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夏貝爾等進入頹勢,為什么Costco、李寧迎來“高光”!
2019年,零售圈發生了很多事情。8月27日,中國內地首家Costco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引發搶購狂潮,當天下午1點不得不宣布暫停營業。
與之相反的是,家樂福中國從2012年后業績和利潤連續雙下滑,于今年6月作價僅60億人民幣“委身”蘇寧急切地想要離開中國市場。
1996年與家樂福同一年進入上海的麥德龍,也同樣進入頹勢,2018年8月就有消息傳出在尋求買主,準備賣身。
據大數據研究中心統計,在143家零售業上市企業中,共有31家企業2018年凈利潤為負值。
家樂福不過是一個縮影,零售行業不少企業的估值在開始下滑。就連小米也沒能阻止股價的動蕩,9月2日,截止港股收盤,小米報每股8.35港元,相較于17港元的發行價已經折半。
除了麥德龍和家樂福等外資商超遭遇業績明顯下滑外,曾經號稱“中國版Zara”的拉夏貝爾,在2019年迎來“至暗時刻”,上半年關店2400家,預計虧損5.4億元,虧損、關店,令拉夏貝爾陷入一系列危機中,使其前路蒙上陰影。
8月26日,是富貴鳥在港股的最后一天,與此同時,該公司宣告破產。破產,退市,富貴鳥仍然背負著超過30億元的債務,“中國真皮鞋王”就此隕落。不勝唏噓。
當年的家樂福、麥德龍,當年的拉夏貝爾、富貴鳥是何等輝煌!
我們再來看一個好的消息。東山再起李寧的,從虧損31億到邁過了百億營收關口。自2010年發布了全新的LOGO開始,李寧逐漸不被市場“喜歡”,從2011到2014年三年虧損金額累計超31億元。
2015年,老帥李寧重返商場,在他的帶領下采用積極的創新營銷方式。今天的李寧已成為國內服飾上市公司的最大贏家,股價自今年以來累積增幅超過130%,市值約為557億港元,創近9年來新高。
9月2日,李寧集團對外發布公告,千萬年薪委任優衣庫任職高管的高坂武史(日籍華人,原中國姓名錢煒)為李寧執行董事及聯席行政總裁。意味著李寧將正式邁向下一個發展階段。
用戶體驗決定企業成敗
市場無情,業務好壞決定企業存亡。而所有業務的起點都是用戶體驗,終點必須又回到用戶體驗上,它將決定一家公司的成敗與興衰。
亞馬遜對改善用戶體驗幾乎到了“癡迷”的狀態,它時刻為用戶體驗著想。早在19年前,用戶在亞馬遜網上訂購的商品在一小時之內就能送達上門,而直到現在,在當當,京東購書基本還是隔天送到。
物流速度跑在前面的是本地生活和生鮮類配送服務,在美團、餓了么、盒馬、每日優鮮等推動下,我們才剛剛進入半小時配送服務生活圈。
因為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在亞馬遜網上購書,一般三秒鐘之內就可得到回應。這樣的服務體驗給顧客帶來的購物愉悅感,讓亞馬遜超越了所有競爭對手,甚至超出了顧客的預期。
因此,亞馬遜用戶數量得到迅速增長,讓它坐上B2C電子商務第1的寶座,創始人貝佐斯以1310億美元財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1位。
今天,我們已經從產品時代進入用戶體驗時代。先消費后體驗的模式已然失效,用體驗感知價值進而發展超級用戶的零售思路成為方向。
在2017年,阿里研究院對新零售做出定義:“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的形態”。換句話說,技術和數據只是外在,用戶體驗才是內核。數據和技術都要服務于人,人才是根本,技術只是工具而已。
如何服務于人?
前文說到Costco上海閔行店,之所以一開業就人山人海,因為它給消費者帶來很多驚喜的體驗。Costco表面上賣的是商品,其實是服務和體驗。
比如提供嚴選商品服務,降低了消費者決策成本,Costco幫顧客選擇品類最好的型號或品牌,不用比價,不用挑選,只需要知道自己想買什么東西,然后到貨架上直接拿走就行了。
對于Costco的成功,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其會員制模式,會員年費確實是 Costco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占到其毛利潤的80%。那么請問,顧客為什么愿意花錢辦Costco的會員卡?而不愿意花錢辦理你家的會員卡。
原因是你家的體驗沒有它家體驗的好。比如價格的體驗:同樣的商品,Costco的價格總是更低;品質的體驗:同價的商品,Costco的品質總是更高;
試吃的體驗:免費試吃產品,堪比吃自助餐,就怕你吃不飽;服務的體驗:只要你不滿意,就可以退,不限期限,連會員卡都可以隨時取消,并全額退還會員費……
拋開開業期間人擠人耗費時間排隊,平時在Costco讓你花費同樣的購物時間,在Costco買得更多、更快、更全、更無后顧之憂,相同的交易時間、交易成本,客戶獲得的總消費者剩余更大。
從Costco開業僅5個小時就人滿為患,不得不閉店的盛況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它的歡迎程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做零售如果不把服務和體驗做到極致,用戶就不會再續費,得不到用戶的信任,業績自然會衰退。
李寧的反敗為勝,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采用了體驗式終端模式,實現與消費者“產品-服務-體驗”的多維交互,增強用戶購物體驗。據6月24日消息,李寧預期截至2019年前六個月,純利較去年同期的2.69億元人民幣將增加不少于4.4億元。
有人會認為李寧的成功是由于走了多品牌戰略,在運動品類基礎上拓展了國潮的時尚產品路線,這個觀點我也不反對,研究過李寧涅槃轉型的朋友或許還記得,“產品體驗”是2015年李寧回歸以來最重視的事。
為了拯救李寧,其上任后最大的動作就是把李寧體育由體育裝備提供商向“互聯網+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轉變,品牌slogan也從“讓改變發生”,重新改回“一切皆有可能”。“體驗”這兩個字才是首功!沒有體驗價值的品牌再定位、在轉型、再升級也是零。
創造顧客價值
《安娜卡列尼娜》中說到: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企業也一樣,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但鈴木敏文先生用四十年的零售經營管理經驗,道出了所有陷入低谷的企業都存在的問題:
?、?沉迷于過往的成功經驗,永遠不愿做出改變。
?、?一味地想要出奇制勝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
陷入低谷的企業正是因為忽略了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被市場淘汰,消費者的確會對新鮮和少見的東西感興趣,但同時,消費者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喜新厭舊”。
市場是殘酷無情的,如果產品不具備顧客需要的價值,就根本不可能賣出去,沒有變革能力的企業已經無法“創造顧客價值”。
“以顧客為中心”,如此簡單的幾個字,為什么踐行起來如此難?在多大程度上我們是真的為顧客的幸福著想?是愛顧客還是愛顧客口袋的錢?是真正為了幫助他解決需求問題?還是僅僅為了讓自己生意的更好?
在優衣庫看來“一切以顧客為中心”不是華麗空洞的口號,而是作為所有經營環節徹底貫徹執行的準則,時常把自己帶入,審視自己生產的產品能否讓自己滿意,是否愿意推薦給家人朋友,能否讓自己自豪。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自信的商品,顧客一眼就能看穿,根本不可能暢銷,顧客更不會光顧不為他們著想的公司。
在優衣庫的經驗理念熏陶下成長的管理人員很值錢,一個地區公司的總裁(一個全球化公司一個國家就類似一個區域市場)就可以被中國優秀企業以千萬年薪聘任為聯席總裁。
新商業下的新零售,雖說是一個全新的格斗場,說到底還是在于重構消費者體驗。消費升級儼然從“功能式消費”過渡到“品牌式消費”,進入了“體驗式消費”的時代。
如果你現在同我一樣對用戶體驗的重要性深信不疑,那么在用戶體驗時代,沒有什么比用“從心底希望顧客高興與驚喜”的理念來打造用戶體驗,放在零售中心位置更為重要的了。因為用戶體驗決定成敗,只有吸引和留住客戶,我們才能成功。
如果用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的話來說,企業要了解顧客真正的心聲, 顧客的心聲不僅反應在口頭,也反應在數據中。因為他們真正的期待是尚未見過的商品或體驗。當顧客發出“居然可以這樣,真了不起”的感嘆時,他們才會成為擁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