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標準:應設立棉花自主的認證評價體系
近年來,H&M、優衣庫等品牌抵制新疆棉花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一個名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的組織浮出水面。該協會建立了一套棉花認證評價標準,宣稱以此認證推動棉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截至2020年5月,其全球會員達到1953家。
然而,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新疆地區的棉花種植標準基本都比較高,BCI的某些標準在我國早已淘汰。憑借并不高的專業標準,BCI在中國市場賺取大量會員費,卻對中國進行指責。
不僅僅是棉花存在這種狀況,木材、大豆、橡膠等國際“軟性大宗商品”,均由境外的非政府組織(NGO)掌握認證評價話語權。這些NGO積極吸引產業鏈下游采購端的大公司加入,將采購方的要求轉化為相應認證規則,向上游或中游企業推廣其認證評價體系,通過其認證評價的產品或原料更易被采購。
當下,我國很多產品的認證評價受制于人,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掣肘。
歐美國家通過認證評價為關鍵基礎材料應用設置門檻。在關鍵領域,缺乏認證評價話語權,已成為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瓶頸,甚至影響我國一些產業的健康發展。認證評價本身就是有效數據鏈產生過程,將材料和產品送至國外機構認證評價,我國的技術信息和核心數據也存在外泄風險。
這兩年我國推行的無障礙環境認證,就是一種全過程評價。從最初設計圖紙上的無障礙設施是否科學合理,到修建過程是否嚴謹,再到建成后由殘疾人評審員親自體驗是否方便安全,這種認證評價不是單一產品的合格性驗證,而是認證一個場景里的多種維度、一個過程里的多個環節,是一種系統性集成化的認證評價。
我國自主的認證評價體系是一張產業鏈、創新鏈、標準化鏈和有效數據鏈四鏈融合的“大網”。整個過程包括選材、加工、產品生產等多個環節,工藝、環境參數、測試方法、裝備、標準、管理措施等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多元交織鏈網構型。
創新鏈驅動、標準化鏈載體、有效數據鏈依托、產業鏈提升,四鏈協同融合,才能實現全域質量標準化認證評價。這種全新的認證評價體系具有“四全”和“四性”兩大特點?!八娜笔侵敢w全產業鏈、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和全域,“四性”是指認證技術路徑要囊括設計科學合理性、產品指標符合性、生產工藝穩定性和服役性能適用性。
質量認證是企業體檢證、市場信用證和國際貿易通行證,其本質傳遞的是信任。
中國自主的認證評價體系,建設只是第一步,如何實現國內外的互認至關重要。只有實現互認,才能實現“一次檢驗、全球通行”,獲得平等的話語權;才能實現產業數據保留在我國,消除數據外泄隱患。
國外的認證評價體系已運行近百年,我國與其差距較大。但如果不補上空白,就會始終落后。
國外認證評價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發展與規則制定同頻,在產業技術發展的同時就形成規則,然后迅速推廣占領認證市場。我國在大力發展產業技術的同時,也要提高認證評價意識,搶占規則制定的話語權,不能總是被動地去適應和追隨對方的規則。
產業走出去,認證評價體系才能跟隨產業走出去,獲得境外機構和企業的認可。在此過程中,需要政府遴選代表產業先進技術的認證評價品牌,組織對外交流,推動自主認證評價體系與國際接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