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鞋是怎么把腳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
一雙女鞋,穿在腳上可以有千百種姿態,但在這座城市卻能創造出上百億價值。
這里就是成都。每每提及它,不少人會想到神秘燦爛的巴蜀文化、人聲鼎沸的寬窄巷子,抑或是麻辣鮮香的川味佳肴、慵懶閑適的茶館閑聊。
殊不知,從上個世紀傳統手工作坊云集的“漿洗街”到后來聲名大噪的中國女鞋之都,再到如今蜚聲全世界的“成都制造”女鞋,趁著互聯網東風勁舞、“一帶一路”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天府之國成都正把腳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繁榮背后
公開資料顯示,當前成都從事女鞋生產企業已經超過1500家,年產值超500億元。立足國內,其與廣州、溫州、泉州齊名,并稱為中國鞋業的“三州一都”;放眼國外,成都女鞋則一路從俄羅斯攻城略地至歐美、中亞等地市場,出口貿易額年年攀升。
只是市場繁榮,卻難掩從業者心中焦慮。對此,成都歐露姿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能英深有感觸。
這個性格爽利、行事果斷的四川妹子,自十幾歲起便耳濡目染看著父輩們從事鞋業,乃至后來創業時也毅然選擇女鞋作為切入點。十余年間聚焦學習與深耕行業的經歷,讓周能英現在每次對他人分享成都女鞋行業發展時,都是倍感欣慰之余也越發感到生存危機。
“欣慰,是因為從傳統制造行業的粗獷發展,到小訂單小批量化柔性定制,再到如今‘成都制造’女鞋走遍全球。幾乎全世界都知道,高品質、高難度工藝的真皮女鞋只能在成都做!”據周能英透露,如今在蛟龍港、武侯、李家祠這些鞋廠聚集區,每年都有海內外客商不遠萬里直奔而來,挨家挨戶洽談業務。而她在接受采訪前一天也才剛送走一批前來洽談業務的國外客商。
“但一面是來自市場的認可,一面卻是緊隨行業轉型升級不斷凸顯的各種問題,導致企業生存壓力越來越大。比如成都女鞋引以為傲的傳統手工技藝,由于是純手工制作,一個二十人左右的小作坊日產峰值大概在200雙左右。若放在以前,這樣的生產速度還算過得去,但現在已經完全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周能英坦言,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快速找到突圍之道,未來成都女鞋發展勢必將越來越受限制。
轉型升級
眾所周知,無論什么行業,轉型升級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而從傳統制造業的固有模式中走出來,形成如今內銷、外貿、電商并舉的格局,成都女鞋花了將近三十年時間去探索。
追溯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彼時,東南沿海地區受改革開放影響、積極承接來自于海外的產業轉移,已經獲得鞋業起步階段的原始積累。反觀成都,則受限于地理位置差異、人才引進制約以及最新資訊捕捉、先進技術引進延時等諸多因素,導致成都女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在幫國內外品牌貼牌代工,自主品牌意識較為薄弱。
及至2002年中國女鞋之都開建,依托與俄羅斯等國順暢的貿易環境,成都女鞋迎來了十年黃金發展期,不僅成功遠銷海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也陸續幫助百麗、達芙妮、千百度等一眾知名品牌進行代工生產,打開內銷市場。
但現實無疑是殘酷的,趁著中國女鞋市場快速發展、品牌化初興之際,這些知名品牌通過代工量產、快速布局,迅速搶占市場,最終成就了今時今日的品牌地位。相較之下,大多數成都女鞋企業卻錯過創立自主品牌的最佳時期,深陷“產好鞋無名鞋”的尷尬局面。
與此同時,在2012年前后幾年里成都女鞋還遭遇了來自海內外市場的多方打擊。海外,受主要出口市場俄羅斯盧布貶值、灰色清關影響,鞋廠庫存積壓、中間貿易商訂單極速下滑,讓成都女鞋外貿出口遭遇了重大沖擊;國內,則是同行競爭愈加激烈,研發成本、材料成本、生產成本等不斷攀高,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后的各種供應鏈打通、專業人才培養、團隊管理等問題日益凸顯。
面對這樣的局面,尋求破局之道已經迫在眉睫,所幸成都女鞋并未逃避。2014年底,200多家成都鞋廠從競爭走向合作,抱團成立了全國首個鞋類工廠聯盟、共謀發展;2016年3月,成都武侯區政府、中國女鞋之都運營方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政府資源、線下企業與線上平臺全面對接,打造女鞋電商示范基地,扶持成都女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自此,從線下到線上,從傳統制造業到插上互聯網翅膀,成都女鞋經歷了跨時代的變革。
時代縮影
而被同行戲稱為“撬動成都女鞋外貿第一人”的成都歐露姿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能英,這一路摸索、一路成長的經歷,無疑正是時代變革下成都女鞋企業積極擁抱變化、應對行業困局的一個縮影。
據周能英介紹,從1人公司到今天近30人的團隊,從0業績到年出口額近4千萬元,從0配合工廠到產業鏈的建立與升級,歐露姿已經走過了近4年時間,但實際上她的“鞋齡”已有十年之久。而從他人眼中“前途無量”的法律系高材生,到2008年大學畢業后選擇進入女鞋行業一直堅持至今,一切契機還是源于2006年那段實習經歷。
當時,成都女鞋發展正如火如荼,而周能英也在利用學習空余時間在當地一家大型鞋廠擔任法律顧問。這段經歷讓她親眼見識到了鼎盛時期的成都女鞋繁榮,“你難以想象,那個時候整個成都聚集了將近5000家鞋廠。從每年三、四月開始下訂單,到接下來一整年時間,幾乎每家工廠都是滿負荷生產。而且采購方式也相當粗獷,老板坐在那里,拿著數錢的機器,客人過來直接拿錢取貨。”
所以在2008年大學畢業后,面對繼續學習深造還是進入女鞋行業開啟人生新篇章的抉擇,周能英毅然選擇了后者。此后,她一路從成都排名前三的大型造鞋企業外貿業務擔當,到挑起一家純女鞋外貿公司的業務大梁,再到進入亞洲排名前列的鞋楦制造公司深入學習,用近五年時間完成了從一個行業小白到女鞋外貿高手的蛻變。
但也正是多年來從事女鞋外貿,以及周旋于傳統鞋廠與國外客商之間的經歷,讓周能英深刻意識到成都女鞋外貿的癥結所在——“鞋廠不懂做外貿,懂外貿的不懂鞋。”
故此,在2014年成都女鞋深陷出口量急劇下滑、電商意識薄弱、工廠轉型困難等重重危機時,周能英創立了成都歐露姿商貿有限公司,并拿出所有積蓄15萬元做了阿里巴巴國際站,希望用自己的行動為成都女鞋外貿傳道解惑。
只是,創業容易守業難。周能英透露,想做好女鞋外貿,電商運營思維是源頭,業務是核心,研發能力是競爭力,供應鏈管理是執行力。但公司剛起步時只有1個人、1臺電腦,效果并不理想,“所幸有阿里巴巴客戶經理在,手把手教我們如何打造團隊、尋找突破、融入外貿圈等等。”
此后,周能英便靜下心來潛心鉆研。在2015年11月阿里巴巴國際站中西部大區的百團大戰中,即以優異成績被授予“川商崛起”印章。2016年,歐露姿創立了自己的研發部門,并以承包工廠訂單的模式,與成都4家中小型鞋企達成了戰略合作,短短1年時間里完成從純貿易到工貿的轉型,逐漸在成都女鞋行業嶄露頭角。
截至2017年,歐露姿投入的外貿平臺已經有3個,團隊近30人,年銷售產值近4000萬元,客戶全部來自阿里巴巴。周能英表示,2018年公司將積極擁抱阿里巴巴國際站的變化,與客戶一起成長,計劃年銷售產值6千萬元。
向未來
如果說從周能英身上還能看到一些成都女鞋從傳統制造業向互聯網轉型的身影,那么四川阿吧吧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阿布·巫達就完全是互聯網時代成都女鞋市場的眾多新興涌入者之一。
這個從金融行業轉型而來的藏族小伙,于2016年看中市場機會開始涉足女鞋行業,其后依托工作十余年積累的數據分析、調研能力,廣布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其中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開通的平臺,更是在不到兩年時間里便收獲了近千萬業績。
在他看來,無論是行業深耕者還是后來涌入者,對成都女鞋發展看法其實有兩點已經達成一致,“其一,高品質、可以小訂單小批量化這種柔性定制是成都女鞋的最大優勢;其二,供應鏈打造、專業人才少是橫擋在行業發展前的兩座大山。”
而想要改變這種格局,僅僅是一家企業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對此,周能英表示了認同。
未來兩年,他們期待阿里巴巴發揮行業領頭作用,聯動區域資源,幫助成都女鞋外貿企業提升電商專業知識以及女鞋專業知識,讓成都女鞋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呈現出區域性的特征,讓這一代新外貿人乘風破浪帶動身后鞋企供應鏈的轉型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