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將走進聯合國 推廣中國非遺文化

圖為海南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展示。
海南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將走進聯合國 推廣中國非遺文化
記者8月30日從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獲悉,為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該廳將于9月6日至12日在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展演展示文化交流活動。
據了解,2009年10月,中國有2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南省申報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圖為海南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展示。
十年來,海南省已建成5個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傳習館,保持148畝原材料種植生產基地供傳承人傳習所需和16個黎錦技藝傳承村正常運營,并在62所中小學開展黎錦技藝進校園實踐課。目前,參與學校學習的人數超過10000人,織女由申報時不足1000人發展至今近20000人,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曾多次代表海南到亞洲、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展演展示。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非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赴巴黎舉辦的展演展示將分為黎錦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展區、傳承人活態展示區、黎錦風情展示區、十年保護成果展示區及黎錦創新文化展示區五大版塊。海南將選派1名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4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和青少年代表赴現場進行演示。
屆時,展演展示將重點展示傳承人的精品力作,其中兩幅“龍被”——“雙鳳朝陽”、“鸞鳳和鳴”均產于清末民初,圖案絢麗色彩斑斕,代表了黎錦工藝中難度最大的珍品。
在此次活動中,海南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展示展演團將與巴黎的文化藝術單位進行交流,探討黎錦走向時尚的可行性,探討中法兩國非遺傳承與保護,黎族圖騰元素與時裝設計的運用,并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秘書處就“用科技還原人類遺產”及急需保護名錄轉換人類代表作名錄的可行性等進行交流討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