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信息:CTMTC出海參展推進產業多元發展
從企業自主出國參展、考察市場,到地區政府組織企業包機出海“搶訂單”,再到資本雄厚的企業跨境布局產業鏈,近年來,不論紡織業還是紡機企業都表現出了強烈的“外向”意愿。
當前,海外市場的增量在哪兒?紡機企業又該如何高效“出海”?
本刊攜手中紡對外公司,共同打造“CTMTC出海攻略“專欄,一手海外市場信息分享,高經驗值需求狀況分析,開放貿易平臺協作共享,為紡機企業外向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和黃麻生產國,第二大化纖和絲綢生產國。紡織及相關產業在印度工業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產業鏈完整,產業高度多元化。
CTMTC自2000年進入印度市場,已陸續在多地建立銷售渠道和經驗豐富的售后服務團隊。2006年,CTMTC在哥印拜陀設立辦事處和售后服務中心,并與當地合作伙伴在新德里合資成立印度售后服務公司。
印度近幾年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已連續多年躋身發展最快的十大經濟體之列。2021年,印度GDP總量達到3.08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六。多年來,中印經貿往來頻繁,2020年,中印貨物貿易總額為875.9億美元,同期,中國對印度直接投資流量達2億美元,投資存量超31億美元。
紡織產業情況
印度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紡織制造國,紡織服裝業對印度GDP的貢獻率為2.3%,占工業產值的7%。行業從業人員約4500萬。
印度紡紗業高度發達,企業追求高速高產,南部地區以生產純棉紗為主,北部以滌棉混紡、色紡為主。目前,印度共有環錠紡約5100萬錠,氣流紡約90萬頭。2021-2022財年,印度紗線產量635萬噸,其中棉紗476.2萬噸。
印度一直是中國紡機出口的重要市場。
印度紡織品和服裝貿易占全球5%,是世界第六大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國。2021-2022財年,印度出口紡織品和服裝制品444億美元,其中服裝及成衣出口120億美元,家用紡織品出口48億美元,面料出口40億美元,紗線出口38億美元,纖維出口18億美元。棉紡織品占出口總額的38.7%。目前,印度政府已啟動大型綜合紡織區域和工業園計劃(MITRA),將在3年內建立7個大型紡織工業園區,覆蓋印度各個紡織工業主要區域。
紡機裝備情況
印度的紡紗設備已基本實現本土化,當地品牌LMW的紡紗設備市場占有率很高,主要適用于Ne30、Ne40紗線,細紗機運行速度在20000轉/分以上。同時,印度紡紗正向滌棉、滌粘混紡等差異化品種發展,逐步降低純棉紗線的比例。
印度梭織產業已基本完成了從有梭到無梭的升級,大量有梭織機已被高速劍桿織機和噴氣織機取代。針織產業集群效應明顯,形成了以南部Tirupur地區和北部Ludhiana地區為中心的產業集群。
染整及后整理行業,因環保要求,企業傾向于購買節水、環保的印染及后整理設備。從地域上看,南部主要集中在Tirupur地區,以針織面料為主,多采用歐洲和中國生產的設備。西部古吉拉特邦主要以牛仔布等機織物為主,多采用本土生產設備。
CTMTC已陸續在印度多地建立銷售渠道。
化纖領域,滌綸長絲產能主要集中在Silvassa地區,直紡滌綸短纖產能高度集中于幾個頭部企業。其中印度Reliance公司在熔體直紡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方面居壟斷地位。近幾年,印度出臺了多項原料回收再利用扶持政策,回料紡滌綸長絲和短纖項目頗受當地投資者青睞。
非織造是印度紡織工業重點發展的領域,但目前產業體系還不夠完備,產品以低附加值的無紡布產品為主,如單模頭紡粘無紡布。近年來,正逐步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方向轉型,已有多條高性能水刺生產線,多模頭紡熔生產線等落地無紡布生產企業,發展潛力較大。
印度市場體量大,競爭激烈,中國紡機企業如想占有一席之地,可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走差異化路線,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