業也是方法之一,危機時期正是企業并購的風口期,在該時期企業決策者能夠進行深入的企業結構重組,拓展企業新的活力,實現再次騰飛。
縱觀服裝行業的并購案例,符合自身業務需求并給企業帶來業績增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其中最為突出的企業之一就是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近兩年,森馬通過全資子公司森馬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收購了Kidiliz集團的全部資產,使得在童裝行業維持高增長的森馬又攻下一城,開始深入試探國際童裝。
同時,森馬還與溫州佳諾服飾有限公司等各方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發力青少年服裝市場。
此后,森馬還宣布擬與美國華裔設計師Jason Wu母公司JWU,LLC.簽訂認購協議,進一步夯實了其在童裝和休閑服裝上的兩條運營主線,在原有基礎上推動多元化進程。
事實證明,這樣的并購路線給森馬業績帶來了明顯增長,多家證券分析報告均表示看好森馬未來發展,并肯定了森馬在童裝市場的地位,數次成功的并購讓森馬在童裝領域站穩了腳跟。
在這一輪全球經濟動蕩下,通過并購布局國際市場,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復星國際就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中國企業,近期在全球奢侈時尚行業動作頻頻。日前,復星國際以1.2億歐元成功收購法國奢侈品牌Lanvin,隨后,又收購了奧地利絲襪品牌Wolford的51%股權,重新振興了該品牌。
如今,復星國際正加速在國際時尚圈的投資,先后投資了希臘輕奢品牌Folli Follie、意大利男裝Caruso、德國快時尚集團Tom Tailor、美國女裝品牌St.John等,提高了其在國際奢侈品及時尚行業的競爭地位。而在先后收購Lanvin和Wolford后,公司在打造多元化國際品牌矩陣之外,也打開了國內的高端市場與內衣市場,復星國際的收購對這兩個品牌來說無疑是一棵救命稻草,復星集團也借此開拓了業績增長的新來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