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領針刺非織造行業高質量發展?這個會議有答案
近些年,國內針刺非織造技術發展較快,新型纖維層出不窮,技術裝備日益提升,針刺非織造布復合工藝推陳出新,極大地拓展了相關產品在各種日新月異領域中的應用。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科技突破正加速改變一切,政治、經濟力量發生歷史性變化。對于國內針刺非織造行業而言,未來將如何實現轉型升級、合作共贏及可持續發展?
11月6日,“全國針刺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浙江臺州舉辦。活動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主辦,臺州宇星制針有限公司承辦,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專家搭建針刺技術創新交流平臺,有效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高級顧問呂洪鋼、副會長侯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鄭俊林,浙江省產業用紡織品協會會長張蕓,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華婷,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政協副主席何慶林、副區長盧建波,江蘇省阜寧縣阜城街道黨工委書記于木村等領導,以及來自針刺行業全產業鏈的企業代表、科研院所、相關院校的專家等近300人參加本次會議。
高屋建瓴:
順應國際形勢 聚力創新躍升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盧建波致辭中表示,縫制設備是臺州市培育的七大千億產業集群重點產業之一,目前臺州市椒江區縫制設備產業形成了明顯的集群優勢、競爭優勢,具備完整的產業鏈,產銷量占全國市場的50%,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和出口基地,涌現出一大批細分行業的專精特新企業,宇星制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宇星制針在非織造領域深耕三十年,持續完善提升熱處理工藝等技術,不斷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非織造刺針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此次針刺技術創新論壇圍繞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非織造工藝技術裝備智能制造實現方案等主題展開研討,探討如何堅持創新研發、優化配套服務、強化要素集聚,加快產業數字化,做優做強針刺等細分行業,合力推動縫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當前,我國紡織工業取得了全方位的發展,已進入紡織強國建設的沖刺階段,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創新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世界經濟正在發生結構性調整,新形勢下,我國紡織工業也面臨著新的探索和變化:智能制造加快推進,企業生產質量與供應鏈柔性不斷提升;綠色發展蔚然成風,社會責任成為企業價值的重要來源;品質消費快速發展,優質供應鏈價值凸顯;企業全球化布局加快,更大范圍整合優勢資源。
2019年,我國紡織行業穩中承壓,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非織造布行業正成為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針刺非織造布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已成為行業技術創新的熱點領域,提升針刺非織造布行業基礎能力與產業鏈水平,實現高效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提升針刺非織布行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關鍵。他建議,要聚焦針刺裝備研發,推動針刺頻率高速化、針刺機構模塊化、針刺機構運動高精度化等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加快針刺產業智能化發展,建設智能化針刺控制系統、智能狀態監測、工藝問題自動反饋處理等功能的智能化生產線;關注綠色發展,履行可持續發展責任,使用綠色環保原材料,提高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水平。
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顧平表示,我國紡織工業發展快速,規模優勢和生產制造優勢明顯,但也面臨著用工、環境、原材料等多重制約。此外,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國際貿易格局重新布局,將我國具有優勢的關鍵產業鏈節點引向國外,削弱了我國紡織產業的綜合國際競爭優勢,因此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尤為迫切。
通過對今年1-9月份我國紡織機械行業進出口額、重點企業前三季度生產銷售的初步統計,以及ITMA2019非織造設備的發展情況,顧平分析,未來五年非織造布材料的市場需求仍然強勁,非織造設備的發展趨勢是高速高產、循環經濟、數字化自動化。對于紡織智能制造趨勢,顧平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紡織裝備開發,二是推進紡織智能工廠(車間)建設,三是補齊紡織領域智能制造標準框架體系。
專家視角:
加快跨國布局 提升核心技術
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主任劉耀中結合中美貿易戰進行復盤與推演。他表示,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必須面對不確定性的世界,不確定性的時代,紡織業面臨著全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遭遇嚴重挑戰、供給側和消費端均需要進行深度的數字化轉型、持續升級的自動化和智能制造給后發國家的工業化帶來新挑戰等共同問題。
劉耀中對中美經貿摩擦加征關稅進程、中美13 輪經貿高級別磋商歷程、中國政府已采取的應對措施、中美經貿摩擦的性質和走向的進行分析。他認為,從我國紡織業國際布局情況與進展來看,“一帶一路” 為中國紡織業國際合作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圍繞生產力的跨國布局和優質資源的全球合作兩條主線,紡織產業鏈、供應鏈以及價值鏈的跨國區域合作將加速推進。未來中國將擴大對世界的開放,特別是開放國內巨大市場,共商、共建、共享,實現合作共贏的可持續發展。
天津工業大學教授錢曉明主要介紹了針刺非織造材料現狀與趨勢。他表示,針刺技術通過與不同工藝、不同纖網、不同原材料進行復合,可生產出高性能和多功能性的產品,進一步提升針刺非織造布產品的應用領域及附加值,對整個非織造布行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如今,針刺產品已經廣泛應用在過濾、土工、皮革及擦拭等領域,過濾非織造布加工工藝實現了紡粘、梳理、針刺、水刺、覆膜、后整理等多種工藝在線復合,圍繞超細纖維、密度梯度、結構設計等技術方向開發了新型過濾材料。此外,針刺設備研發力度得到大幅提升,高速、高效及多功能性聯合一體是針刺設備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針刺非織布制造產業的發展,針刺用針及其選擇合理的刺針規格對提高非織造布的制造質量起著關鍵作用。臺州宇星制針有限公司董事長賀順根以宇星刺針為例,分析了針刺選針的重要性。宇星公司刺針的工作段截面形狀常用的有三角形、錐形、桃形、星形、菱形三葉形、螺旋形等,依據不同產品的制造要求,選擇不同截面的刺針:過濾材料最關鍵的是要確保成品濾材的強度,成型鉤刺針可以有效保護纖維減少損害,確保產品的強力;油氈基布可選用鉤刺形狀為LB型的鉤刺,可改善油氈基布的強度、產品質量和抗磨損能力;造紙毛毯可選用桃型針,有效減少斷針率,大大降低穿刺阻力,同時提升造紙毛毯的強力、耐用性、過濾性及使用壽命;陶瓷纖維絕緣氈可選用開放式刺針圓滑的鉤齒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較松脆的陶瓷纖維的損傷,保證成品的最優強度及絕緣性。
集思廣益:
厘清行業現狀 共推行業進步
眾籌智慧、集思廣益,一個行業的進步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攜手共進、互利共贏。在論壇現場,來自針刺非織造布行業的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等各抒己見,積極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浙江大學教授凌國平分享了無紡針的熱處理技術,他表示,熱處理技術是高品質非織造刺針的核心技術,決定了非織造刺針的內在質量;熱處理的金相組織,決定了非織造針的性能;非織造刺針的使用壽命與熱處理工藝密切相關;非織造刺針的質量穩定性與熱處理設備密切相關。好的非織造刺針需要具有良好金相組織的原材料,需要硬度和金相檢測來保障,做好熱處理,國產刺針品牌也能達到國際領先品質。
江蘇迎陽無紡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范立元介紹,迎陽無紡研發的針刺設備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80%以上,公司研制了寬幅、高速、高定量針刺裝備,開發了8.5米寬幅高速針刺機,研制了寬幅高速針刺機拱橋式大梁,高速運轉共軛平衡技術,高定量土工布針刺固結裝備。他還介紹了迎陽無紡最新研發的超纖皮革基布和吸音板生產線,該生產線主要適用于生產合成革基布,生產的產品具有超柔軟、超強拉力、布面效果好等優越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造紙用紡織品分會名譽會長楊金魁作了題為《造紙工業、造紙毛毯與針刺》的主題報告。他表示,現在使用的造紙毛毯,國內稱之為底網造紙毛毯,即網基針刺。對于造紙毛毯來說,網基針刺與布基針刺(BOB)其壓榨、脫水的過程、機理有很大的不同,造紙毛毯從業人員一直在探索研究,積極為造紙毛毯行業提供原料、裝備(包括針刺)的企業與技術營銷人員。實現原料、裝備方面的深度參與是造紙毛毯的發展必然條件,而刺針是制造優質造紙毛毯必需的重要器材。
南京際華3521特種裝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夏前軍介紹了針刺非織造布在過濾分離領域的發展應用。他表示,精細過濾濾料產品開發將成為發展趨勢,尤其是PM2.5微細粒子的治理需要濾料技術的不斷創新,精細濾料將贏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特種纖維新材料的技術進步也將推動濾料行業的快速發展,開發異形截面纖維和滿足加工工藝要求的超細纖維,超高溫纖維,提升對粉塵的阻隔效率,實現對微細粉塵的有效阻隔。此外,節能型濾料產品也是研發熱點,低運行阻力可為電廠和水泥廠節約大量的能耗及運行成本。
宏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工劉好武分享了針刺非織造布在土工材料領域的發展應用。據他介紹,非織造土工布的用途多,其主要功能包括過濾、排水、隔離和加筋。土工布在我國的發展和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非織造土工布的技術正走向科學化、標準化、經濟合理化,未來,針刺土工產品的發展趨向系列型、復合型、綜合型發展。隨著土工布應用范圍的擴大,單一技術生產的非織造土工布已不能滿足需求,復合化生產大大提高了土工布的使用性能,已成為其最終產品的發展趨勢。
大連華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關躍躍介紹了PET紡粘針刺非織造布生產線。紡粘針刺非織造布包括短纖和長絲紡粘針刺非織造布兩大種類,自2001年以來,大連華陽在我國聚酯仿粘非織造布技術裝備領域的市場占有率超70%。公司的紡絲技術、氣流牽伸技術、分絲擺絲技術、鋪網技術、針刺固結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獲得多項專利和行業獎項。
上海申陽藤汽車紡織內飾件有限公司經理道路探討了車用針刺面料發展中的問題。道路表示,車用無紡材料目前存在產業集中度不足、在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上無重大突破、標準不規范、下游行業及產品的規范及行業標準滯后、在汽車行業的未能得以充分運用等問題,并提出了集約化生產、良性競爭、加強新材料新工藝的運用、行業規范化、上下游緊密結合等建議。
湖南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智能紡織事業部總經理何偉以“智慧新動力,紡織行業智造升級”為主題,介紹了公司的智能制造成果與應用領域。何偉表示,作為湖南唯一的省級國有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平臺,公司是IEEE機器人“奧斯卡”大獎唯一獲獎的中國企業。以數字化為基礎,公司為紡織行業提供了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目前正著力共建“湖南工業4.0創新中心”。
恒翔時刻:
小針大事業 恒久翔未來
11月5日,與會代表參觀了恒翔的生產車間、展廳、員工休息區等,并參加了“恒翔企業新廠區落成暨臺州宇星制針有限公司三十周年慶典”,深入了解恒翔的企業文化及30年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歷程。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政協副主席何慶林出席并致辭。
據了解,恒翔是以制造銷售非織造布針刺刺針為主業,是集無紡刺針設備制造、紡織配件制造、無紡機配件制造、金屬冷加工拉絲、外貿貿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宇星是恒翔旗下企業之一。多年來,先后獲得“臺州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全國重點中小企業質量信用AAA等級”、“2009年度全國質量守信企業”、“中國非織造布行業十大優秀供應商”等多項榮譽,并收獲大批專利。
30年在時間的長河中如彈指一揮,但對于一個企業和企業家而言,卻經歷了太多的坎坷、喜悅與不平凡的成就。慶典現場,李陵申表示,恒翔將一根小小的刺針做成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和先進水平的領軍企業,對中國針刺非織造布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三十而立,恒翔三十年做到了立基、立業、立未來。立基主要體現在恒翔打造的不僅是生產車間,還收獲了大批知識產權,更占有國內60%的市場份額,在國際上也享有領先地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難望項背的追趕到并行再到部分領先,一項項重大的技術突破,為行業提供了較強的核心競爭力。立業同一樣如此,恒翔人不僅創造了一個產業,同時也為國家、社會、員工及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了良好的基業。
30年后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李陵申認為,立未來首先立的是企業家精神,當企業家精神與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結合,發揮產業報國的情懷,必將使企業得到更到發展。其次要樹立持續改進的企業文化,對于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方方面面與時俱進。同時還要有強大的技術保障支撐。相信通過所有恒翔人的努力和產業鏈上下游的并駕齊驅,恒翔的明天會更美好。
“小針大事業,恒久翔未來”。孫瑞哲對恒翔30年取得的成就給與高度評價,對恒翔的未來充滿期待與信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