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宋志平:中國資本市場將進入一個支持創新的新時代
在卸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后,宋志平出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雙料會長。
其最被人熟知的身份是曾一手打造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媒體有“中國版稻盛和夫”稱謂;其是一位有著40年國企經歷,18年央企“一把手”經驗,多次主導國企從虧損到上市、乃至躋身行業領袖企業的資本市場老將。
值中國資本市場發展30周年之際,21世紀經濟報道對話宋志平,其最新一次的生涯轉型,從“運動員”轉為“教練員”,也帶給我們理解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更深刻視角。
2020年9月,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0家。上市公司創造的稅收占整個企業稅收的30%,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40%。
“中國建材上市也和你們《21世紀經濟報道》有關。我在辦公室讀到你們報紙上有個消息,可以把A股打包到香港上H股,就非常興奮。我上午讀的,下午就通知大家開會,我們要到香港去上市……”
宋志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談到主持中國建材工作時的一段花絮。
中國資本市場30年的非凡成就,來自一批監管決策及各行業領軍人物的奮發邁進,其中不乏艱苦卓越的拓荒人。21世紀經濟報道作為媒體觀察者,是見證人,也有幸與中國資本市場共同成長。
帶領多家國企上市
《21世紀》:你曾經在國企工作40年,先后擔任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等多家大型企業主要領導。請問印象最深刻的幾個瞬間分別是什么?
宋志平:我覺得有這么幾個節點。
第一個節點是做銷售員。其實我是一個理科學生,第一份工作是技術員。做了4年技術員以后,當時工廠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我在國外學習的時候,看到沃爾沃等公司,很多都是一些碩士生在從事市場工作,所以我就感覺應該來做市場工作,把產品推出去。我做了10年銷售工作,從銷售員做到了銷售的副廠長,把這個企業的市場打開了。
第二個節點是我當北新建材廠廠長。我30多歲就當了一個幾千人的工廠廠長。當時非常困難、發不出工資,幾千人嗷嗷待哺。我提出來“要點燃員工心中的火”,帶領大家轉敗為勝,把工廠經營好。
其間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1997年北新建材的上市。當時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幫助國企發展,因為政府對國企斷奶以后,國企發展急需資金,大家就走了上市融資這條路。今天北新建材是一個績優的上市公司,北新建材的發展得益于它的上市。
第三個節點是2002年的時候,上級讓我來中國建材做一把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主席臺上宣布我就任的時候,辦公室主任拿了一張法院的通知書,(告知)凍結了公司的全部資產。中國建材在那之后重組債務,之后是推動上市。也是因為上市,才有了資金來整合水泥企業,才有了今天的中國建材。
中國建材上市也和你們《21世紀經濟報道》有關。
那個時候非常困難,怎么辦?我是希望能夠得到資本金的支持,想要資本金就只能上市。但當時內地實際上是沒有分拆上市,公司當時有兩個A股,一個是北新建材,一個是中國巨石,這兩個公司規模都小小的,當時都沒有增發的能力,如果要發展,必須還得另辟蹊徑。
那個時候,你們的報紙也是剛剛發行,是比較前衛的報紙。當時我在辦公室讀到報紙上有個消息,可以把A股打包到香港上H股,就非常興奮。我上午讀的,下午就通知大家開會,我們要到香港去上市。所以有時候我說,《21世紀經濟報道》當時啟蒙了我們。
我覺得另一個重要的節點就是2009年的時候。國資委領導找我談話,我當時正在去首都機場的路上,準備去倫敦路演。國資委領導把我叫了回來,跟我談了一件事情,讓我到中國醫藥集團去當董事長。我以為要把我調走,結果是同時當兩個董事長,這讓我很吃驚。等到了國藥,我又推動了國藥控股在香港的上市。
國企在整個上市公司里還是在挑大梁
《21世紀》:在中國資本市場30年歷程中,國企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宋志平:我剛才講,我們國企最初上市,其實是為了解決資本金的問題。
當時我們的問題,一個是“人往哪兒去”,富余員工怎么能夠離開企業;另一個是“錢從哪兒來”。
所以國企要融資,就只有上市這“華山一條路”。今天看到在充分競爭領域里活下來的國企,絕大部分都是上了市的,當時沒有上市的國企絕大部分都倒下了。
但是上了市以后,其實不光是拿了資金,關鍵是隨后而來的市場機制。這樣的話,國企上完市以后經歷了一次脫胎換骨的變化。這場變化激發了今天中國國企的生命力。
今天央企70%的資產都在上市公司里。
在整個上市公司群體里,現在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國企,三分之二是民企。
但是從總市值來看,國企上市公司總市值高一些。資本市場能有今天,國企上市公司是功不可沒的。無論是規范治理方面、運營質量方面,還是創新方面,我覺得國企在整個上市公司里邊還是在挑大梁。
《21世紀》:今年中央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未來國企改革依然是經濟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總結過去,哪些改革理念今天依然要堅持?
宋志平:國企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場化。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國企變成真正的市場主體,讓它政企分開,能夠獨立地參加市場競爭。通過上市就容易完成這個過程。
因為上市公司是一個公眾公司,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的股份公司,我們當時講國企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實際上上市公司是一個最標準的股份制公司,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繼續堅持這些。要讓更多的國有企業通過上市改造,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
我們總是想著讓政企分開,我們總是想讓國企成為市場競爭主體,但是實際上這是不太容易的。純粹的全資和獨資國有企業要做到這一點,是有難度的。但是上市之后,由于市場機制的引入、投資機構的進入,公司就更容易做到政企分開,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所以我覺得上市確確實實是改革了國企,是使其成為市場化競爭主體的一個最好途徑。
而且在新一輪上市里,我們現在比較鼓勵大家上創業板、上科創板,上一些高科技、新經濟板塊。我們鼓勵大家繼續上市,通過上市募集資金,同時在上市過程中也能夠提高市值,推動資本市場發展,也給股東帶來回報。
《21世紀》:你在主導國企混改時提出“三盤牛肉”:第一盤是價格公允;第二盤是股權合作共享;第三盤是留心留人。這一理念后來被你反復提及。目前來看,未來會不會有新的“菜”加到國企混改工作中去?
宋志平:我覺得主要還是這“三盤牛肉”。第一盤是解決公允的問題,因為我們要跟民營企業合作,其實國有企業擔心的是國有資產流失,民營企業比較擔心的是吃了虧,被掃地出門。所以第一盤“牛肉”實際上是公允地評價資產,不欺負民營企業。
第二盤“牛肉”就是要留有股權。混合所有制不是說我來你走、掃地出門,也不是1956年的公私合營,今天我們的目標是讓民企和國企組成一個股份公司,比較公平地在公司法下進行合作。
第三盤“牛肉”,是指這些民營企業都經過市場歷練,坦率來講,他們有活力,他們有拼搏精神、企業家精神等等。所以我們也是要把他們留住,不是把他們轟出去,也不是說我們來了把他們都“馴服”。
我們要繼續發揮民營企業在市場中的“狼性”,同時我們也在規范他們。實際上混合所有制是在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幫助國有企業進行市場化改革,把市場機制引入企業,讓企業充滿活力。第二件事就是幫助民營企業規范化治理,我有個公式,叫“國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企業的競爭力”,雙方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所以這“三盤牛肉”我覺得是歷久彌新。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需要進一步深化細化。
第一,要按照“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原則,遵從市場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支持各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國有資本之間股權多元化合作等改革。
第二,做好混合的思想準備。混合是優勢互補,國企民企混合關鍵有三點:一是戰略上協同,二是文化上包容,三是有開明的領導。
第三,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不是“混”,而是“改”,改什么?首先國企要改機制,要將市場化機制引入企業。其次要增加三項制度的內涵,實現從“老三樣”到“新三樣”,要推進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科技分紅和超額利潤分紅權改革,讓人力資本參與分紅,進行財富再分配。
第四,獲得良好的企業效益。發展混合所有制,一是要發揮機制的優勢,結合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優勢。二是強化經營和管理。任何企業都要做好主業,突出主業。三是進行高質量的創新,把企業做優。同時,國企改革中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稀缺資源,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要保護和弘揚企業家精神。
現在主要的矛盾是做優做強
《21世紀》:2012年你曾提及,中國需要大企業,大企業是中小企業的引擎,是我們“走出去”的舞臺。8年過去了,你覺得目前中國的大企業夠不夠多?在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培育怎樣的大企業?
宋志平:早些年發改委有關部門有一個調研,當時他們去了韓國,也去了中國臺灣地區,進行了一個對比,發現韓國在努力地打造大企業,比如三星等領頭企業。中國臺灣基本上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而現在,韓國的大企業在國際上有很強的競爭力。
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我們當時就覺得應該把大企業培育起來,帶動我們的中小企業。我們老講“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大企業和中小企業是像江河一樣連在一起的,有了大企業才能帶動這些中小企業。當年日本有些大企業出走,日本中小企業哀鴻遍野,導致產業空心化。這足以看到大企業對于整個經濟的作用。
現在的世界500強中,中國內地加上香港有124家,加上臺灣地區,有133家。而美國有121家。今年我們上榜企業數量遠遠超過了美國,1995年的時候,我國世界500強才有一家。也就是說我們的大企業已經成長起來了。
在這124家世界500強里,地方國企有32家,央企有48家。企業發展是有階段的。以前,我們講的是速度和規模,要做的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我們需要大企業,大企業是中小企業的引擎。現在我們是要做強做優做大,規模大是基礎,但更要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要做強做優,要突出質量。現在我們講的是質量和效益,要解決的是“好不好”的問題,高質量發展非常重要。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字游戲。隨著時間的發展,現在做大不是我們的主要矛盾了,主要的矛盾是做強和做優,來提高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來提高我們的質量和效益,這是我們今天重要的題目。強是什么,是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我們不能總在技術上被“卡脖子”;優是什么,主要是效益和價值,企業要有好的經營效益和市場價值。
美國有句話說,美國的事業是企業,其實中國的事業也是企業。大企業有歷史責任,要帶好中小企業,要幫助中小企業。前面說大河和小河的關系,其實大河的水也是小河聚集起來的,它們之間是高度相關的。
《21世紀》:目前注冊制已經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實行,未來將在A股全面實行。您怎么看注冊制下企業的上市和退市?
宋志平:《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文件要求,要暢通主動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
對于退市,其實我們的上市公司還不是特別習慣。美國現在大概有5000家上市公司,但是這些年退了1萬多家。中國公司不少在美國上市的退了再回來上市。有的公司就覺得如果給它的估值特別低,它也會主動退市,這時候退市不是一件特別沒臉、丟人的事情。
上市公司應該是優等生,我們希望上市公司都是優秀的公司。假如你不優秀,而且你的股價又那么低,不如退了。退了以后把它做好了,企業還可以再上市。所以在香港不少公司都歷經了上市、退市、再上市。
過去我們覺得上市非常難,上了市以后就不能退,好像退了以后就是奇恥大辱,而且地方政府也不愿意讓退,再加上股民在里邊也有利益。“大家上市也不容易”,所以變成這樣的一種文化。這種情況現在正在改變。
我總跟大家講,退市要常態化,要用平常心來看。
作為上市公司,誰都想把它做到最好,但由于各種原因,不見得都能做得好,做得差就可以退,退完以后做好了還可以上。當然也有極端情況,比如說公司確確實實違法違規,不符合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成了害群之馬,這個就要強制退市。
美國的退市,其實大部分不是簡單地退,而是被重組了,大概百分之六七十是通過重組退市。
所以我個人對退市的看法,上市公司要是嚴重違法違規,那是零容忍。但如果是一般性的經營問題,或者周期性問題,做得比較差,我還是主張通過上市公司之間重組解決。
上市公司協會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方面責無旁貸
《21世紀》:上市公司協會主要負責什么工作,在資本市場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宋志平:上市公司協會是行業的一個自律管理組織,我們一方面是政府和企業溝通的橋梁,另一方面是企業和企業之間交流的平臺。
讓每一個上市公司都去找政府部門是不現實的,效率也會比較低,所以協會就把他們的問題匯總歸納起來提供給證監會,提供給政策部門。
解決上市公司面臨的共性難題,是我們的一項工作。
證監會有什么樣的新要求,協會也會給大家及時傳導,讓大家了解,并指導幫助大家更好地貫徹執行,比如最近“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我們就在開足馬力加大培訓。
另一個來講,我們也是上市公司之間的一個交流平臺。
天南海北這么多的會員,大家可以在平臺上交流,也可以達成重組并購的一些機會。所以上市公司協會又相當于一個“紅娘”。服務是我們協會最重要的工作,我總講上市公司協會是上市公司之家,大家有什么事情能馬上就想到我們有個協會。
這次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講的是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協會自律管理作用”,過去我們強調比較多的是自律,這次為什么加上“管理”這兩個字?我們這么多上市公司,誰來給他們開展諸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培訓?協會就是一個重要抓手,把國家和證監會的一些政策傳導給他們。所以協會這個平臺非常重要。
《21世紀》:去年,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培訓了董監高等企業“關鍵少數”6000多人次,今年因疫情線上培訓已上萬人次。作為曾經大型上市公司“關鍵少數”,你在指導“董監高”等人員的培訓時,最重視的是什么?
宋志平:去年5月份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年會上,易會滿主席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我們的中心工作。從那時起,我們就將這個要求的內容作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協會將對“關鍵少數”的培訓服務作為傳遞監管政策、反映上市公司訴求和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的重要途徑。2019年,協會開展了“會長論壇”“部委直通車”“強國夜話”等活動。今年協會積極開展線上培訓,重點圍繞新《證券法》宣講解讀、投資者保護、財務信息披露等內容,推動上市公司“關鍵少數”深入理解新《證券法》下資本市場相關政策法規的最新變化,樹牢敬畏“上市”的合規意識。
這次國務院提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14號文,共6部分17條,非常接地氣,非常精準。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方面,上市公司協會責無旁貸。
協會每次舉辦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研修班,我基本都會為他們講一節主題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課,講作為上市公司的原則、立場、初心、底線,結合我自己經營企業40年的經驗,給他們一些治理、管理和經營方面的建議,同時,也會分享我對企業家精神的理解。
對于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關鍵少數”,這些負責具體經營決策的企業家群體是決定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我認為企業家精神可濃縮為6個字:創新、堅守、責任。一家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也必定是堅持創新、堅守主業、勇擔責任的上市公司。
《21世紀》:擔任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以來,你已經走訪調研了幾十家上市公司,和許多董事長做了面對面交流。走訪時最關心的問題是哪些?走訪中上市公司反饋最密集的信息又是哪些?
宋志平:我去的上市公司也不都是最好的公司,我也去一般的公司,也去一些后進的公司,甚至出了問題的公司。
我們既要總結好的上市公司的先進經驗,同時也要幫助后進的上市公司前進,帶動中間的絕大多數公司提高質量。
在走訪中,一是關注他們的治理。董事會運作、信息披露等治理的規范性問題,是我比較關注的。我每次都要問他們股本結構,問他們的董事會結構,問他們的規范治理情況。
二是關注他們的運營質量。不少上市公司出問題是因為他們盲目擴張,偏離了主業。這方面我給上市公司提要求,要主業突出,一定要敬畏專業,不要盲目擴張。
三是關心他們的創新轉型,到底怎么創新,到底怎么轉型。四是關心他們的業績,包括他們的市值管理。
從上市公司反饋的情況看,我發現大家有一些共性的東西。
第一,大家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有了共識,在認真學習新的《證券法》和國務院14號文的精神。
第二,對做好上市公司今年全年業績充滿信心,盡管我們面臨一些全球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但是多數上市公司群體都表示要集中精力做好企業的經營發展,做好自己的事。
第三,上市公司在加大數字化轉型的力度;第四,上市公司在積極去做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一些市場布局。
中國的資本市場將進入一個支持創新的新時代
《21世紀》:你曾經表示,現在是打造獨角獸最好的時間窗口,目前是創新型經濟和獨角獸成長的絕佳時期。請問在你看來,獨角獸企業和資本市場間的互動關系是怎樣的?
宋志平:《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要求,要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支持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的“小巨人”等企業發展壯大。
而獨角獸企業是指創辦時間在10年以內,資本市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一些創新型企業。它有一個特質,就是把創新和資本這兩項結合在一起。獨角獸企業的出現和成長離不開資本市場,它們是靠資本市場的土壤培育起來的。
這些企業發展前期的高投入靠資本市場支持,同時它們又反哺資本市場,這些獨角獸企業上市之后的價值會讓資本市場獲益。資本市場中支持獨角獸企業的基金、風投機構在投資的獨角獸企業成功上市后,通常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因此獨角獸企業不僅對創新,同時對資本市場也非常有意義。
根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在500多家上榜企業中,美國和中國共占據了榜單的近80%,其中:美國233家、中國227家。
也就是說,從全球來看,創新大國是中美兩國。
中國的這些企業則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4個城市。這4個城市創新熱度高,主要是資本和創新的結合度高,股權投資比較活躍。美國超級市值的公司在上市前,都經過了股權投資的培育,上市后創投基金退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鏈。
因此,要產生更多的獨角獸,我覺得首先要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讓更多的優秀人才能夠投入到創新創業中去,同時我們資本市場也要在制度建設上不斷為獨角獸企業提供廣闊的融資平臺和競爭的舞臺。
我認為,我國的資本市場將進入一個支持創新的新時代。
從去年7月推行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到今年8月創業板注冊制啟動,再到全面推行注冊制。注冊制設立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能支持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讓資本市場培育出更多的科技型、創新型獨角獸企業。
《21世紀》:注冊制的全面實行,未來市場對投資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請問在你看來,投資生態是否是資本市場發展中未來成長空間最大的一環?
宋志平:我們國家投資者是有特點的。
我們是散戶比較多,現在是1.7億個開戶者,這里邊其實只有30萬至40萬家機構投資者。
我們希望能夠多培育一些機構投資者,因為機構投資者有比較系統的分析能力,會比較成熟。同時,中國投資者大多數是中小散戶也是一個客觀現實,這是中國特色。中國每個家庭、每個人都希望參與一下投資,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有他們的熱情。
但是我覺得有一點要特別重視的,就是要保護和關心這些中小投資者。尤其是作為上市公司來講,不能損害他們的利益。要為股東創造價值,尤其是為中小股東創造,這是現在我們上市公司最該做的。
另一方面從投資者角度來講,要樹立投資價值的意識。我們要從過去的“炒概念”到“看價值”。投資不能盲目投機,不能簡單跟風,不能去炒概念,而是真真正正地來理解資本市場,來學習創新知識,來深入了解公司的基本面。
中國的資本市場經歷了30年,我們叫三十而立。我們今天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做好資本市場的基本工作。我覺得在這方面媒體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我們總講要發揮合力,監管部門、上市公司、媒體、投資者,幾方面都要共同努力,這就是合力。
- 関連記事
- 経済のテーマ | 3ヶ月以內に巨額の損失から大儲かりまで、清倉會社を質疑する。
- 服飾文化 | 伝承と革新、老舗ブランドの衡の道
- でたらめを言う | バレンタインデーのテーマはair Max 90靴のモデルが露出しています。
- でたらめを言う | Casetify X F.C.Real Bristolの新しい連名カプセルシリーズが発売されました。
- その他 | 紡織服裝産業高品質発展フォーラム及び吉林省紡織服裝「十四五」発展計畫シンポジウムが開催されます。
- 協會の動き | 王天凱:自主的創造革新の強化と國內市場の開拓
- 寶典と組み合わせる | Eall.Cz意豪??第25回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が見事に現れました。
- 今日のオファー | コストサポートが弱ければ、ポリウレタンの価格が高位で整理されます。
- 市場動向 | 10月の中國の綿は21萬トンで、綿糸は17萬トンです。
- ホットスポット | 広深地市場での反落相場の需給構造の変化
- 実力と価値を兼ね備えているのは誰ですか?2020年21世紀の金メダルアナリストの選出が発表されます。
- 投資者の目の中の高い明かりの科學技術:C端の優位はとりわけ恵まれています。
- 特別訪問高燈科技連合創始者兼総裁張民遙:エネルギー伝統財稅管理2020年は財稅科學技術元年である。
- 高燈科技:領収書はどうして財稅の科學技術の大時代を開けますか?
- 高燈科技:領収書はどうして財稅の科學技術の大時代を開けますか?
- 5 G商用化を加速し、來年も大規模な基地局建設が適度に先行する。
- 誰と學んで主導的に利益の“神話”を終結します。
- 衛星「新インフラ」の商業化加速製造産業チェーンは早急に改善が必要である。
- 潮の方向:京東技術スペクトル
- 潮の方向:京東技術スペクト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