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收官 安踏國際電商成交額超20億
持續了20天的“618”終于結束了。
據報道,天貓官方公布了618運動戶外品牌排行榜,位于榜首是依然是NIKE,adidas位居第二, 以李寧、安踏為代表的國產運動品牌表現強勢,李寧位列第三,安踏第四,斐樂第五,JORADN第八,進一步擴大國產運動品牌的市場份額。
而從運動服飾整體銷售來看,安踏國際成為更大的贏家,旗下安踏,斐樂排名靠前,集團電商累計成交超20億元,同比增長超60%。
根據安踏體育發布的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截至到2021年5月31日,在不考慮合營公司虧損影響下,相比于去年,公司營業利潤的增長將不少于55%(2020年中期約為36億元),凈利潤將不少于110%(2020年中期約為16.6億元)。公告公布的第二天(18日),安踏體育的股價截至收盤,漲幅6.41%,公司總市值達到4758億港元。
安踏在2020年實現營收355.12億元,相比較去年增長率達到4.67%,凈利潤達到51.62億元,受疫情影響較大呈現負增長,但是仍然超過了阿迪達斯去年的凈利潤。其中,安踏品牌收益有157億元,減少了9.7%,但是仍任位居國產運動品牌首位,而FILA在疫情期間不降反增了18.1%,達到了175億元。
國貨品牌安踏已經在崛起,背后是安踏對于市場的準確把握與戰略布局。
在2020年的9月,安踏國際啟動了DTC模式的轉型。DTC(Direct To Consumer)營銷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營銷模式,簡單地說就是以受眾為主導的模式。批發分銷曾經是安踏在中國采用的最主要的模式,但是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讓這家公司開始關注于自身的轉型,首先便是在銷售渠道上做出改變。安踏在11個地區開啟了混合運營的模式,并且計劃在在11個地區的3500家安踏門店轉為直營店或是指定加盟商運營。這樣的銷售模式讓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效率得到了提升,也方便了品牌對產品的改進。截至去年年底,安踏在全世界共有9922家店,FILA在大陸、香港、澳門以及新加坡更有2006家店。
渠道的調整讓安踏離著消費者更近,三條增長曲線讓安踏有了更多的消費者。
2009年,安踏以6.5億港元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了FILA,從此走上了商業版圖擴展的道路,也讓曾經默默無聞的安踏一夜走紅。經過幾年的摸索,從2012年開始,FILA的銷售額步步升高,2020年的營收首次超過了主品牌安踏。
FILA之外,安踏收購了亞瑪芬,其旗下有包括始祖鳥,阿托米克,必確,薩洛蒙,頌拓,威爾勝,還收購了健步鞋品牌Sprandi以及香港童裝小笑牛,與日本戶外運動品牌迪桑特、韓國戶外Kolonsport的母公司合營了中國區域業務。這一次次的收購讓安踏最終形成了以主品牌安踏為核心的大眾、專業、新國貨的基石增長曲線,以FILA優雅運動為核心的高質量高增長曲線,以迪桑特等國際戶外品牌為核心的高潛力增長曲線的增長模型。
安踏的三條曲線幫助它打造品牌矩陣,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滿足消費者不同場景的消費需求,形成獨特的競爭力,全面布局運動領域,擴大自身的市場占有率。企業也表示2021年將繼續擴大線下店鋪數量,預計中國大陸和海外國家安踏門店(包括安踏兒童獨立店)達到9,900間,而于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的FILA 門店(包括 FILA KIDS和FILA FUSION 獨立店)達到2,150間。
安踏國際成立于1991年,2007年港股上市。30年的發展讓安踏國際在國產品牌中崛起,成為國際性的運動品牌。但是相比較于去年618,今年主品牌安踏的銷售額下降幅度較大,今年上半年簽約的全球代言人王一博也沒有為它帶來業績的顯著增加,而且2020年的財報顯示,FILA的營收已經超越安踏,作為主品牌的安踏發展動力略顯不足,安踏國際的未來還是需要依靠主品牌的支撐,當下安踏能否調整戰略成為安踏國際未來發展的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