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時間 | 12位紡織代表為促進行業發展發聲,誰的建議戳中你的心?
關于加強棉花政策研究,鼓勵種植棉花的建議
由于一系列政策的波動,帶來的結果是棉農種植積極性受損,種植面積大幅減少,2017年全國只有不足5000萬畝,產量605萬噸,其中新疆498萬噸;進口受配額限制,紡織業國際競爭力受到影響。
建議
1、加強棉花政策研究,制訂合理、可操作、可持續的棉花種植鼓勵政策。
2、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鼓勵集中種植、規模種植。
3、在當前情況下,取消或放寬棉花進口配額,緩解棉紡企業用棉緊張狀況。
關于建立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體系的建議
廢舊紡織品再利用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再利用產業發展潛力大,長遠看來,產值能達千億級別,能夠解決大量進口原料和存量未利用之間的矛盾。
建議:
1.對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立法,為企業和居民參與以及產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2.完善廢舊紡織品回收和再利用相關基礎統計工作,開放二手市場。
3.鼓勵社會力量對可利用服裝回收、清洗、消毒、整理,以慈善形式提供給有需要的居民再利用。這也是一些發達國家成熟的作法。
4.鼓勵企業開發廢舊紡織品再加工裝備和再加工生產。
5.構建完整利用生產鏈。
關于解決企業社保繳費幾個問題的建議
繳費額比較高,企業壓力比較大,負擔比較重;企業統一繳費比自主擇業人員繳費高太多;企業參保人員與其他人員待遇差別大。
建議:
1、繼續降低養老和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減輕企業負擔。將現養老保險公繳部分從19%降至15%,個繳部分從8%降至5%;將醫療保險公繳部分從7%降至4%,個繳部分從2%降至1%;
2、醫療保險現行繳足年限是30年,改為繳至正式退休為止。現繳費辦法要求企業繳足30年,意味著一位工作15年,到了退休年齡已正式辦理退休手續的員工,企業還要為其繼續繳納15年,而社會上除企業之外其他人員不存在此問題,有失公允。因此,企業比較排斥此規定,有一種員工都退休了還沒有與企業脫離關系的感覺和壓力,于是,有的企業甚至想法設法在退休前解聘員工;
3、允許企業為退休返聘人員繳納公傷保險,并可提高繳費比例到3%以內。現退休人員返聘不能再繳工傷保險,增加了企業和個人的風險和壓力。解決這一問題好處很多:一是企業和個人合法辦理返聘手續,安心聘用和被聘用,有利緩解“用工荒”;二是有利于技能人才發揮作用;三是讓員工老有所為,減少社會矛盾。
建議:
一、建議加快國家能源體系的改革,降低電價
目前,紡織行業成本過高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國內電價仍然比較高,對企業的成本壓力較大。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調研了解,紡織行業綜合制造成本在國際比較中處于明顯劣勢,特別是國內電價偏高,是越南、美國等地的近2倍。在裝備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不斷提升,用電量大,高電價問題更加凸顯。
另據了解,以“一帶一路”沿線國為例,烏茲別克斯坦的電價甚至不到兩角錢。而我國的民營企業和小中企業有的用電價格甚至達到每度7角錢。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降10%,我覺得下降的幅度有點小,希望國家在能源體系的改革上加大力度,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體質發展提供更強的競爭力。
二、提高全社會對紡織產業的價值認知
說起傳統產業,人們很容易把它與污染和落后聯系在一起,其實根本不是如此。現在國家在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的時候,更不能忘記傳統支柱型產業對擴大就業、擴大內需方面的重要貢獻。為此建議要加大宣傳,讓公眾了解到,紡織業正在通過加大先進技術對傳統制造業進行改造,煥發出新的增長動能,要讓全社會正確認識紡織制造業的價值和支柱力量。
關于支持在“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區域建設紡織產業標志性項目的建議
在國內,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紡織產業投資重心正逐步從東部轉向西部,尤其是新疆、寧夏、云南、四川等地成為紡織產業發展的熱土。在當前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和紡織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紡織產業項目的支持,既是促進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又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建議:
(一)建議國家支持紡織產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別打造標志性項目。國家已為“一帶一路”投入了大力的政治、經濟資源,上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專項基金、“兩優”貸款以及若干援外項目等,希望國家用無息貸款、股權合作、援外等方式,支持紡織行業(以骨干企業為主要依托)在“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別,如越南、緬甸、巴基斯坦、埃及、柬埔寨等國打造紡織產業合作的標志性項目,包括但不限于現代化紡織全產業鏈的產業園區、細分產業的紡織產業集群等。
(二)建議國家針對國內“一帶一路”沿線紡織產業園區的建設給予持續有效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已建成及規劃中的產業園區,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使用、能源、原材料、交通物流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持續的政策支持。
(三)建議國家支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做好“一帶一路”沿線紡織產業基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及時提出行業發展建設性意見,為國家出臺相應政策提供參考。
(四)建議研究制訂《“一帶一路”紡織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關于促進提升全民質量意識的建議
去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則把“質量第一”和“質量強國”同時寫報告,進一步充分體現出黨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在今年陸續召開的各級地方人大會議中,高質量發展成為熱詞。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社會上,還存在不少質量亂象。如果各行各業綜合大數據運用,建立質量信用指數,提供給消費者更準確的信息,推選出優質產品,如“同線同標同質”,滿足消費新需求。
為進一步提升全民質量意識,推進質量全民共治,促進質量提升,建議如下:
一是建立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
完善質量誠信、質量獎勵、質量考核、質量監督等制度,將質量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施質量一票否決,構建起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
二是建立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的質量評價體系以調查監督為目標,主要方式是監督抽查合格率的評價指標,評價結果用于量化處罰,體現威懾作用。而國外的質量評價以預測防范為目標。
針對產業制造、物業管理、教育、現代物流、商貿零售、旅游服務、金融服務、醫療服務等不同行業,建立分質量指數,每個分質量指數由質量水平、發展能力組成,并輔助于若干指標,對權重分配優化調整,使質量指數更具科學性和指導性。
面向產品的質量評價體系可由質量誠信、標準水平、環保安全性、穩定可靠性等指標構成,在社會上形成優質優價和理性消費的氛圍。
三是加快質量促進法的立項。
我國現行的《產品質量法》六章74條規范了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質量守法行為,包括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和產品質量責任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是基本法。因此加快質量促進法的立項,通過實施質量激勵等促進措施,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全民質量意識,進而提高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
關于解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相關問題的建議
我國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面臨著項目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以及相關配套政策不到位等問題。比如,作為國內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的專項基金,不管是中非發展基金還是中非產能基金,其對海外項目提供的融資服務,成本都高于商業銀行。最終造成基金有錢但缺少項目可投,而走出去企業需要資金但卻因成本太高而融資困難。
建議:
1、政策共享,降低融資成本。一是建議金融機構要將國家支持鼓勵的企業走出去項目等同于國家重點項目對待,在融資方面支持企業享受同樣的優惠政策,前3年給予免息貸款優惠,之后給予年利息不超過3%的優惠貸款。二是對于中非發展基金、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等專項基金,如果以投資入股形式參與走出去項目建設的,建議增加投資年限并適當降低投資回報率,前3年應免回報,以后再逐步提高,使專項基金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
2、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加強服務,簡化審批手續。建議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外管局、商檢、海關等主管部門,采取多種方式為中國企業建立外聯渠道提供方便和機會,明確辦事路徑,設立專門窗口;在企業中外人員出入境管理方面,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盡快出臺新的更為便利的管理辦法,下放海外公司員工入境培訓簽證審批權限至使館,延長培訓簽證有效期,簡化審批手續,縮短簽批時間,確保走出去企業海外工廠順利運行。
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紡織企業和紡織人一定要時刻抱有創新意識,跟上轉型升級的步伐,并不斷開拓出傳統行業的新生機。
關于提升我國產業工人整體素質的建議
目前,我國勞動者素質與新興產業、技術性職業的要求差距較大,企業需要的技能人才嚴重不足,勞動者技能與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業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為此,必須著力提升產業工人素質和技能水平,全面推進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一、把提升產業工人整體素質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二、構建產業工人職業培訓綜合體系。健全職業教育教學標準,緊扣產業變革和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更新課程內容,讓職業院校真正成為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的搖籃。發揮各地工會職工學校的平臺作用。強化和落實企業培養產業工人的主體責任。落實國家關于企業培訓費用稅前扣除的有關規定,鼓勵企業加大職業培訓投入。
三、豐富創新產業工人培養模式。發揮技能競賽的引領作用。把各地區重點產業發展需要作為技能比賽的重點,并組織優秀職工參加全國職業技能競賽,使廣大職工在各類職業技能比賽中不斷成長成才。深化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積極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結對幫扶、名師帶徒等方式,發揮勞動模范的傳、幫、帶作用。叫響做實“工匠精神”,培養更多的工匠人才。整合政府、企業和工會等網絡平臺和信息資源,組織開展網上技術培訓、技能交流、創新成果展示以及網上練兵等活動,拓寬產業工人培養渠道。
四、破解制約提升產業工人隊伍素質的體制機制障礙。健全保證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要適當增加產業工人在群團組織代表大會和委員會委員中的比例,積極推薦產業工人作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候選人。建立和完善統一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的有效銜接,暢通產業工人向上流動渠道。鼓勵企業建立薪酬水平與技能等級和業績貢獻掛鉤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關鍵崗位和技能人才傾斜,提高技術工人的工資待遇。
五、營造“工人偉大、勞動光榮”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將那些作出突出貢獻的產業工人推薦參加“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的評選。組織主流媒體加大對產業工人的宣傳力度。
關于發展地方特色小鎮的建議
以發展特色小鎮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這幾年各地已有這方面成功案例,并已產生示范效應。與此同時我們需要警惕,有的地方習慣“做過頭”,特色小鎮似在“一窩蜂”發展。
其中有3種情況:一是急謀政績,急求虛名,在形式上做文章。二是不顧實際,滿天布“鎮”。三是作為“標簽”,實為房產。少數地方將實際的房地產開發,借以“小鎮”,貼標“小鎮”,以獲得政策利好和“契機”。
廣大人民群眾不希望看到“一窩蜂”發展后的特色小鎮即遭棒喝和整治。
創業教育和創業訓練已是高校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目前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資金短缺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最大制約。東西部地區政府對高校創業的支持力度差異較大,西部高校的創業教育發展和創業人數遠低于東部高校。因此,加大對西部地方高校創業基金支持力度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一)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對西部地方高校創業基金的支持力度。東部高校、“985”、“211”院校已具備很強的吸納市場資金的能力,而西部省屬高校很少能獲得政府資金的支持,但西部省屬高校承擔了本省接近70%的招生計劃任務,就業選擇在中西部的畢業生也占到55%以上。
因此,一是建議政府加大創業基金投入,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創業,充分接受創業教育尤其是創業項目訓練,使大學生的創業行為得以落實;二是設立專項大學生創業基金,用于拓寬西部高校大學生創業資金的來源渠道,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三是引導和支持少數創業學生逐步從生存型創業向機會性創業轉變,以便能更好地服務于西部區域產業升級和經濟建設。
(二)給予西部地方高校更多的資金政策支持。如陜西省高校自國家實施擴招以來,公辦普通高校一直維持著較低的學費標準,文法財經類3500/人年,理工類4500/人年。因此,建議增加高校自有調配資金,以確保學校設立創業基金或者是擴大創業基金的規模。
(三)建議在國家助學金和獎助學金計提經費使用政策上允許高校有部分的調控權利。西部地方高校貧困生比例平均接近三分之一,如果允許部分資助資金用于貧困生的創新創業支持,提升貧困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從學生的長久發展上遠遠要好于生活上的直接資助,達到輸血也要造血的目的。
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建議
現有的教育體制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這需要對現有組織模式、制度模式、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改革創新,才能形成理想結果。為了推動我國人才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建設
1. 建設全員全過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2.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機制建設。
3.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評估標準。
二、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主渠道
1. 不斷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
2.發展基于創新的創業教育。
3.強調社會創業教育。
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政策保障體系
1.優化經費投入結構。
2.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獎勵激勵體系。
四、加大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
1.創新教師培養形態,搭建長效培養平臺。
2.加大國際化創新創業育人建設。
關于加快推進地方金融“7+4”監管職責落地的建議
中央部署要求,各地要加強對“7+4”類機構的監管,即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7類機構,以及投資公司、開展信用互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眾籌機構、地方各類交易所等4類機構。溫州已經在“7+4”類機構的監管上邁出探索步伐。但從實踐來看,仍存在一些難點:打破多頭監管格局缺乏頂層制度支持;機構監管模式難有效應對混業經營風險;缺乏自上而下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建議:
1.加強頂層制度設計,盡快理順地方金融管理體制。
2.堅持立法先行,統一執法權限,充實執法力量,落實“嚴監管”。建議國家立法機關與中央政府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與職能相適應的金融管理權限。建立全國統一的制度規范和金融監管體系。
3.布局金融監管科技手段。建議在支持區域個別探索的基礎上,借助于融合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加快構建國家層面的“大數據”監控模式,實現全國地方金融監管一盤棋。
關于民族品牌如何轉型升級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建議
當前我國民族品牌建設主要存在缺乏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缺乏長期經營品牌的意識、缺乏工匠精神等問題。基于此,建議國家高度重視,盡快研究出臺幫助我國民族品牌轉型升級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相關政策,提高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建議:
1、將品牌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每個民族品牌都有著深深的民族烙印。發展民族品牌,必須將品牌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建議政府各部門要強化對全球市場信息的收集,對國際資源流動進行前瞻性的預測,對國內不同地區資源優勢、產業優勢進行清晰的把握,結合國內現有行業的發展情況,制定國家整體品牌發展戰略和各地區優勢產業發展宏觀規劃,幫助民族品牌企業提升產業優勢,打造優秀的民族品牌。
2、促進民族品牌自主創新,提升品牌競爭力
建議政府進一步通過在稅收、人才引進等方面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積極鼓勵民族品牌企業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品牌形象。
3、樹立民族品牌本土信心,逐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民族品牌要打造世界品牌,必須先做好本土化,贏得本國消費者的認可,只有本國消費者認可、了解、熟悉和接受,才能真正樹立起民族品牌的信心,才能穩扎穩打走向世界。
4、協助民族品牌企業做好品牌推廣工作
品牌要走向世界,除了“自強”還需要“外推”。建議政府充分利用外事交往等渠道,加強民族品牌的推廣,產生品牌外溢效應;通過僑辦、外辦和海外的僑商聯合會對接,宣傳、擴大民族品牌影響力。
關于提升精細化工行業本質安全的建議
安全生產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必須從提升本質安全入手,從根本上消除潛在安全隱患,為實現企業安全管理“零缺陷”、“零事故”創造條件。
建議:
強制淘汰落后工藝,大力推廣先進技術、提高行業自動化控制水平、風險評估應覆蓋工藝全過程、出臺安全自動化提升和改造的配套政策。
關于加強染料行業環境監察的建議
在充分提高企業利潤和經濟產量的同時,確保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這是我們技術人員的使命和擔當。目前環保執法水平存在地區差異,污染轉移擴散,環境違法成本低,行業整體創新能力較弱,環保治理水平不高。
建議:
制定環保精準執法細則(或體系)并加強行政作為;建立產業承接環境評價體系,算好生態賬;出臺具體措施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加強新技術推廣;建立綠色消費法律和政策導向,抵制高污染產品等。
關于進一步降低電價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企業通過實施自動化、智能化來加快轉型升級一方面降低用工,提高勞動生產率,破解招工難題;但另一方面,自動化智能化的結果必然導致用電量的增加,促使電價在企業成本中的占比會越來越大。
近年來,國家為減輕制造業負擔過重問題,出臺了不少降費減稅措施,但降低電價仍然是最快最直接的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措施。
建議:
相關部門能出面協調,進一步降低電力價格,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增強轉型升級的動力,將中國打造成真正的制造大國、制造強國。
關于改進環保監管措施,支持印染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在提升綠色發展能力的過程中,紡織行業長期面臨環保部門監管手段單一的問題,僅簡單以關停、限產、禁止環評等方法進行監管,缺乏投資引導、技改支持等正面措施;有些地方不區分企業情況,采取地區性整體停產的監管方法,成紡織企業生產、投資活動受限,成為紡織全行業平穩、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制約。
建議:
1、建議改進環保監管措施。建議對印染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實施分類管理,企業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應優先予以環評和備案。環保督查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在印染集控區內,僅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采取停產措施,不對符合排放要求的企業采取強制停產限產措施。
加強正面引導與支持。通過各級財政專項,支持印染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除了染整加工,化纖、紡織環節均可能產生污染物質進入印染廢水。建議加強支持跨產業鏈技改合作,解決諸如金屬銻、PVA等印染廢水污染物的控制與治理問題。
2、建議鼓勵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在紡織工業的各環節采用先進的節能裝備和節能技術,提升全行業的節能水平。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發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物排放的生態染整加工技術。
在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工業企業真正拼的就是自主創新能力。去年以來,由常山集團承建的石家莊市高檔服裝面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新型天然纖維、功能性纖維、差別化纖維和高性能纖維等高附加值紡織面料,著力加大研發攻關力度,發揮了行業研發創新平臺的帶動作用,取得較好效果。
建議:
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對傳統制造業企業申報科技專項的指導,精細分類、精準施策,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創新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