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號”邁入國內紡織行業第一梯隊 裕大華成為瑞典宜家供應商
“武漢產”紡織品,加速進入國際市場。1月24日,武漢裕大華紡織公司正在洽談新年第一筆國際訂單。16天前,該公司通過IWAY(一種標準)認證,標志其產品正式進入宜家國際供應鏈。
IWAY的行為準則,是以國際公約和宣言為基礎制定,涵蓋了對供應商的工作條件、安全生產等多方面內容。該標準既規定供應商能從宜家獲得的權益,也規定了宜家對供應商的要求。
對進入宜家國際供應鏈,已經開啟新一百年征程的武漢裕大華紡織服裝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萬由順說:“相當于‘借道超車’,穩住存量,拓展增量,在逐夢路上,我們從沒放棄。”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間還經歷近乎“死亡”的陣痛,誕生于1919年武昌濱江的一處荒灘,幾經易名成武漢裕大華紡織服裝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裕大華),把“逐夢”作為企業文化,影響一代又一代裕大華人。布局全產業鏈智能生產的裕大華,前伸后延,向價值鏈高端轉型,現在大踏步進入紡織“5G”時代,從纖維到時尚,邁入了國內紡織行業第一梯隊。
中國紡織正在從紡織大國逐步變身紡織強國。作為參與者、親歷者、推動者,在裕大華工作40年的“老紡織人”萬由順列舉三大事實:中國纖維加工量占全球50%以上;中國具有最完整紡織供應鏈;中國具有國際最大紡織機械生產能力。以裕大華為例,萬由順更是信手拈來,科技創新、自立自強顛覆昔日“千人紗、萬人布”“紡織女工一頭棉花”的景象,裕大華布局了全國首條10萬錠全流程智能紡紗生產線,“原來1萬錠紡織生產線需要50名工人,現在只需要15人”。
59歲的計萬平,裕大華工程師,曾獲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傳承大工匠”稱號、“武漢五一勞動獎章”。為打造全流程智能紡紗生產線,他和同事們半年來做同一件事。兒子曾問他:“紡織都是女工,男怕入錯行,您后悔不?”計萬平笑著回答:“人們的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你不覺得我們的工作有趣么?”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紡織行業吃香,那時紡織“一枝花”,很多男士找老婆點名要找紡織女工。國企三年脫困時期,裕大華要壓錠減員。看著紗錠被鐵錘“咚咚”砸爛,工人哭了,萬由順稱那個時期為紡織“苦菜花”。
如今,裕大華“借道”進入宜家全球供應鏈契機,大力發展國內大循環,開展國內國際雙循環,吹響下一個百年新征程沖鋒號,“這是紡織‘迎春花’啊!”
2020年裕大華年銷售收入42億元,其中國際市場僅2億元。“現在的裕大華就像是迎春花。”萬由順預計,2021年,企業的國際市場將在原有德國、西班牙、保加利亞等國家基礎上,增加法國、瑞典、意大利、日本等國家,預計銷售收入至少要翻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