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紡羊毛到做智能裝備 浙江織里助推產業轉型
“東尼從一根羊毛線起家,2008年轉型成立東尼電子,去年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浙江東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新芳介紹說,幾年來在當地政府帶領下,東尼成功從勞動密集型企業轉型成電子高科技企業。
像東尼電子一樣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軍新興高科技產業的企業,近些年在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織里鎮的紡織傳統由來已久,2000多年前,織里人在太湖南岸種植黃麻,將麻線制成麻衣,自產自銷,并于明清時期形成集市。上世紀70年代自發形成家庭手工作坊,發展至今形成了童裝、棉布、服裝面輔料、針織服裝、床上用品等五大專業市場。
但勞動密集型產品缺乏競爭優勢,商品附加值低,且對環境污染較大。織里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遍地是黃金,遍地是垃圾。”
為不斷提高傳統制造業高新化、智能化、服務化和綠色化發展水平,為工業經濟發展實現“增長中高速、質量中高端”提供堅實支撐,近些年,織里鎮以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為主攻方向,并根據浙江省和湖州市全面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行動計劃等發展指向,因地制宜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區委書記吳智勇說:“吳興區織里鎮是浙北地區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市場化程度最高、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地區之一,織里鎮本地企業在產業轉型升級上與政府的想法同頻共振,積極拓展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現代服務業等為重點的戰略新興產業,成為推動織里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在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經常面臨行政審批、廠房建設、資金短缺、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困難。織里鎮政府主動了解,在各方面給予政策和實際支持,助力企業轉型。
浙江振興阿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阿祥重工”創辦人潘阿祥表示,企業從電纜廠起步,“剛創辦電纜廠時,政府主動幫我們辦理許可證”,至今多次轉型,投入綠色環保項目、開辦亞麻廠、進軍裝備制造業,在行政審批、廠房建設等方面,當地政府都給予了極大支持和幫助。
為解決企業資金鏈短缺問題,織里鎮政府鼓勵商業銀行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進一步加大對制造業的信貸規模,重點投向鎮重點產業。
“2017年公司上市前,資金運作遇到困難,當地政府幫我們與銀行協調,在關鍵時期幫我們獲得5000萬元貸款。”沈新芳說,企業能成功轉型并上市,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幫扶。
織里鎮還積極鼓勵企業開展研究開發活動,允許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同時,推動企業引入智能管理系統,實現設計研發、內部管理、生產過程、品牌營銷等環節的信息技術應用,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網絡協同制造與管理。
“光伏產業對員工技術等方面要求較高,因此人才引進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浙江貝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小永說,當地政府為企業高科技人才子女就學提供便利,吸引并留住高技能人才。
為滿足企業轉型升級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織里鎮政府加快推進“南太湖精英計劃”等人才引育工作,促進創新人才集聚;鼓勵本地高等院校向企業輸送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并對實際繳納稅金貢獻大和新上市的制造業企業,實施優先享受高技能人才子女就學名額的政策。
吳智勇還表示,湖州區盡力做好新居民服務,不斷完善織里新老居民同城待遇工作,讓更多在織里創業創新的人才留下來,“相比于2012年,2016年高中以上學歷占比提高2.56個百分點,大專以上學歷提高0.42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專業化程度上升,普通勞動力占比下降”。
“改革開放40年,織里鎮成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企業自身創新突破”,沈新芳說,我們相信未來織里鎮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