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夏時裝周最后一站:巴黎,步履不停
今年的人們或許還沒來得及注意,這個秋天的四場時裝周已經全部悄悄落下帷幕。作為最后壓軸出場的巴黎時裝周,本季需要頂受的壓力與紐約、倫敦、米蘭三場相比絲毫未見減少。在大秀開幕之前,巴黎地區的新冠病例已呈現激增的苗頭,法國官方開始緊急研商應對措施。到了10月初,巴黎的疫情指標仍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但巴黎對時尚的執著是,即便在“二戰”期間也從沒有停止過舉辦時裝周。因此,面臨著疫情二度攀升的壓力,許多品牌仍然堅持“將走秀進行到底”。
根據法國時裝協會公布的數據,在這個特殊的10月,共有84個品牌登上了巴黎時裝周,比此前公布的品牌數量實際少了4家。今年也是知名時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創辦的Comme des Garcons 40年來首度缺席巴黎時裝周,該品牌旗下的Junya Watanabe(渡邊淳彌)、Noir Kei Ninomiya(二宮啟)也一并宣布退出,新系列計劃于 10 月 19 日至 23 日在東京以迷你秀場和靜態展的形式呈現。本季留守并選擇實體走秀的有Dior、Louis Vuitton、Chanel、Hermès等在內的19個品牌,占總數不到四分之一。此外還有20個品牌選擇了兼具安全和現場感的靜態展,而其他設計師大多選擇通過線上的形式展示作品。據官方對現場人流管控的要求,舉辦實體秀的品牌平均只邀請了上一季嘉賓數量的20%至25%。
本文圖片來源均為視覺中國
遠程互動出奇制勝
秀場的冷清有時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人們有更多的注意力可以回歸到時裝的創意上。或許在數十年后,當時尚歷史學家和未來設計師回顧我們所處的這段不平凡的時期,會忍不住驚嘆眼下的時尚業是如何使出渾身解數,在標準的實體時裝秀和創意的混合媒體形式之間,在銷售額和蓬勃的創造力之間,進行熱火朝天的拉鋸戰。
Loewe的2021春夏系列,“打開方式”令人印象深刻。除了線上的走秀外,創意總監Jonathan Anderson還與英國藝術家Anthea Hamilton合作,為每位嘉賓送上一個牛皮紙檔案盒。盒內“濃縮”了16套2021春夏系列女裝造型的模特海報和油漆刷、漿糊、剪刀等工具。他希望收到禮包的嘉賓可以通過手工把1:1大小的海報人物貼到
墻上,無論身在何處都猶如置身一場立體的時裝秀。他希望通過這樣的墻上時裝秀,讓無法參與實體時裝秀的觀眾,仍然可以身臨其境,保持高度的互動。正如展示方式的創意飛揚,本季他帶來的春夏服飾同樣富有飛躍的想象力。夸張如小丑服一樣的寬大泡泡袖,花苞形的裙擺和燈籠褲腿,沒有被傳統奢侈品牌時裝概念束縛,每一款上身都像穿著一件極具戲劇化的藝術品。
至于風靡時尚圈的“紅鞋底”品牌的創始人Christian Louboutin,今年在巴黎時裝周期間直接空降到一款名為Zepeto的社交游戲app上。在這款跟年初大熱的《集合吧!動物森友會》多少有點類似的虛擬現實游戲中,嘉賓可以捏造自己的人物形象,在游戲里跟其他角色互動或欣賞歌手King Princess的表演,當然更重要的是光臨有Christian Louboutin虛擬化身坐陣的新店,試一試新系列Loubishark凌厲美艷如其名的鞋款。游戲期間,人們還可以通過賺取的硬幣在品牌空間購買虛擬產品。通過虛擬游戲的方式,本季Christian Louboutin吸引到不少Z世代的新客戶在游戲中聚集、娛樂和消費,拓寬了新的營銷群體和思路。
本文圖片來源均為視覺中國
性別流動中性當道
在創意以外,本季多個品牌不約而同地把時尚重點投放到打破傳統的性別標簽中。Louis Vuitton本季把走秀分成兩場舉辦,并同時進行線上的直播。秀場選址在品牌總部旁邊的巴黎莎瑪麗丹百貨。Louis Vuitton在現場鋪設了科技感十足的綠幕背景,讓通過線上觀看走秀的觀眾欣賞到鋪滿建筑墻面和地板的《柏林蒼穹下》視頻片段。品牌女裝設計師Nicolas Ghesquière指出,本季專注于性別之間日益流動的界限和性別概念的重塑。就以往的設計而言,除了男女性別分明的款式外,就是在男裝上加入女性元素或者在女裝上加上男性元素的簡單拼接。但這一季,他希望能對“中性”的概念進行重構和探索,因此新系列多是模糊兩性顯著特點的款式——超大號的T恤、風衣、夾克或者寬松的西裝褲、運動鞋,無論是男性或者女性穿在身上都同樣合理。
Balenciaga的創意總監Demna Gvasalia本季也呈現了許多廓型寬大、風格純粹簡約的無性別風格的西裝套裝和及膝風衣。但他設計的靈感卻跟LV的完全不一樣——在長達四個月的隔離中,他沉迷于“想象2030年的時尚趨勢”,并認為從現在起的十年內,時尚界的一切將走向可持續。他對Vogue表示:“很明顯,制作無性別通用的均碼、均版型的服裝可以大大減少我們進行剪裁的次數。另外,我也喜歡根據穿著者的不同,讓衣服輪廓產生變化。但是無論怎么變,他們穿起來都很好看。”
實體秀還有必要嗎?
四輪時裝周走到巴黎這最后一站,不景氣的細節依然無法掩藏:品牌削減了營銷預算,秀場規模縮小,大牌缺位,臺上臺下星光黯淡,連筆下生花的時尚雜志也變得單薄。時裝行業被迫在不確定中卷土重來,總體都帶點讓人可以理解的熱鬧不再。在目前的環境下,還要不要堅持舉行實體時裝周?不同的人顯然有著不同的答案。
對于開云集團和LVMH集團這兩大巨頭來說,他們用行動交出了不一樣的答卷。旗下擁有Gucci、Saint Laurent、Bottega Veneta和Balenciaga的開云集團早前已表明這一季不舉辦任何的實體走秀。以Gucci為例,今年5月,品牌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通過社交平臺聲明,放棄過時的季節性和秀場儀式,重新找回一種更貼近自己表現力的節奏。今年7月,Gucci發布打破時裝周節律后的第一場長達12小時的創意直播,吸引了3500萬觀眾觀看。這次成功的經驗讓Gucci堅信,它已不需要依靠物理的表演來引起轟動和關注。一位Gucci的高管向《華爾街日報》透露,Gucci將在10月或11月再舉辦一場以數字化為主的活動,并表示:“時裝秀和時裝周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了。”
但對于旗下擁有著Louis Vuitton、Dior、Givenchy的LVMH集團而言,實體走秀如同一種儀式和信仰,效果是線上活動所不能復制的,因此本季依然全力押注巴黎時裝周——尤其是線下的秀場。據社交媒體監測機構研究表明,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對活動的宣傳報道可約等于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付費廣告,品牌在時裝周的強勁表現十分有助于轉化為市場份額。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一些早期嘗試與觀眾建立數字聯系的時裝秀被證明不太奏效。例如在9月初舉行的紐約時裝周上大多數品牌僅舉行了在線的時裝秀,有調查數據表示與往年相比,本季紐約時裝周在社交媒體和傳統媒體上引起的關注要少得多。因此,盡管明知要冒著健康風險并背負巨大的運營成本,LVMH方面也并未放棄實體辦秀。
對體量更小的時裝品牌而言,無論是否選擇實體走秀,堅持參與時裝周的答案從來都不曾動搖,原因也十分簡單——使命。同名品牌的時裝設計師Andrew Gn在接受NPR采訪時表示:“我堅信,盡管有許多未知因素,我們仍必須前進,我們必須將自己目光投射往美好的未來。我們,設計師,是整個時尚生態系統的核心和驅動力。紡織工作者,印刷者,刺繡者,設計工作室等都仰賴我們在進行的創意工作。我們必須堅持下去。”
無論未來將如何地不確定,但我們知道,時尚行業始終步履不停,美麗的事物會生生不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