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 “失控”監管入場 BATJ挑戰已至
8月6日消息,金融,是一塊讓人垂涎的香餑餑,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一度是各路民營資本染指金融的法門,而隨著行業風險隱患的逐漸暴露,監管利劍也悄然降臨。
據媒體了解,近日,央行發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對于金融控股集團的準入標準予以明確限定,監管矛頭重點指向了非金融企業發起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
按照《辦法》給出的定義,金融控股公司指依法設立,對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擁有實際控制權,自身僅開展股權投資管理,不直接從事商業性經營活動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當下有很大一部分金融控股公司并不具備上述特征。有業內人士指出,出于利益驅使,有很多非金融企業通過投資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盲目向金融業擴張,其實業與金融業缺乏風險隔離機制,有些企業甚至將金控集團當作“取款機”,進行非法利益輸送,損害了金融機構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對于當前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的亂象頻出,相關金融監管部門顯然也是心知肚明。央行在此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中指出,大量非金融企業通過發起設立、并購、參股等方式投資金融機構,存在過度投資、野蠻擴張、虛假注資或循環注資、不當干預金融機構經營、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
央行的描述并非是聳人聽聞,今年5月,包商銀行被央行和銀保監會接管的消息便曾引發業界嘩然,后來央行表示,包商銀行的大股東是明天集團,該集團合計持有包商銀行89%的股權,由于包商銀行的大量資金被大股東違規占用,形成逾期,長期難以歸還,導致包商銀行出現嚴重的信用危機,觸發了法定的接管條件被依法接管。
據媒體了解,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往往擁有多張金融牌照,業務種類多樣,股權結構復雜,關聯交易風險高,一旦金融業務產生風險,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系統性風險。
在由非金融公司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身上,這種情況更為普遍。有業內人士指出,有一些金融機構在開展主營業務的同時,也會投資或設立其他行業金融機構,形成綜合化金融集團,如工商銀行、平安集團、中國人壽等等。
不過,此類由金融公司設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仍然受相應的金融監管部門(證監會和銀保監會)監管,其經營較為穩健,風險水平也維持在低位。
因此,此次針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方案出臺,受影響較大的非金融企業投資設立的金控集團,而其中,以BATJ為首的互聯網巨頭,更是在這輪監管風暴中首當其沖。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為例,依靠電商流量,從支付寶一步步成長壯大,目前已完成了包括支付、基金、銀行、小貸、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在內金融牌照“大滿貫”。
作為被納入試點的首批5家試點機構,螞蟻金服方面立即作出反應,在《辦法》公布當天晚間,螞蟻金服副總裁梁世棟表示,經設立獨立團隊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相關要求,并積極參與征求意見。
而如今,螞蟻金服已有了對策,據彭博社報道,螞蟻金服計劃將旗下的業務拆分成兩部分,分別安置在兩個公司主體下。一方面為減少資本需求,將持有的金融牌照相關業務劃入新成立的子公司,另一方面將原有的金融云、風險管理等金融科技業務保留在螞蟻金服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百度旗下的度小滿金融、京東旗下的京東數科,均面臨和螞蟻金服相似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百度、阿里以及京東,騰訊的金融科技業務始終隱匿在集團內部,尚未進行拆分,但這種做法同樣難以避免遭遇監管風暴的沖擊,即監管要求嚴格股權結構管理和明晰公司治理結構,要求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權結構和組織架構清晰,股東、受益所有人結構透明。
有業內人士指出,未來金融控股公司將嚴格實行牌照制,非金融企業特別是巨頭企業要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在公司組織架構、業務條線梳理、人才招聘等方面未雨綢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影響后續金控公司設立及申請牌照。
對于BATJ而言,新的挑戰已經來臨,形勢嚴峻,突圍不易,但相信只要走過這座獨木橋,其前方的道路只會更加寬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