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開始,一款名為雙面呢的面料火遍大江南北,與此相輔相成的是,其原料羊毛需求也一路高歌猛漲。直至今年5~6月,雙面呢引發的原料危機徹底爆發——炭化毛、短毛、精梳短毛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正是因此,雙面呢能否持續熱銷成為第27屆中國國際毛紡原料交易信息交流會與第7屆國際羊毛高層論壇的熱點話題。
9月12日,青島秋高氣爽。盡管天氣微涼,但是由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中國國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主辦,南京羊毛市場協辦的第27屆中國國際毛紡原料交易信息交流會的現場氣氛卻異常火熱。國內外眾多羊毛產業鏈上的領導、專家、生產商、采購商,以及下游服裝品牌的設計師齊聚在此,對雙面呢以及未來羊毛行業的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探討。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一場國際范圍的交流活動,國際羊毛局、美國羊毛協會、歐洲羊毛檢測局、新西蘭羊毛局等眾多海外機構紛紛派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他們表示,對今年中國國內羊毛市場異常火熱的問題十分關切,希望前來尋找答案。
只進不出,中國羊毛制品去哪了?
會議伊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文英表示,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企業要更加注重“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以及“互聯網+”對中國紡織產業產生的影響,積極進行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隨后,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會長黃淑媛分析了今年上半年毛紡行業的運行情況。她指出,今年上半年毛紡行業整體發展平穩,出口有所下調。1~7月毛紡原料及制品出口達65.47億美元,同比下降4.99%。
同時,國際毛紡組織信息委員會主席克里斯·威爾科克斯也注意到了這一信息。去年9月,他曾對2014~2015年的羊毛市場前景作出消極的預測,但是卻沒想到,今年短期內,中國采購羊毛原毛數量仍快速增長。由此,威爾科克斯不禁問道:“據我們統計,從去年9月至今,一年的時間內,中國對原毛的采購量上漲了20%,而中國毛制品出口量卻在減少,那么這些毛都干什么用了?制成的產品又都去哪兒了?”
南京羊毛市場董事長楊梟雄在發言中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說:“在經濟下行調整新常態下,羊毛行業卻逆勢而行、一枝獨秀,這都要歸功于一款產品——雙面呢調動的市場行情。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國進口原毛總計28.33萬噸,與上一財政年度相比上漲8.9%。同期,我國出口毛條總計3.5萬噸,同比下跌了7.7%。在原毛進口量增多的情況下,毛條出口量卻出現下滑,這其中的差量就是國內市場用毛量的增加,準確地說是國內雙面呢對羊毛使用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