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第一街”復市幾成?我們去探了個班
武漢有條漢正街,杭州有座四季青。
19年前,我來到杭州四季青賣女裝。他們都叫我杭老板,沒錯,就是杭州的杭。
我們四季青(服裝市場)是多么堅挺啊, 2003年非典沒受多大影響,之后馬云辦淘寶、各路電商比拼、2008年金融危機、雙11、網紅帶貨,2019年直播賣貨,各式各樣的考驗,都挺過來了,市場里人來人往,客貨兩旺。
我習慣了起早,習慣了車水馬龍的杭海路,習慣了伴著各種叫賣聲的市場,不會堵車的清泰立交橋,冷冷清清的市場,我原先做夢也沒想到過。
2020年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實在太結棍(杭州話,厲害)了。
01 第一個改變,是不用起早了
整個2月份,我都孵在家中。打拼了毛20年,天天起早的人,居然能睡到自然醒了。
突然有一天,丁丁媽媽說有個記者想采訪我。
我也不是祝浩泉(編者注:四季青服裝集團董事長、2019年風云浙商)這樣的大老板,只是四季青千千萬萬小老板中的一個,又沒有故事,有啥好采訪的呢?
結果,還沒約好時間,市場通知我們3月1日開市了。開心啊,終于等到這天了。
那個記者消息也靈通的,馬上來問了,我就回報(杭州話,拒絕)她了, “嗯,明天開市了,‘忙’完這段再聊吧”。
這一天是2月29日。
3月1日,四季青市場年后開市,比原定的正月十一(2月4日)開門時間,推遲了將近一個月。我休整了那么長時間,真是想大干一場的。哪里想得到,這個“忙”說大話了。
往年我們跟廠家訂好貨,春節開市后廣州、桐鄉的廠家就該給我們發貨了。但是今年到3月6日,廣州才剛剛開市,工人都還沒到位,沒有貨可發。桐鄉稍微好一點,復工早,開工率不高。無米下炊的苦,我第一次嘗到。
春節前那個禮拜四季青大甩賣,經營戶要把冬裝清了回家過年,電視臺每年都來拍,我們也都習以為常。《錢江晚報》登了很大一塊版面,標題說“四季青大甩賣進入‘最后瘋狂’,價格便宜到老板要‘掐人中’”。
當時只道是尋常。現在回想起來,跟做夢一樣。進來的人差不多人手一個大的黑色塑料袋,裝得鼓鼓囊囊的。那么多人,看起來和往年差不多,也沒見人戴口罩。
以前每天早上4、5點周邊就很熱鬧,市場里人來人往,人流量巨大,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小老板們拉著個小拖車,挑選各種服裝。疫情過后,我過上了朝八晚四的生活。市場通知我們疫情過后變成早上7點開門。再也不用起早摸黑了。
喜的是可以睡個懶覺了,以后也可能送孩子上學了,憂的是曾經那么熱鬧的市場不知道何時能再回來了。
02 第二個改變,是大家開始直播了
復工了, 那個嚴,是我沒想到的。
進市場要戴口罩、量體溫、出示杭州健康碼綠碼、出示通行證、掃碼獲取市場通行碼。就連貨物進出都要消毒。
每個檔口一天不能超過兩個人(經營戶)。那個記者是外行,問我平時有幾個人。平時一個檔口都是五六個人,大一點的檔口有十來個人,還有一個專門負責喊麥。
什么是喊麥?就是店門口看到客人就喊“百分百羊毛衫,原價600元,現在只賣100元……”,一般都是帥哥美女。
一個檔口兩個人,這么一來,好多營業員就呆在家里,要重新找工作了。
顧客進來逛,也不像原來那么隨意了。每個市場都嚴防死守。顧客到了門口要測體溫,掏手機出示健康碼,還要掃各個市場單獨的入園碼(二維碼),登記名字,填報來自哪個地區,登記有沒有去過疫情嚴重的地區,早段時間是武漢等周邊城市,這段時間是問有沒有從意大利那些疫情嚴重的國家回來。
更難的是,因為省際交通沒恢復,我的很多老客人過不來。那個急啊。特別是靠湖北地區的,門都出不了。她們也著急,開不了店,就意味著沒生意,房租還得付。
“杭老板,你們杭州這邊管得嚴不嚴?我來進貨會不會被隔離14天,進不來又回不去?”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她們的焦慮。
在家呆了一個月,身邊不少同行開始做直播。市場里不少檔口的老板都把自家的店員培養成了主播,在直播平臺上賣衣服。不是李佳琦那樣的頭部主播,大都是自己學起來的,有的也是為了和老客戶保持聯系,讓雙方放心。
現在賣衣服很多靠直播帶貨,包括原來做C店(淘寶、天貓)大部分都轉直播了。直播的轉化效率會好一點,賣貨形式更逼真。
這些疫情期間剛做起來的直播效果好不好不清楚。我也在慢慢了解,但是自己還沒開始做(直播)。
如果我們一批(一級批發商)、二批(二級批發商)都開始做直播了,那后面的實體店不是都要倒一大批了?這是個矛盾。
03 第三個改變,是判斷不出什么時候能正常
開市后的第一單生意是我的老客戶,浙江三門的。
這種時候,見到老客戶,他很高興,我也高興,感覺就和患難兄弟一樣。
天氣暖起來很快,隔壁幾家囤了冬裝的,都發愁。
大家最愁的是店鋪的房租,什么時候能減免。之前的很多政策,也想到了我們個體戶,本身我們小微企業的稅已經很少了。可你不知道,壓在我們身上最大的負擔還是房租,房租,房租。我真是睡都睡不好。
這場疫情,像餐飲業他們說現金流能堅持三個月,我們(四季)星座能撐兩個月吧。現在沒收入,店又開著,再過一個月,有一些可能就撐不下去要轉鋪子了。
如果能給我們減免租金肯定是皆大歡喜。疫情過后大家會同心同力,繼續把市場做繁榮。我們四季青的崗位是十萬+的,這個事涉及幾萬人的飯碗。
3月6日,那個記者安慰我說,別心急,好政策在路上。果然被她說中了。
3月7日,是一個轉折點,比開市的日子還讓我們歡欣鼓舞。
“市場通知免一個月房租,中途不準轉租。”隔壁老板娘拍了條抖音,一下子就兩千多個贊。
開市兩個禮拜后,那個記者又來問我生意恢復到平時的多少?
1/3!這已經很讓我欣慰了。
非典那一年,我記得口罩都沒戴,信息沒有那么發達。(四季青)市場沒有停擺,有些不愿意進貨的就不進貨了,膽子大的仍然照舊。物流、經貿都是正常的。跟今年不一樣。
今年的特殊,是我這么資深的老經營戶也判斷不出什么時候能正常。
春裝的風險大于利潤,如果這個月繼續這么不溫不火,那我到月底就放棄春裝,直接做夏裝了。夏裝時間長,可以做到7月底。
好在天氣一點點暖和了。
春風一吹,太陽出來了,女人家又開始叫沒衣服穿。今年家里呆得久,很多人都叫長胖了。
別猶豫了,來四季青買新衣服吧!
錢塘江畔,四季常青。
“四季青”之名源于境內悠久的蔬菜產銷歷史,史籍有慶春門外“絕無居民,彌望皆菜圃”、“橫塘一境,四季常青”的記載。1958年轄地成立人民公社時,以“四季青”命名。
2000年以來,隨著城市化進入快速推進期,特別是杭州市委作出“城市東擴、旅游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戰略決策和建設錢江新城的重大決定以來,四季青的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村民變股民、村莊變社區等一系列重大變革從此拉開了序幕。
“四季青”的大名,在服裝銷售行業人人皆知,營銷網絡遍布全國各地,滲透東南亞、歐洲、美洲市場。漢正街拍過電視,四季青的故事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現在的四季青服裝街區有14個專業市場、8個商城,業態也豐富多樣,有做男裝、女裝、童裝、鞋類、裝飾品、絲綢,開展服裝批發、零售、網紅電商,曾經被評為“中國服裝第一街”。
來自杭州江干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全區服裝類專業市場經營戶復工率88%,從業人員復工率72%。
一葉知秋。四季青的慢慢復蘇,也映照出國內目前服裝產業鏈依然還沒打通。不論是物流,還是人流,都遠未達到正常時期的水平。服裝廠,從原材料到工人,產能都是一點一點恢復。
春光美好,抓住一線生機,方能不負韶華。
眼下,四季青市場管委會正在積極引導經營戶走網紅經濟,嘗試電視直銷、網紅直播、網絡訂單現場發貨。“一定要通過這些科學技術,用互聯網+的手段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杭州江干區商務局黨委委員周堯多告訴記者。
日子再難,也要想辦法挪一挪,過下去。
宅家再久,看到新衣服,女人的心又活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