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我國紡織工業已經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
本次會議召開的時間節點正值中國“十二五”收官和籌謀“十三五”藍圖之年,也是全球化纖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勇副會長明確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紡織工業已經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
“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將利用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創造“互聯網+”時代和國際化發展的新優勢;將不斷提高科技實力、品牌實力,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建設生態文明,不斷完善人才體系;積極融入到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行動中,實現紡織強國建設目標。
俞建勇:綠色制造必將成為我國紡織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在《中國制造2025》中,“綠色”作為一個關鍵詞出現了46次。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綠色制造已成為“中國制造”的發展方向。
中國工程院俞建勇院士表示,以資源可再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發展經濟模式,是我國制造業今后發展的必然方向。
發展綠色加工技術,實現加工過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
發展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以廢舊紡織品、邊腳料等為原料,采用物理及化學的方法,尋求產品的再生循環利用,構建紡織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方法與體系,實現紡織品從原材料、加工、應用到廢棄全過程綠色化。
端小平: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我國化纖行業依靠拼規模、產量、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任務更加艱巨。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端小平會長表示,在未來發展中,化纖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逐漸發展為資源、渠道、品牌、標準等軟實力的競爭,企業必須更加緊密地結合市場發展態勢,主動把握技術、品牌、生態等核心要素,有針對性地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端小平提出中國化纖在“十三五”的四大重點工程:纖維新材料重點工程、綠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
梁一波:盛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化纖面料生產基地
中共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梁一波表示,盛澤的紡織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經歷數輪技術改造與裝備更新,紡絲、織造、印染等主要裝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產品集散地;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連續兩年突破千億,連續9年蟬聯國內紡織品專業市場交易額第一位。盛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化纖面料生產基地。
目前,盛澤鎮擁有新民科技、東方市場2家上市公司,擁有恒力、盛虹、鷹翔等國內知名大型紡織企業集團,擁有“盛虹”、“福華織造”、“德爾”、“ 桑羅”、“恒遠”5只中國馳名商標,“盛澤織造”和“綢都染整”2只集體商標為江蘇省著名商標。盛澤鎮先后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級絲綢星火密集區”,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示范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絲綢名鎮”、“中國紡織名鎮”,成功獲批江蘇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