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國產紡機創新上的那些事 創新投入知多少
世界服裝鞋帽訊,近日,記者采取“問卷調查+實地訪問”的形式,歷時近兩月,收集有效問卷1048份,實地采訪10余個省份的近百家創新型企業。調查數據顯示,占比74.5%的受訪企業把研發經費投向了產品研發。“曾經拼資源、靠產能都能掙錢,現在不行了,再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了。”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善珍認為,想辦成百年公司,靠創新、靠產品、靠人品。
創新研發就是燒錢?
企業作為創新驅動的主體,一方面新開拓的市場潛力無限,另一方面卻是可用資金捉襟見肘。一句“我的實力撐不起我的夢想”成為他們開疆拓土之路上最無奈的心聲。
“20年前我接單繡星巴克的標志,后來才知道那叫星巴克,我得繡多少個星巴克,才能喝得起一杯星巴克!”盡管生意不好做,但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心悅電腦繡花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素麗仍下定決心從代工轉向打造自有品牌,在為國外品牌代工20年后注冊了自己的刺繡商標“鳳儀天下”。總產值6000萬元的企業,3年時間為品牌推廣和技術研發砸進去了4000萬元。然而,從去年底至今,她卻因為流動資金緊張推掉了將近90%的訂單。
“創新研發就是燒錢”,作為紡織行業機械制造的帶頭人,蘇善珍在研發絡筒機上投入高達1個多億,企業資金鏈極度緊張,卻始終未見財政的科技資金支持。這位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的企業家不禁疑問,“國家花了那么多科技資金,都給了誰?有成果的又有多少?”
紡機企業創新能力可圈可點
“十二五”期間,紡機行業將提升產品可靠性、發展高端紡織技術裝備等作為行業發展的重點任務。不少紡機企業在技術創新及產品研發上取得了巨大進步,提升了國產紡機產品的形象和競爭力。
青島環球集團研發團隊發揚“學習、創新、爭先鋒”的精神,一次次對機型進行試驗,發現錯誤,改正錯誤,歷經10年時間研發成功的CMT1800粗細聯合智能粗紗機系統,擁有專利6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該系統充分吸收了世界最先進技術,全面創新,高度的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理念滿足了客戶個性化的訂制需求,順應了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成為紡紗廠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該系統的全面推廣成功,把全球粗紗機技術引領到外置式粗紗機時代,引領了全球自動落紗粗紗機的技術發展方向。在2015年的ITMA展會上,老牌的歐洲公司也放棄原有的技術開始推出類似的技術。CMT1800粗細聯合粗紗機系統目前銷售量已經突破1100臺,為國內外客戶裝備超過500萬紗錠,銷售總量全球領先,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90%。
天門紡機一直是按照棉紡企業的需求研發產品的,緊盯紡織裝備前沿技術,通過對市場以及客戶需求的調研,先后開發出了TMFD81、TMFD81S、TMFD81L、TM3807S和TMFD101L等多種型號的并條機。這些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力機型。天門紡機每年都把銷售收入6%以上的資金用在技術開發上。
在并條機中,過去電氣部分的成本超過50%,那時的并條機自調勻整裝置和在線監測技術設備都需要從瑞士烏斯特公司購買。近幾年,天門紡機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制開發出了并條機自調勻整裝置,投入使用后,大大降低了并條機的制造成本。
絲普蘭近年來一直跟蹤世界織機最前沿的技術,對噴氣織機電氣控制系統進行升級和完善。無錫絲普蘭自主研發的最新產品SPR1000噴氣織機網絡監控系統,采用了計算機通信技術、測控技術、網絡技術和軟件技術等一體化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網絡系統,可以實現噴氣織機數據實時監控和遠程控制管理等,填補了國產自主品牌噴氣織機沒有監控系統的空白。
無錫宏源每年的科技開發投入都占到企業年銷售收入的4%以上,進一步完善了技術創新機制,優化了技術研發機構,加大了對高素質人才、高檔技術裝備的投入力度,為技術創新提供了“綠色通道”。如今,無錫宏源不僅擁有一套吸引科技人員、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的激勵制度、待遇政策等“軟件”,同時擁有了國內先進的技術開發、生產和檢測設備等“硬件”,使技術中心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和新品開發的“孵化器”。
其主打產品“宏源”牌系列化纖高速彈力絲機,已連續30年在國內產銷量第一,市場占有率保持在40%左右。
佶龍機械每年都會專項支出銷售額的4%~5%作為研發經費,2015年投入的研發經費多達近1500萬元。佶龍機械一直對產品采用“生產一代、研發一代、籌備一代”的方式,以此來提高產品的先進性,其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大花回圓網印花機,打破了國外紡機生產企業的長期壟斷。
此外,佶龍機械還積極進行高新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每年,佶龍機械都會在我國印染企業較為集中的浙江、山東、江蘇等地舉行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向當地印染企業代表推介新品。推介會還邀請了大專院校、中國紡機協會、印染協會相關負責人參加,為新產品、新技術提一些意見和建議,以不斷完善產品。
每銷售一臺紡織機械,佶龍公司的研發團隊就會對該產品的使用情況進行回訪,與客戶進行充分溝通,收集客戶實際操作機器的感受、問題以及建議意見,再由研發團隊為客戶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務和周全的解決方案。不僅如此,還舉一反三,從問題中整理發現產品可改進的方面,加快產品升級。
國內紡機企業的創新能力可圈可點。一些企業在對新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在產品研發中加入了自身的理解和創新。同時,國內還有許多研發的獨創新設備,例如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的筒子紗自動染色成套裝備等等,都是企業在國外沒有同類產品的情況下,依靠自主創新研發而成的產品。雖然近些年我國紡機企業創新碩果累累,但與國外相比,制約我國紡機企業創新能力的因素還有很多。
紡機企業如何創新?
除了制約企業創新的外部因素,當前企業自主創新的最大阻力在于思想守舊。創新首先要解放思想,然后還要建立相應的研發和人才機制。
在談到我國紡機企業該如何改變目前自主創新不足的局面時,不少企業負責人表達了只有將中國紡機企業放入全球的市場進行充分競爭,才能成長壯大的觀點。
常德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徐平認為,要解決自主創新問題要從4個主要方面著手:一是要關注市場,把引導市場和市場需求相結合;二是培養一支自主創新與生產、與市場、與客戶能對接的科研團隊,特別是要加強對領軍人物的培養;三是有更靈活的體制、機制與環境相適應;四是要舍得資金投入。
常州市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桂生認為,當前企業自主創新的最大阻力就在于思想守舊。
企業要真正做到自主創新,首先要堅定在行業內發展的信心,然后確定產品發展方向,樹立產品的世界標桿目標。
業內專家表示,企業要想創新就應該做到:
1、建立國家級的紡織機械研究中心。
2、研發項目仿效發達國家的首席專家負責制。發達國家一代代先進水平的紡機,都是以首席設計師為軸心負責項目研發的。這樣的人才機制,從根本上保證了項目的成功,項目參加全體人員工作目標鮮明,分時段保證項目實現,且不搞終身制,使紡機研發高級人才脫穎而出,源源不斷。
3、建立新型紡機推介營銷體系。
4、售后服務和信息反饋體系。
創新研發對紡機企業的意義不言而喻,尤其現在正值紡機行業的洗牌時期,依靠模仿他人產品“形似神不似”的企業終將被市場淘汰。更多精彩資訊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