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2019中國非遺服飾秀綻放北京中軸線
“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將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景山公園舉辦“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新聞發布會。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中國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服飾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錦繡中華——2019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將于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景山公園舉辦。
主辦方10月11日在首創詠園召開新聞發布會,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組委會主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主任孫旭光,北京服裝學院副校長仲叢生,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陳曉文,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所所長祁春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管理處處長繆祥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負責人陸茵等嘉賓,以及40余家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為共同推動非遺保護與發展,發布會上主辦方還在首創詠園掛牌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據悉,10余場服飾秀將在10月18日至24日期間閃亮登場。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負責人陸茵介紹,中紡聯非遺辦作為主辦方之一,非常重視“錦繡中華”非遺服飾秀品牌活動,在過去的兩年成功地推薦了依文“永不遺失的繡夢”、名瑞“韻中國嫁衣”、張義超“東方苧夢”、藝之卉“藝針憶秀”。
2019年,中紡聯非遺辦在“不重復推薦、堅持推薦精品”的原則上,攜手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聯合推薦的廣東普麗衣曼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鄧兆萍設計師的“知否嶺南”,瑰絲陳時裝設計(上海)有限公司陳野槐設計師的“絲緒東方”,北京蓋婭傳說服飾設計有限公司熊英設計師的“敦煌遺韻”,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宋德風設計師的“旭日船歌”四場非遺服飾繡,將展現蘇繡、廣繡、錫繡、馬尾繡、京繡、香云紗、緙絲,傳統印染、中國結編織、羅涇十字挑花技藝,赫哲族傳統魚皮衣制作技藝,花絲鑲嵌工藝、琺瑯彩、玉雕、點翠等二十余種非遺項目。四名設計師風格各異卻有著共同的民族情懷,他們落地當下生活,將在今年錦繡中華舞臺上綻放新的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錦繡中華活動中,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服裝服飾和創新設計項目占到演出的半數。少數民族服飾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集中了大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彝族、蒙古族、土族、赫哲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服裝服飾首次登上錦繡中華——中國非遺服飾秀的舞臺,以服裝服飾為媒介,將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審美判斷力相結合,通過錦繡中華的舞臺,優秀民族文化交融輝映,充分展示各民族兄弟姐妹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對美好生活的禮贊和向往。
此次活動中,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中國民俗學會、武漢紡織大學、東北電力大學、北京服裝學院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Grace Chen設計團隊、度兮設計團隊、DRita設計團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等多家機構整合資源,參與協辦。
錦繡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是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文化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精神,更好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牽頭,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北京服裝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服飾研究所等多家單位于2017年推出的非遺展演活動。
三年來,累計超30場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服飾秀在北京恭王府、杭州千島湖、雄安、蘇州等地與觀眾見面,多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項目在錦繡中華的舞臺綻放新時代的光彩。今年,錦繡中華活動還得到了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北京主會場的演出走出恭王府,在中軸線上的景山公園繼續演繹非遺魅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