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副董事長Alan MacDonald: “一帶一路”沿線業務增長超三成 私營資本撬動是關鍵
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正在給外資銀行帶來回報。
“在過去12個月中,花旗在‘一帶一路’相關業務上已經取得了30%的業績升幅,增長主要來自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現金管理、貿易融資、外匯業務等。受益于客戶更趨活躍、業務增多,花旗亦相應擴大了市場份額。”近日,花旗銀行副董事長Alan MacDonald在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數家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在兩年前第一次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機會,并將其定為花旗的重要成長戰略。
花旗銀行副董事長Alan MacDonald(資料圖)
Alan MacDonald在花旗任職44年,除副董事長職務之外,還是花旗集團首席客戶官。4月下旬,他代表花旗集團參加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研討,之后接受了數家媒體的采訪。
在Alan MacDonald看來,“一帶一路”沿線上部分國家存在債務危機,而要控制好沿線國家的公共債務壓力,需要吸引更多的私營資本參與。
設立“一帶一路”業務主管
“在兩年前,我參加‘一帶一路’峰會之后,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機會。當時參與的國家只有60家,在其中的56個國家花旗都有業務開展。”Alan MacDonald表示,會后花旗內部組織了一場會議,邀請“一帶一路”沿線上30多個重要國家的當地花旗負責人和業務主管,同時還邀請了250多個企業客戶參加。
“會議上,我們給客戶介紹花旗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看到的趨勢、機會和風險,花旗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從地域的角度。同時,我們也邀請了產品專家,從產品解決方案上去給客戶作介紹,如何支持和配合客戶的業務需求,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就能很好地把客戶需求在地域上和產品上結合起來。”Alan MacDonald表示,兩年前那次大會上與客戶的溝通奠定了花旗在“一帶一路”上的戰略重點,“隨后我們在這些重點國家,在每個國家當地舉行‘一帶一路’的活動日,在活動中我們當地的團隊與客戶進行深入交流。”
而花旗業務覆蓋到的國家和市場,則已超過100個。
此外,花旗還于2018年9月為此設置了一個新職位,即花旗集團“一帶一路”業務主管。由原花旗集團中國企業海外業務部負責人李蓓蓓擔任,職能則是整合內部資源,協調不同的客戶經理,幫助花旗在“一帶一路”業務上有更多的產出。
李蓓蓓表示,花旗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有11個中國企業海外服務處(China Desk),其中10個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我們近一年多來,在重點的國家都舉辦了‘一帶一路’日的活動,包括南非、喀麥隆、尼日利亞、巴基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我們把中國的總戰略和當地結合起來,就能夠把全球網絡連通起來。”李蓓蓓說。
激活私營資本應對公共債務過高
去年以來,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債務較高,相關項目出現挫折,引發了國際市場對債務陷阱的擔憂。
對此,在第二屆高峰論壇期間,財政部發布了《“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鼓勵中方金融機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國際機構自愿使用這一工具,提高投融資決策科學性和債務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包容性增長。此舉被視為對“債務陷阱”質疑的回應。
“今年會議上被重復提到的是‘充分發揮私營資本的作用’。”Alan MacDonald表示,目前,世界各地基礎設施建設有大量資金需求,但資金供給則存在很大的不匹配問題,“這個金額差距不光是公共資本的要求,因為公共資本早晚要用完或者會有債務,債務對GDP的比值不能過高,而‘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有債務危機,這就提醒我們,一定要對私營資本進行利用,把這部分資本盤活。”
Alan MacDonald表示,“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方式通常為短期銀行融資+長期資本市場融資,“銀行可以提供短期建設期融資,后續的項目融資需求,則可通過結構化、擔保等增信方式滿足長期投資者需求,例如發行項目債券等方式;在資本市場上,花旗的作用則是為項目牽線,為找到保險、養老基金等長期機構投資者。”
“從風險偏好來看,機構投資者尤其是保險公司、資管或者養老基金,持有大量長期資金,很多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希望做長期的投資,對回報率有要求,它必須找到長期匹配的項目才能有一定的回報。”他表示,目前中國的債券市場上,債券期限大多數在十年以內,尚不足以滿足需求。
“2019年1月,花旗完成的印度尼西亞的PT Banten項目債券,就是用的項目債再融資,7.75億美元,20年的期限。這是我們看到的將來的‘一帶一路’融資方向之一。”李蓓蓓表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