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四五”規劃綱要出爐: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市群一體化,加快建設數字湖北
4月12日,湖北省發改委官網發布《湖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明確了15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其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任務凸顯湖北省著力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新布局。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湖北省“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最大特色就是出臺了新的區域發展布局。“其中‘一主引領’的一主指的是,武漢作為一個主要中心城市與黃石、鄂州、孝感、黃崗、咸寧、仙桃、錢江、天門八個城市共同組成城市群協同發展。‘兩翼驅動’中的兩翼則指的是襄陽、隨州、十堰、神農架城市群組成的北部列陣與宜昌、荊州、荊門、恩施組成的南部列陣,兩組城市群分別針對漢江生態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共同連結長江中游城市群推動湖北全省高質量發展。而‘全域協同’就是要大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整體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做大做強塊狀經濟。”
區域發展初見成效
近年來,湖北分區域發展的思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秦尊文向記者列舉了一組數據,“整個武漢城市圈的面積占湖北省的31%,人口占41%,GDP占61%,所以武漢城市圈是湖北省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和主發動機。”他說。
在秦尊文看來,“兩翼驅動”中的“南北列陣”城市群并不是被動發展,而是在被帶動發展的同時,具有反向驅動的作用。例如襄陽在2019年的全國城市排名大概是46位,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襄陽的GDP下降了5.3%,但還是站穩了全國第50名的位置。“今年襄陽市的城市排名可能將恢復到50名之前。”
根據襄陽此前披露的規劃,2021年全市計劃新開工和續建的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29個,年度計劃投資1318億元,分別是2019年的2.05倍和1.45倍,其中投資過10億元的重大項目有158個。
而宜昌作為南部列陣的頭部城市,正加快以磷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產業集群共建為抓手,合力打造國家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以沿江高鐵荊宜段、宜來高速等項目建設為契機,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建立旅游聯盟為切入,加快旅游發展一體化;以宜昌網上金融服務大廳為引領,推動建立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區域性金融服務市場。
聚焦新興產業
當前,四大國家產業基地落子武漢,分別是光谷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雙柳的航天產業基地、臨空港經開的網絡安全基地以及經開漢南的武漢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
根據規劃綱要,湖北省將集中力量和資源推進國家存儲器基地建設,加快實現技術趕超和規模提升,建成全國先進存儲“產業航母”。與此同時,將加快發展物聯網芯片、北斗芯片等,補齊封裝測試短板,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和發展生態,打造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在前沿產業方面,規劃綱要還指出將布局區塊鏈等前沿產業,推動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快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塊鏈創新發展集聚區。
對此,秦尊文分析稱,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快建設數字湖北”的戰略,意在以數字牽引的湖北省現代產業體系能夠結合湖北省的科教優勢,可以利用湖北省各高校的科研能力來促進數字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例如武漢的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區在北斗衛星導航、地理信息系統等方面有相關經驗和實力,這些產業區可以發揮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的科教優勢。”
而另一方面,自2018年以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優化與高質量發展,逐漸成為全國的芯片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主陣地之一。
秦尊文也認為,“除了集成電路,武漢的氫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也在全國屬于引領性產業,這些產業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當前,武漢經開區正在加緊編制和實施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此前武漢經開區曾發布氫能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提出到2025年,將形成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培育10家以上氫能源重點企業,力爭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