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形勢因素的影響棉紡企業經營需要產業升級
去年10月份以來,受到外需走弱影響棉紡行業出口遭遇滑鐵盧,加上內需復蘇情況較慢,行業目前面臨較大的經營挑戰,對待市場前景較為謹慎。

近兩年來,棉花的金融屬性增加,價格受到基本面的影響減弱,宏觀定價的趨勢愈發明顯,價格的波動性明顯加強,為了避免棉價頻繁波動產生虧損,加上受到對于未來需求的謹慎看法,當前下游企業下長單的意愿明顯減弱。因此,對于棉紡企業而言,訂單式的生產方式更能適應當前的市場情況。此外,由于產品多樣化,受到差異化需求的影響,以銷定產更能滿足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的生產安排。因此,企業對于棉花的采購更傾向于隨用隨采,在保證正常生產的基礎上進行采購,囤貨的意愿不強。
企業普遍感到外需的情況不是很樂觀。首先,受到新疆棉制品在某些地區的銷售受限,2021年以來出口至美國、歐洲的訂單受到較大的不良影響。其次,加上去年10月份以來受到高通脹、高庫存的影響,外需持續走弱。第三、受美國加息的影響,使得美元走強,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購買能力下降,造成出口訂單下降。3月中旬,多個企業的訂單大約在4月底,國外客戶下訂單的意愿不強,雖然較年前有所恢復,但是較往年同期訂單情況差距在一個月左右。
受到外需走弱影響,迫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趨勢較為明顯,多個企業表示目前企業有出口轉內銷的意愿,并且已經開始擴展國內市場。但是很明顯的事實是,國內的市場需求十分有限,即使能夠消化一部分需求,也遠遠不能彌補喪失的外需,外需對于棉紡企業仍占據重要的地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中國的消費習慣較歐美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人崇尚勤儉節約,棉紡品的消耗較少。另一方面,對于產品的喜好也不一樣,比如說歐美人喜歡純色、更加注重舒適性,而中國人可能更喜歡顏色艷麗的產品,產品短時間內轉變市場可能還涉及到產品樣式更換等問題。此外,短時間內多個企業轉向國內市場,且不說產品需求是否得到實質性提升,必然會導致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參與國內的市場“內卷”,并不是提升需求得好辦法。
受到棉價倒掛以及外單減少的原因影響,部分企業也調整了企業用棉的比例,降低了進口棉的使用比例,增加了新疆棉用棉比例。對于個別還是以歐美為目標的外貿企業而言,盡管新疆棉的具有價格優勢,但受到產品的銷售限制,還是以使用進口棉為主。此外,不同市場對于用棉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日本市場,對于新疆棉制品的認可程度較高,加上成本優勢,傾向于使用新疆棉。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客戶的需求也使得企業在用棉時考慮不同地區的影響。
針對于企業的產業轉移問題,各個企業的規劃存在差異。部分以外貿為主的企業早在五年之前甚至更長時間之前便做了產業向外轉移的企業戰略,轉移的目的地主要為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地區,主要受人力成本更低、稅費更優惠、產品銷售受限更少幾個方面的影響。這一部分企業向外轉移的趨勢明顯。但是,也有部分企業并不打算向外轉移,原因主要為國外的產業鏈完善性較差、國內居民就業、企業國有性質社會責任較大等問題,這部分企業市場轉向國內或者其他要求寬松的區域的可能性較大。
受到需求偏弱,供應壓力較大等因素的影響,棉紡企業普遍反映企業的經營利潤較為薄弱,部分企業已經進入虧損的階段,甚至個別小規模的企業已經放棄棉紡行業,轉為其他商品的生產。利潤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利潤的薄弱反映了棉紡行業較為激烈的供需矛盾。供應方面,原料棉花增產,而下游需求的疲軟,使得棉花銷售壓力增大,多個倉庫出現漲庫現象。需求方面,從下至上需求都偏謹慎,上半年需求難以實質性好轉。綜合來看,短時間內棉紡企業的利潤情況大概率維持薄弱。
總而言之,受國際形勢、通貨膨脹、全球的消費能力下降以及消費模式改變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棉紡企業目前的經營面臨一定的挑戰。為了應對需求趨弱的影響,企業采用了向外轉移、轉變市場、生產差異化產品及與相關行業耦合發展等多種手段,這些初期的信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棉紡企業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棉紡企業乃至紡織企業未來重點關注的幾個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