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非金融企業信用債發行超1.5萬億 市場供需兩旺
債券發行注冊制實施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從3月份注冊制實施首月的情況來看,信用債發行量出現明顯回升。
Wind數據顯示,3月份非金融企業債券市場共發行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以及定向工具等信用債券1610只,發行規模合計達1.55萬億元,相比整個二月份的發行規模增長了101%。
事實上,不僅僅是注冊制的推進作用,在當前市場政策引導寬貨幣、寬信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大背景下,信用債發行回暖已是必然。
“這段時間以來明顯感覺到發行市場回暖。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交易所的審批也有明顯提速,當前整個市場利率下行,債券市場處于牛市狀態,也加快了發行提速趨勢。由于債券市場的利率不斷下行(已接近2016年的低位),不僅發行人愿意發行,投資者也愿意購買,形成了供需兩旺的市場格局。”4月10日,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融資總部副總經理范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發行回暖
從數據來看,3月份非金融企業信用債發行最多的是短期融資券,共發行了605只,發行規模合計5749億元;其次則是公司債,共發行了481只,規模為4493.7億元;中期票據、定向工具以及企業債分別發行了3605.7億元、1096.48億元以及574.5億元。
對比來看,2月份短期融資券依舊是非金融企業信用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的一個品類,不過當月發行數量為390只,規模為4417.7億元;2月份公司債的發行規模則不足2000億元,僅有1619.99億元,同樣,1月份公司債的發行規模亦不足2000億元。
反觀3月份,非金融企業公司債的發行規模激增至4493.7億元,環比增幅超過177%。而就去年同期非金融企業公司債2376.73億元的發行規模數據來看,增幅也達到89%。
不僅發行規模激增,債券發行利率也有所下滑。
Wind數據顯示,3月份發行的AAA評級的公司債,加權平均票面利率為3.51%,較2月份的加權平均值下行24個基點。4月以來截至4月9日的數據顯示,加權平均票面利率繼續下行17個基點,至3.34%。
而就短期融資券的數據來看,3月份發行的AAA評級、期限一年的短融,加權平均票面利率為2.89%,較2月份3.13%的數據下行24個基點。4月以來截至4月9日的數據顯示,加權平均票面利率繼續下行39個基點,至2.5%。
“3月份發改委、證監會發文通知,將企業債、公司債發行實施注冊制,放松了發行條件,帶動了債券市場的發行,也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明確信號。注冊制將使企業債發債周期縮短、取消省級轉報環節等,可以簡化發行流程、提高發行效率,提高了發行人的積極性,有利于擴大企業債券的融資。”北京一家大型券商債券承銷人士表示。
不過該人士亦指出,“注冊制取消種種限制后,確實會帶來債券供給的增加,可能會從供需的角度影響債券市場;但也會造成強者恒強、民企融資或更加困難的格局,尤其在當前利率很低的情況下,質地好的公司肯定會加大發行規模,帶來市場空間的擠壓。”
政策持續加碼
事實上,對于3月份信用債發行的大幅增長,注冊制也僅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雖然3月份以來有注冊制的推動,但這個影響可能不會那么快的顯現,政策持續加碼則是促進信用債發行回暖的關鍵因素。”某信評機構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3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并在措施細項中提及對信用債市場融資的相關指引。包括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凈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低成本融資拓寬渠道等等。
國泰君安認為,紓解實體信用風險、托底經濟,債券市場是重要政策工具。春節后國內疫情與海外疫情的先后沖擊使得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加大。3月31日國常會的政策對沖共計釋放3.1萬億的中小微企業融資計劃,包括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小微金融債券額度0.3萬億、信用債凈融資1萬億與應收賬款融資0.8萬億。
在這個背景下,信用債的發行增長已是定局。而為了應對疫情影響,也會持續引導寬貨幣和寬信用的格局。
另一方面,從一線機構的反饋來看,當前疫情對機構承銷業務展業的影響也并不明顯。
“在債券項目承做層面上,我們最初還擔心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出差,會影響到材料制作和申報,而且很多承銷上的細節其實需要現場開展,包括與發行人訪談等等。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網絡辦公系統也比較便利,實際上并沒有對項目的承做產生明顯的影響,應該說整體狀況還是非常良好的。”范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4月國內將迎來重要的政策落地窗口,一方面貨幣寬松政策持續,政策利率甚至存款基準利率均有降息可能,或利好債市;另一方面財政政策發力幅度若顯著大于此前市場預期,或從情緒上利空債市。在政策最終落地之前,以上多空因素或造成債券市場波動反復。”海富通基金認為。
具體到配置策略上,某券商系公募基金固收總監則在受訪時表示,“近期信用利差有所擴大,顯示市場對信用下沉仍較為警惕,綜合來看,隨著信用利差有所提升,且考慮到部分企業現金流風險較為嚴峻,中高等級信用債或更為占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