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268萬畝商棉完成采收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靠著全國1/4的植棉面積貢獻著1/3的棉花產量。進入11月,兵團南北疆各墾區棉花采收基本結束。各植棉師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持續推廣新品種,不斷加強田間管理,使棉花豐收成定局。
產量質量雙提升,豐收成定局
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團。兵團的棉花種植、生產,一直備受關注。
在兵團八師一四三團,3臺采棉機用了不到1個小時,將60畝棉田采收完畢。“我種的是新陸早84號,是師市主推的一個棉花品種,具有高產優質的特點,預計單產能達480公斤。”對于產量,職工楊傳佳很滿意。
八師石河子市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棉生產基地,棉花種植面積約占兵團的四分之一,生產的“銀力”牌棉花在國內有較強影響力,得到紡織企業的普遍認可。去年,一四三團創造了10萬畝棉花籽棉單產476公斤的團場新紀錄。
在七師一二五團十九連,職工馬秀蘭看著棉田里一個個棉包,心里美滋滋。她種植的170畝棉花,籽棉單產接近530公斤,是近年來產量最高的一年。今年,七師胡楊河市棉花種植面積超過180萬畝,籽棉總產預計超過90萬噸,單產較去年提高9%左右。
五師雙河市的75萬畝棉花獲得豐收,預計總產籽棉33萬噸,籽棉最高單產超過610公斤,“黨支部+合作社+職工”的種植經營模式在師市全面推行。聚能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盧一波說,今年,365名社員種植棉花3萬畝,與去年相比,畝均增產50余公斤。
國產采棉機成主流
豐收的背后,是科技的投入和管理的提升。
七師胡楊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升棉花產量,今年,該師市大力開展棉花萬畝示范區、千畝示范田創建活動,160余名農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引導幫助種植戶選用優良品種,全程推廣使用精量播種、水肥一體化等技術。
今年兵團棉花種植面積達1268萬畝,比去年調減70萬畝,繼續實施棉花質量提升行動。在品種選擇上優中選優,全面推廣“一團一品、一主兩輔”用種模式,棉花品種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技人員、連隊兩委成員等分責任、定片區,春種、夏管、秋收全程跟進服務,持續提高職工科學種植水平,確保精量點播、膜下節水滴灌等關鍵技術落到實處,使南北疆主要植棉區籽棉單產均有提升。
與此同時,兵團還加大采棉機標準化作業力度,各植棉師市共調集采棉機3300臺,較去年增加近700臺,采凈率、采收質量進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采棉作業中,出現了“兵團造”采棉機的身影。位于六師五家渠市經開區的新疆天鵝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公司負責人李占濤介紹,整機國產化率達93%,核心部件完全國產化,每臺采棉機可日采棉500畝,采凈率達97%。
近幾年,新疆缽施然、現代農裝、天鵝股份、鐵建重工等多家企業自主創新獲得突破,攻克包括自動控制系統在內的多項采棉機“卡脖子”技術,制造出了價廉物美的國產高端采棉機,贏得了市場和棉農的認可。
今年,國產采棉機在新疆市場超過八成,成為采摘新疆棉花的絕對主力。特別是配備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采棉機,既節省了人工又提高了采凈率。
棉花采收基本結束,植棉職工搶抓時間,交售新棉。當前,兵團200余家棉花加工廠開秤收購,棉檢員、棉花質量公檢員已全部到位,棉花交售工作穩步進行。
在一師八團阿拉爾市利華棉業塔門鎮分公司,一輛輛滿載新棉的車輛正有序排隊過磅。工作人員嚴格按照一試五定、異纖管理、品種分級堆放等流程認真做好服務工作。
“今年我們預計加工皮棉1.3萬噸,籽棉收購量3.5萬噸,到目前已經完成收購3萬噸,為做到收購一批加工一批,企業各生產線全力運轉,每日皮棉加工量達180噸。”公司負責人高建介紹,今年的棉花色級、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等相對去年有較大提升,棉花質量明顯好于去年,企業將搶抓棉花收獲黃金期,實現應收盡收,快收快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