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星爾克:情懷只能算是附加值 過硬的產品才是正道
產品才是企業的核心,情懷只能算是附加值。
三個月前,沉寂已久的運動品牌鴻星爾克突然爆紅網絡。
一系列捐款的催化下,鴻星爾克突然成為“頂流”。不僅日銷量當天就翻了52倍,甚至有別的運動品牌直播間主播都直接“倒戈”向了鴻星爾克。一時間,不少消費者都以買一雙鴻星爾克為榮。就連鴻星爾克總裁吳榮照在直播間勸大家理性消費都被“懟”了,不少消費者留言:“就是要野性消費”。
在不少消費者情緒的推動下,鴻星爾克一度被買斷貨,一些消費者甚至連斷碼貨都沒有“放過”。
整個7月,鴻星爾克抖音平臺漲粉超過1500萬,其他平臺以及直播間粉絲也出現了大量的增長,其直播間觀看人數也以數百萬計,其微博的會員也被“瘋狂”的網友充到了100年以后。
7月23日,鴻星爾克創出了近年以來的多項歷史記錄,包括銷售額增長超52倍、總銷售額超2200萬、累計關注人數超2400萬、累計在線人數超100萬……
線下門店,不少人從各地涌來,很多門店都被搶購一空。
消費者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是優勢,也是劣勢。
只要商家能在受眾情緒退潮前完成轉型,并且開發出引領潮流的新產品,對于企業來說就可以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很顯然,鴻星爾克以及吳榮光都明白這個道理。面對消費者的選擇與支持,這兩三個月鴻星爾克也在快速地適應新環境,并且推出新產品。其中,還包括與陳小春進行合作,不過這條消息并未引起多大的反響。
對于受眾而言,鴻星爾克的速度顯然太慢了,且品牌的溢價率實在不高。
不少消費者直言,穿鴻星爾克的場合的確不多,對比耐克、阿迪等品牌,鴻星爾克在設計以及形象上的確非常缺乏。
當下,鴻星爾克知名度的確較之前提高了很多,但是這遠遠不夠,對于一家企業來說,產品才是其發展的核心,如同李寧迸發“第二春”一樣,它靠的是中國李寧這個潮流的品牌,而并非一些消費者的情緒。
很顯然,這些因素是鴻星爾克所不具備的。
三個月剛過,鴻星爾克線下門店顧客的數量銳減,從剛開始的被“爆買”到現在的門可羅雀,鴻星爾克仿佛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一切彷佛都變了,一切彷佛也都沒有變。
有媒體統計,近期鴻星爾克的9場直播累計銷售額沒有超過300萬元,其抖音也以一天一萬的速度在掉粉,如果其不能有顛 覆性的產品出現,往后掉粉的速度可能還會加快。
有監測數據顯示,鴻星爾克的曝光量8月初達到峰值之后,隨著事件熱度的下降,其關注度也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跌。
短期生意可以靠“噱頭”,但長期生意一定靠的價值。
對于價值的理解,高瓴資本張磊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那就是不斷創造價值。而長期主義就是支撐價值的核心”。
不過很可惜,鴻星爾克當下產品并不具備這樣的價值,同一線品牌阿迪、耐克相比,其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盡管,鴻星爾克也推出與國漫《一人之下》《銀魂》、河南博物院、清明上河園等IP的聯名款,甚至還同奇瑞、小米等聯名做活動,但是這些均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雖然,鴻星爾克并沒有消費流量,甚至靠流量收割,但是產品的“弱勢”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堅持主業,時代會獎勵優秀的公司。從2005年吳榮光帶領鴻星爾克在新加坡主板上市,再到擁有7000多家門店,品牌價值突破100億以及成為《福布斯》亞洲200佳,這些過往的歷史都說明,鴻星爾克曾經輝煌過,之所以造成當下的現狀,就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
鴻星爾克經歷的,李寧和安踏也都曾經歷過,那么李寧和安踏為什么能穿越周期,重新崛起?答案就在于創新,在于價值。
李寧曾經說過:我們依然聚焦運動,整個公司的策略還是希望能夠進入更細分的專業市場,比如籃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健身、運動生活,這才是我們的大方向。
根據李寧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李寧實現營收101.97億元,同比增長65%;凈利 潤也達到了19.62億元,同比大漲187%。李寧崛起的背后是踏踏實實地做產品,而并不是其他。
前段時間,李寧市值躍過了3000億港元的大關。
事實證明,拯救李寧的只有李寧。同理,拯救鴻星爾克的只有鴻星爾克自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