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奢侈品能連續增速20% 設計師品牌卻被頻繁出售
據貝恩公司發布的《2018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顯示,2018年中國奢侈品市場整體銷售額延續了2017年破紀錄的增長,增速連續第二年達到20%。與此同時,獨立設計師品牌在大批量走向國際的時候,也迎來了融資危機,正在經歷從獨立的設計向市場轉變的道路。
奢侈品在很多年前也是一個以設計師個人魅力而創立的品牌,經歷了時間的打磨逐漸成為如今的奢侈巨頭。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對比下這兩個相似又完全不同的時尚品類,從價格、質量、工藝、材質幾個角度分析,看看有什么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
價格角度
奢侈品:
較高的價格是奢侈品牌的代表性特征之一,傳統奢侈品之所以價格高,是因為用料、做工、技藝、設計都非常昂貴并且產量少。如今在商業化的驅動下,雖然因流程的成熟、新型用料的興起讓成本降低,但其品牌溢價逐漸代替物品本身的工藝成本,成為奢侈品牌被認可的主要價值表現,依舊能保持在高端價位。
設計師品牌:
設計師品牌定價相對較高,甚至有很多超過一線大牌的價位。每年新產生的設計師品牌不可計數,但能夠被人看見的缺屈指可數,更甚者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品牌開始以出售股份尋求資本幫助,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設計師品牌“只有設計”。由于沒有商業基礎,生產、供應、銷售的成本很高,甚至連運作模式也是非常傳統,相應的成本高,定價貴。打不開市場也沒有吸引消費者的優惠,陷入死循環。
隨著新媒體和信息渠道的發展拓寬,不再僅局限于電視和時裝雜志的審美輸出,消費者已經開始有了相對較高的審美及需求,但并沒有物美價廉的品牌/商品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用廉價材質、抄襲設計的仿造品開始橫行,無論是有包裝的快時尚還是直接抄襲的山寨盜版,都在給追求設計的原創設計師品牌一記重擊。
而奢侈品的產品雖然也被跟風模仿,但購買力與審美不平衡的基礎上,消費者已經開始逐漸分級。從高低端市場來看:
審美的提升讓消費者習慣不去追求專業版型和做工,會更傾向低廉的價格去買相類似的產品,在偏低端市場設計師品牌毫無優勢可言。
在有著更高追求的消費者中,大部分知名度不夠高的設計師品牌,與品牌溢價與話題熱度很高的奢侈品牌,價格差距沒有那么大,在高端市場中消費者更容易選擇奢侈品牌或者別的一線商業品牌。
質量角度
奢侈品牌:
盡管奢侈品牌近年來被爆質量問題不是個例,像是前段時間LV包褪色,總體來說品牌傳承下有著成體系的流程質量有一定保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奢侈品的市場擴張,很多加工廠已搬離本國。隨著奢侈品概念的定義,質量早已不是購買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設計師品牌:
設計師品牌質量比奢侈品行業的增長分化更具差異化,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成立個人品牌。由于經驗不足,對適應市場的把控與設計實用性參差不齊,加上生產過程的不可控性,不同設計師品牌的質量差距非常大。
奢侈品牌與設計師品牌的一大共同點就是質量與品牌定價的性價比普遍較低,但總體來看奢侈品的產品質量比較穩定。當然是有好的設計師品牌,但由于良莠不齊,尤其是設計與市場認可度的不匹配,會讓民眾對這一品類的印象分有所下滑。
奢侈品牌大部分的產品還是市場能夠接受的設計,少量推出時大家都喊丑但是忍不住購買的…大約就是引領時尚的意義吧。
工藝用料
奢侈品牌:
由于匠心精神的遺失與現代審美的變化,奢侈品牌的用料與工藝正在向流行“屈服”,但工藝和優質的面料設計依舊存在。
設計師品牌:
作為近兩年遍地走的獨立設計師,不可否認確實是有不少這樣專注匠心的品牌,但就像開頭說的,有設計,和原料,成本就高,走銷量和成本跑不過那些有著成熟產業鏈的品牌,更跑不過可能是同有技藝下的奢侈品名聲,卡在中間確實不好受,這也是所謂原創設計為什么這么艱難的原因。
大家并非不在意材料,但是現在社會并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是有話題和熱度別人先看到了你,才會注意你的內在,沒有成熟產業鏈運營成本高,沒有宣傳帶貨引發的受眾小,拆開來看還是有很多本身存在的問題。
注重材料與質感是一個隨著年齡和階層向上逐步遞增的過程,在經濟持續發展到可以有余錢支撐很多奢侈品的時候;在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注重裝飾價值的時候;很多年輕人和普通群眾并不是不在意“材質”,而是這筆錢他們寧愿存著或者買必需品。達不到購買奢侈品,更甚者對于大眾來說價值更低的“設計師品牌”與新興的、更沒有知名度的品牌。
或許這些品牌確實是工藝復雜精湛、精選配件和獨一無二、但首先不能說所有的奢侈品都沒有工藝價值,雖然對他們來說或許正在竊喜,因為消費者越來越喜歡一些“廉價”的東西,例如PVC材質和基礎款T+印logo。但這僅僅是流行,而流行終將過去。奢侈品的優勢就在于她們悠久的歷史,讓她們能夠現在的“輕”,也能夠在這段流行過去之后,重回“重”的角度。
而大部分跟風的設計師品牌和新興品牌做不到這點。很多人只會說:你看,他們現在不是和我差不多,只不過多了那個幾百幾十年的歷史的Logo就可以一件白T賣幾千塊。而這樣的歷史沉淀感,正是浮躁而不自知的“設計品牌”所欠缺的。
在應對原創難的這個問題時,也不能一概而論的將這個壓力發泄給同樣被迫變得“流行”的奢侈品牌,而是應該正式自身的缺陷不足,與尋找面對低成本盜版的沖擊。不少消費者確實是不在意“材質”,但時代一直在變,對于原創獨特設計的需求確實一直在增加,這正是體現在搜索量暴增與快時尚的神話隕落中。
根據CBNData與淘寶網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原創設計創業與消費報告》顯示,搜索“原創”/“設計”關鍵詞的數量顯著增長。這也意味著設計師品牌的關注度持續在提高。而基于原創設計的設計師品牌,也在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
從性別上來看,女性占比略高于男性;與此同時,為原創設計買單的粉絲亦是以女性為主,年齡上以千禧一代為主,且以80后和90后居多,其中90后和95后更勝一籌。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如今推動0奢侈品的主要人群之一。
設計師品牌的頻繁收購并不能算壞事,任何一個品類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將需要引進新鮮“血液”來蛻變。而對于急需發展的設計師品牌來說,收購、出售股份吸引來的資本就是蛻變的推動因素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