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招:融資租賃之賦能紡織產業的發展
在40年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經濟建設持續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為40年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當前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大周期下,紡織企業的出口大幅增長,企業的發展利好逐漸增強。作為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明星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紡織行業成“一帶一路”重要角色
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紡織業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在范圍、層次、結構、布局等方面進一步拓展,通過“走出去”進行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先進研發能力和技術、終端渠道等領域的投資與并購,逐步形成新優勢。
今年3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表示,隨著對外開放步伐加大,中國紡織企業借力共享、協同制造等新模式加速了全球產業鏈整合,構筑起國際競爭新優勢。2019年,將繼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相關地區對接,推進紡織領域國際產能合作特別是境外合作園區建設。
目前,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加入其中,通過抱團“出海”降低生產成本,共同抵制無序競爭,推進國際產能優質項目對接及合作。下一步,我國紡織業將強化對接全球市場,培育一批跨國制造企業和時尚集團。
紡織行業的“融資難”現狀
但在投資過程中,除考慮政治環境、經營成本、稅收環境、貿易環境等各類要素外,大額投資出現的融資難題是每家“走出去”的企業都要考慮的問題。沒有資金,一切都無從談起。從已有的資料看,直接在海外融資并不容易,融資額度有限、融資成本高、條件苛刻等都是造成海外融資難的客觀問題。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保障,但目前紡織工業企業的融資情況并不樂觀。銀行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也是大多數企業占比最大的融資來源。對銀行而言,紡織行業被列入審慎放貸范圍,尤其是對設備落后的小紡織企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產品低檔,銀行不會給與資金支持。對中型紡織企業,要想從銀行獲得資金,也要有相應的抵押物或大企業擔保。
因筆者身邊有較多的金融行業者,他們一致認為,現今的融資政策一下子難以緩解紡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現狀。紡織企業為了能從銀行貸到錢而互相擔保,從而引發一些企業深陷互保漩渦。據悉,在紹興、蕭山一帶,有不少紡織、印染、服裝企業面臨關門,個中緣由,不是因為企業自身經營不善,而是受到企業間擔保拖累,生產無法正常維持。
融資租賃之賦能紡織產業的發展
融資租賃賦能產業發展
除傳統的融資渠道外,國內金融產品不斷豐富并逐漸成熟。融資租賃已成為傳統金融產品的有效補充,并發揮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
貨人購買租賃物件,并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物件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擁有租賃物件的使用權,租期屆滿,租金支付完畢后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由此可見,融資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的新型金融產業。由于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特點,出現問題時租賃公司可以回收、處理租賃物,因而在辦理融資時對企業資信和擔保的要求較為寬松,更加適合紡織行業企業融資。
在美國,融資租賃已經發展成為銀行貸款之后的第二大融資方式,排在票據市場和債券市場之前。
結合紡織行業企業的發展特點,筆者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是企業要多采用融資租賃的方式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由于設備所有權在租賃期歸租賃公司,這種方式相對于銀行貸款程序要簡單和快捷得多。二是要充分利用產業鏈融資,紡織服裝企業可以把自己與下游企業簽訂的購銷合同和下游企業繳納的保證金質押到銀行,從而獲得貸款支持。三是要多采用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紡織服裝產業的項目建設。
過去40年,中國制造改變了世界,而今后是中國金融改變世界。如何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中國實體企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租賃的扶持與賦能或將是民生產業的發展利器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