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觀點頻頻閃現,見證現代“活潮繡”
潮繡并不僅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刺繡工藝,更是一項具有活躍生命力的現代藝術,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潮州市相關部門及全體潮繡傳承人的努力下,潮繡已經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12月19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潮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中紡聯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協辦的“2019潮州市傳統工藝工作站傳承人對話活動暨刺繡文創集市”在潮州市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召開。對話活動圍繞“刺繡傳承 實踐潮州”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同時宣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駐地單位變更為潮州市文化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潮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伍茸、副局長黃奕湘,中紡聯非遺辦負責人、中紡聯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站長陸茵,潮州市文化館館長、中紡聯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常務副站長藩亞順,潮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非遺科科長陳育斌,中紡聯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站長助理夏靜靜;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校長許旭文,韓山師范學院陶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服裝設計系副主任孟慶偉,潮州市百師園創意館總經理林陽,廣東禧寶婚紗晚禮服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學湘,潮州市湘橋區潮繡研究所理事長詹惠娜,潮州市香聚繡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佘旭壘,潮繡青年設計師孫天誠,以及潮繡代表性傳承人孫慶先、康惠芳、李淑英、卓桂芬、洪虹、佘燕璇、宋忠勉、李靜芳、劉瑞玲,潮州抽紗代表性傳承人何可春、盧樹楠等人出席并發言。對話活動由黃奕湘主持。
高屋建瓴,指明潮繡未來方向
孫淮濱在致辭中表示,文化是需要通過交流來激活活力的,本次對話活動也意在通過交流探尋潮繡的未來發展之路,當下,傳統文化正面臨難得發展機遇,中紡聯高度重視紡織非遺的傳承與創新,中紡聯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就是為了保護潮繡文化、振興潮繡工藝而成立的。
孫淮濱指出,潮繡要樹立自己新的發展目標,既為人民美好生活帶來文化元素同時也要提振文化消費。因此,潮繡的研究推廣工作需要進一步強化,一是加強基礎性研究,分清楚什么該“守”什么該“變”;二是加強潮繡創新,真正設計出為當代年輕人所喜愛的潮繡產品,并進行系列化、細分化開發;三是加強渠道建設,謀求跨界融合,豐富產品結構。在此過程中,中紡聯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潮州工作站及潮繡文化的發展。
伍茸致辭表示,潮州作為國家首個工藝美術之都,潮繡是其中重要的文化組成部分,潮繡始于唐代,風格明確于明清,在中國刺繡藝術中獨樹一幟。2017年中紡聯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落戶,自此以潮繡為重點,通過舉辦培訓班、展覽展示、典籍研究等諸多舉措,推動了潮繡工藝的整體提高,并舉辦了影響深遠的刺繡雙年展。他希望,本次對話活動和文創集市能夠成為潮州工作站的有力延續,希望潮州工藝傳承人們通過密切交流,使潮繡與現代生活實現更緊密的結合。
在明確本次對話活動的主要目的后,與會相關專家、傳承人紛紛踴躍發言,孫淮濱也對部分發言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點評、給予了中肯建議,會場形成了熱烈的交流氛圍,當一些建議引起強烈共鳴、一些觀點發人深省之時,都會迎來陣陣熱烈掌聲……本次交流活動圍繞潮繡教育教學、潮繡如何切入當下年輕人生活、潮繡如何與產業緊密結合、潮繡如何抱團對外發聲等問題達成了共識,是一場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動。
潮繡教育,打造發展潮繡的人才鏈條
教育教學是首先擺在大家面前的問題,沒有傳承何謂創新,針對如何培養年輕一代潮繡接班人,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康惠芳表示,培養學生對傳統工藝的熱愛與興趣,希望職業高校教育傾向課程的實操性,增加工藝美術門類,而非只停留在理論階段。康惠芳為在座嘉賓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一名從事傳統文化學習的學生,大二休學一年專門向康惠芳學習潮繡,在經過一年的實操練習后重新回校進行理論深造,如今這位學生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才是傳承人應有的態度。
作為教師的孟慶偉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非遺傳承在我校是五大聚焦點之一,并為此成立了非遺工作室。由于前來學習的都是對潮繡充滿熱情的學生,師生互動也非常深入。在長期師生溝通中,我們找到了潮繡傳承的三種教育方式,即以師帶徒模式、交叉學習模式和老學生帶新學生的階梯模式。”隨后,孟慶偉為在座嘉賓詳細分享了三種教學模式的操作細節。
許旭文則建議,應該以賽促學、以賽促交,通過主題競賽模式,激勵學生為傳統文化投入更多精力,同時,要探討工、學、商的一體化,探討擇業就業與潮繡工藝需求的契合,這需要學校、企業及相關部門的更密切合作。
孫淮濱建議,可以挑選部分對潮繡達到癡迷程度的學生“開小灶”,一對一得到大師指導,進而培養真正可以帶領潮繡前行的年輕領頭人。同時,學校不僅要從供給側培養傳承潮繡的工藝人才,也要培養傳承潮繡的商業人才。
“繡二代”崛起,潮繡的活化傳承
潮繡如何切入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是本次對話活動探討的最重要問題,在座嘉賓中就有數位“90后”傳承人發表了自己的先鋒觀點,引起了會場的熱烈討論。
孫天誠是一位年輕的“繡二代”,他提出了將數字IP與傳統文化結合的觀點,并已經投入實踐。在孫天誠的分享中,他實現了潮繡與騰訊游戲的跨界結合,他的團隊為一款騰訊游戲定制了游戲場景及人物的潮繡作品,并已投入市場,讓對潮繡了解甚微的部分年輕人,有機會接觸這一傳統文化。此外,他還在考慮開發潮繡手機殼等潮流產品,讓潮繡真正切入年輕人的世界。
佘旭壘也是一位“90后”傳承人,她提出潮繡推廣需要逆向思維。“首先,要考慮如何讓昂貴的潮繡成為價格更易接受的小商品,實現商品的銷售;從而讓年輕人因為對這種小商品感興趣,有興趣了解什么是潮繡;進而愿意花時間學習潮繡,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潮繡的就業和傳承。”這一從商品而非工藝切入的發展思路,也體現了年輕一代傳承人的全新觀點。
孫淮濱高度重視年輕傳承人的發言,并表示,不要阻止年輕人的奇思妙想,年輕人對生活的發現視角將有助于潮繡工藝的活化傳承。
商業化運作,打造現代市場的“潮繡+”
當下的潮繡也許并非一件藝術作品,也可能成為商品上畫龍點睛的裝飾。如何實現潮繡的產業化需要引入先進思想。
孟慶偉提出,應將潮繡元素進行現代化改進,將潮繡進行交叉融合的作品可能要比純潮繡更容易推廣、也更容易受歡迎。
孫天誠有與富安娜藝術家紡愉快合作的經歷,并保持了更長期的合作關系。
作為“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佘燕璇也為大家分享了自己與服裝設計師的一次合作經歷。知名設計師熊英將她的潮繡作品運用到服裝設計之中,而獲得了廣泛好評,此類合作也是潮繡對外發聲的一種渠道。
吳學湘則建議,應該組織非遺傳承人多去企業走走看看,激發雙方的創作靈感,促進傳承人與企業的更好結合。
此外,本次對話活動上還達成了潮繡應該抱團走出去的初步意向。宋忠勉、佘燕璇分別表示,潮繡傳承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不一定都要成為全才,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只要大家通過充分的交流融合形成組織,便可以進行后續整合找到新的出路。康惠芳作為潮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在發言中表示愿意扛起潮繡大旗,在走出去和創新思想上率先垂范。一條潮繡新的發展之路在潮州工作站的持續努力和本次對話活動中逐漸明晰起來。
會議現場,一場集現場DIY、漢服展示、潮繡文創作品展示、潮州市職業技術學校作品展示的“刺繡文創集市”也同期舉辦,匯聚了眾多專注于傳統文化傳承的學生以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潮州市民,展現了潮州作為工藝美術之都的深厚文化氛圍。
此外,18日晚,還召開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工作會議,會議就潮州工作站的組織機構調整、管理機制和具體工作安排等多項具體事宜,展開了深入坦誠地交流探討并達成共識。
孫淮濱在認真聽取潮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黃奕湘對潮州工作站2019年工作的詳細梳理與匯報后,對潮州工作站面臨的問題、創新的思路及未來的方向給予了眾多中肯的可行性意見。
中紡聯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新任站長陸茵在會議上就潮繡文化傳播、潮繡產業落地、如何發揮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潮繡代表)作用、以及學術研究等具體問題發表建議,并表示,潮州工作站應在現有培訓、展覽等工作基礎上,再努力尋找亮點與創新點,以潮繡為窗口展示潮州的深厚文化力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