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概念狂歡,“畫餅”還是“商機”?
7月31日,免稅板塊走強,海汽集團、鄂武商A均漲停,中國中免、東百集團漲幅也超過7%。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12家公司躋身免稅牌照申請隊列,多家公司積極釋放“免稅”相關信號,廣州、武漢則積極籌備市內免稅店落地工作。
“免稅”概念火爆背后,究竟是一場“畫餅”式狂歡,還是新一輪投資機會?
12家公司申請免稅牌照
7月31日,海汽集團公告,間接控股股東海南旅投公司已向海南省人民政府上報了離島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申請。這是最新一家踏上了免稅牌照獲取之路的公司。
據記者初步統計,在此之前,已有百聯股份(600827.SH)、嶺南控股(000524.SZ)、鄂武商A(000501.SZ)、大商股份(600694.SH)、歐亞集團(600697.SH)、南寧百貨(600712.SH)、友阿股份(002277.SZ)、中百集團(000759.SZ)、步步高(002251.SZ)、東百集團(600693.SH)、海印股份(000861.SZ)、海南旅投十二家公司先后公告在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
配合著上市公司的舉動,各地免稅相關利好迭出。7月28日,廣州市發改委副主任陳澤鵬在廣州市十五屆人大第三十九次會議上表示,下半年,廣州將積極推動天河路商圈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示范區”,爭取設立市內免稅店。搭建都市消費工業“新品、名品、優品”發布平臺,支持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
7月29日,武漢港航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意向備忘錄,中免集團明年將在武漢長江航運中心大廈設立免稅店。
招商證券社會服務行業分析師李秀敏認為,隨著市內免稅店政策開放,消費者對免稅商品購買的便利性將大大增強,預計將對現有的有稅渠道產生一定的替代效應,帶動免稅市場規模進一步提升。
“免稅概念”效應在遞減
免稅概念軍團規模越來越大,作戰能力似乎越來越弱。
6月9日,王府井公告取得免稅品經營資質,此后王府井股價一路高開,加上消息透露前的漲幅,近三個月內王府井漲幅為383.30%。7月9日,王府井盤中觸及79.19元/股的歷史新高,距離今年年初13.87元/股翻至4.7倍。
而靠此前參股投資中出服公司免稅業務的凱撒旅業,從6月30日起拉了九個漲停板,此后震蕩回落。7月初進軍免稅牌照申請隊列的百聯股份,則在7月2日-7月10日拉出7個漲停板后有所回落。嶺南控股從7月13日起連續拉了五個漲停,一周之內股價漲超60%,年內累計漲幅28.54%。
之后加入的免稅概念股票,雖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異動走強,但并未迎來這樣的連續漲停。
南寧百貨發布“正在申請免稅經營資質”公告后的兩天內連續漲停,之后便有所回落,7月31日,南寧百貨股價下跌3.19%,報收7.88元。
鄂武商A和大商股份均在股價連續下跌期間聲稱公司正在申請免稅牌照。鄂武商A在7月13日股價達到25元/股,系2012年來股價巔峰,年內累計漲幅61.26%。大商股份、歐亞集團、友阿股份、中百集團、步步高、東百集團在公告發布后股價逆市飄紅,但隨后也逐漸趨于冷靜。7月31日,歐亞集團股價下跌1.74%,報收18.11元,中百集團下跌0.27%,報收7.29元,大商股份下跌0.76%,報收26.02元。7月28日公告躋身免稅牌照申請隊列的海印股份,只在7月28日當天股價大漲,一度沖至4.13元,但此后幾天股價低迷,7月31日報收3.84元。
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所長楊勁松表示,免稅店屬于特許經營,各地都曾努力爭取,但一直很難。如今這么多公司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真真假假,各顯神通”,他認為盡管目前有疫情原因,也有國內打造循環經濟的因素加持,正如王府井獲取新牌照一樣,免稅牌照的增加會是趨勢,料少量增加,不會遍地開花。
OTRO東方免稅零售觀察專家、“杰西卡的秘密”首席執行官王猛也認為遍地開花對有稅市場的沖擊太大,估計國家會控制新增牌照的發放速度,并對申請牌照的公司資質有一定的要求。
“蹭”免稅概念風起
看得見的政策利好,風生水起的資本市場,持續落地的免稅店項目,讓不少企業眼紅“免稅”這塊肥肉,開始了“蹭”免稅概念的表演。
近日,海航基礎表明將繼續跟有牌照、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由公司提供相應場地或設立合資公司來開展免稅業務。供銷大集表示,后續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公司將酌情啟動申請免稅牌照工作。天音控股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非常關注免稅行業的發展變化,在3C消費電子產品方面,公司跟免稅牌照持牌公司中免集團積極合作,為免稅店供貨。招商蛇口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已初步進入了免稅消費領域,未來公司將繼續以打造創新型“郵輪+免稅”產業模式為目標,積極拓展各類免稅業務。宋城演藝也在互動平臺上表示,三亞千古情景區和三亞國際免稅店一直有合作,在景區內部設置了免稅購物體驗區,同時在三亞國際免稅店中也有很多展示。云南城投表示與中旅集團擬合作探索免稅店主題綜合體,進一步助推云南旅游業轉型升級。
除上述公司外,愛施德、中國天楹、紅旗連鎖、海峽股份等都紛紛向投資者顯示出未來進軍免稅領域的可能。這些公司擁有共同特質,即雖未實際開展免稅業務,卻紛紛釋放相關“免稅”信號,不免有炒作嫌疑。
有投資者在股吧中嘲諷道,“有些公司根本未實際經營海南免稅店,此次發布的海南免稅政策也跟他們的實際經營業務無關,根本不會提升公司業績,他們就是在給股民畫大餅、割韭菜。”王猛也認為很多公司似乎在借免稅東風轉移視線。
記者注意到“免稅”概念加持背后,這些公司其實難掩業績頹勢。財報顯示,海航基礎2019年虧損12.13億元,比上年度減少31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再虧1.51億元。云南城投第一季度凈利潤虧損1.19億元。
其他蹭免稅概念的企業,業績預告降幅明顯。供銷大集7月中旬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虧損1億-1.7億元,下降幅度4975.95%至2968.21%。招商蛇口預計2020年1-6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億至10億,較上年同比下降79.59%-83.67%。宋城演藝預計2020年上半年內,盈利0-7851.1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90%-100%。
狂歡之下,究竟誰能成為下一個真正的免稅概念股?免稅風口何時將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