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高級技能人才在成為“稀缺資源”
“寧送外賣,不去工廠”,這個讓曹德旺、張興海們關注的工廠“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在紡織行業也很典型。
當前,高級技能人才在紡織行業成為“稀缺資源”,尤其在棉紡織行業,一線優秀技術工人的短缺,成了困擾大多數企業的難題。“招人難,留人難”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還限制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提升,更制約了行業的轉型升級。
那么,面對現實,棉紡織企業能否憑借自身努力破解人才缺乏之困?棉紡織行業要健康發展,又需要怎樣的人才培養體系,構筑起怎樣的人才基礎呢?
人才供需面臨新矛盾
“當前紡紗廠一線員工工資由過去的每月3000元上漲為5000-6000元左右。即使這樣,紡紗廠仍然面臨招工難的尷尬處境,特別是技術型人才,存在缺口。相較大型棉紡織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招人難,留人難,培養人才更難’。”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楊潤凱說。
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研了解,河南、山東及江蘇的蘇錫常地區大型棉紡織企業職工平均年齡在 40-45 歲之間,企業不斷提高工資仍無法招到可持續工作的年輕工人,缺工問題已影響到企業正常運營。
為解決普遍存在的“用工缺口”,近幾年,不少棉紡織企業開始建設智能工廠。而隨著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浪潮襲來,當前,棉紡織企業普遍面臨的技術人才問題也“升級”了。
“設備條件提高了,但人才質量不匹配,紡織企業招聘大批工人進行培養后,卻沒有幾個工人能長期留在企業,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總工程師葉戩春表示,如今,數字化紡紗車間的投入使用,大大減少了用工需求,過去企業萬錠用工高達320人,而現在這個數字甚至可以縮減到15人。很多企業需要的不再是流水作業的生產工人,而是懂專業技術、懂數據系統、懂企業管理,愿意扎根生產一線的新型管理人員。
要發展高端紡織,人才至關重要。談及人才與企業的關系,楊潤凱直言,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沒有人才技術支撐的紡紗企業,很難在國際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在國際競爭壓力下,紡織企業越來越需要一批精通外語、能參與解決貿易爭端的專門人才;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的浪潮下,企業需要既懂紡織又懂信息技術的專門人才。”
一方面,“技術工人”的門檻高了,另一方面,“技術工人”的吸引力卻小了。雖然紡紗企業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工廠環境和員工待遇有所改善,但還是有很多年輕人認為,制造業工廠技能單一,發展空間小,這也是“技術工人”這一崗位吸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
紡企多措并舉忙育才
面對“人才難得也難留”的現實困局,棉紡織企業千方百計做好“自己的事”,多措并舉,穩定隊伍,提高存量質量。強化內部培養、組織技能競賽、開展校企合作等,都是當下棉紡織企業提高人才隊伍素質的有效手段。
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悅達紡織”)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今年,企業建立了規范、系統的新進大學生培養制度,為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全面落實”導師制“培養。
“‘師帶徒,老幫新’是悅達紡織一直堅持的優良傳統,通過這種師徒培養模式,建立起親密的師徒關系,培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員工隊伍。”悅達紡織董事長戴俊表示,今年3月,企業舉行師徒幫帶簽訂協議,旨在催生人才方陣,加速提升企業新進大學生的崗位履職能力。
如意棉紡集團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高技能人才隊伍,今年在南疆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職業技能大賽活動。對在本次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優秀選手,企業按要求晉升職業技能等級,從精神和物質方面進行獎勵,極大地提升員工比學趕幫超的工作熱情。
為組建優秀的產品研發團隊,近幾年,棉紡織企業與高校進行人才合作也十分普遍。
今年8月,魯泰紡織與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簽約,在大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強化校企協同育人、聯合開展科技攻關、促成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在校企產學研對接活動上,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學科建設辦公室和科技處面向全校發布了魯泰集團技術需求,來自9個學院的46名專家教授踴躍報名,有效推動了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協同攻關。
多方協同破解用工難
要解決行業人才缺失矛盾,單靠企業的力量是不夠的。對此,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曾在2021中國棉紡織科技大會上表示,棉紡織產業要聚焦產業人才培養,厚植科技創新力量,要發揮政府、協會、企業、高校的多方力量,建立人才培養體系。
他主張,結合棉紡織產業發展和市場需要,高校需完善學科建設,培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術型人才;政府需提供更多平臺和資金扶持,鼓勵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實踐技能培訓協同發展;行業協會要營造投身實業、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積極開展培訓活動,提升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在建立人才培養體系方面,浙江蘭溪的做法值得借鑒。近年來,蘭溪以技能共富聯盟為抓手,打好“培訓+競賽+等級認定”三張“技能牌”。
做好技能培訓、夯實技術基礎是第一張牌。自2020年以來,蘭溪市累計開展紡織技能培訓120場次,培訓人數達1.2萬余人次,與當地多所知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成立了7個技術轉移中心、2個研究所,用于定向培養專科、本科學歷職工,實現紡織工程專升本。
開展技能競賽、“以賽代練”提高技工隊伍素質是第二張牌。蘭溪組織當地各政府部門,積極開展紡織技能競賽。2020年,在蘭溪承辦的全國紡織行業“蘭溪-金梭杯”織布工職業技能競賽中,浙江金梭紡織有限公司的織布工趙婷在比賽中榮獲“全國棉紡織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作為技術骨干,如今,趙婷已成為該企業的質量副廠長。“競賽平臺的搭建不僅讓各參賽選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實現了操作技能規范化,還有效提高了各企業的人才隊伍素質。”趙婷說。
第三張技能認定牌,更是讓紡織人才實現了“技薪”雙贏。今年,蘭溪全面開展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對通過認定考試獲得三、四、五級技能等級證書的工人,分別給予2000元、900元、800元的財政補助。蘭溪市紡織行業協會會長童福友表示,今年1-9月,蘭溪市累計對15家企業開展企業技能等級認定,幫助1358名織布工獲得了技能等級證書,其中三級(高級工)達1144人。自技能等級認定以來,企業技術工人占比提高到24.3%以上,人均年收入增長6%以上,收入的提高讓企業的人才隊伍更穩定。
在協會層面上,今年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積極響應全面實施“技能中國行動”,組織業內專家編制了《棉紡織行業職業技能培訓教材》。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王耀表示:“科技創新正在重塑棉紡織行業的形態與格局,棉紡織行業對于技能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編制這套教材,也是為推動棉紡織行業更好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
此外,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組織開展的“中國棉紡織行業技能人才提升工程”線上培訓也將于近日上線,第一期培訓內容具體到清梳聯、精梳、并條、粗紗、粗細絡、渦流紡、整經、漿紗、織造相關工序操作技能、質量控制等各個工藝環節。王耀表示,希望線上培訓的舉辦能為更多紡織人提供公開、便捷的學習平臺。
(來源:中國紡織報 記者-魏詩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