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未來還將“負重前行”
裕元集團今年首季的業績表現略顯疲態,它的壓力尚在,未來發展的步伐也不會太輕松。
昨日,港股主板上市公司、全球最大的運動休閑鞋履制造商裕元集團(00551-HK)公布了其截至今年3月底止一季度綜合業績快報,這家以國際知名運動品牌Nike、Adidas、New Balance等為主要客戶的“大牌”制造商,自去年全年業績錄得盈利下滑之后,今年首季的業績表現也略顯疲態,進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裕元今年首三個月實現營業收入為22.87億美元,按年同比上升8.9%;毛利率25.24%,較上年同期之25.04%略微上升0.2個百分點;純利方面則延續去年全年的下滑態勢,期內錄得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9544.1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約1.24億美元大跌23.3%,表現失色:

(裕元2018年一季度業績簡報)
制造業銷售下滑,盈利能力下降
據裕元業績簡報,今年首季錄得純利明顯下滑的原因主要包括旗下制造業務端銷售額下滑帶來營運反杠桿作用、期內非經常性收益減少,以及融資成本上升等。
具體來看,裕元首季度來自制鞋業務(包括運動鞋、休閑\戶外鞋及運動涼鞋)的總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3%至12.06億美元,同時當期生產的鞋履雙數較上年同期下降了5.1%至7660萬雙,每雙鞋的平均售價也較上年同期下降1.3%至15.75美元。綜合之下,今年一季度裕元有關制造業務(包括鞋履以及鞋底、配件及其他)及服裝批發業務的總營業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微增0.3%幾乎可忽略不計),為14.29億美元。

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裕元已確認非經常性溢利合共470萬美元,當中包括因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變動造成20萬美元收益及出售一間聯營公司收益430萬美元;對比之下,去年同期裕元因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變動錄得的收益就達940萬美元,落差明顯。
此外,今年首季裕元銷售及分銷開支也因零售業務為適應消費市場而持續探索及投資于各種舉措錄得2.88億美元,同比增加約35%,這也是導致裕元期內凈利潤大跌23.3%的原因。若撇除上述所有非經常性項目,裕元期內公司擁有人應占經常性溢利約為9080萬美元,同比減少13.8%。
增收不增利,業績現“危險信號”
其實早幾年的裕元業績表現還處在上升通道,營業額即便到目前也還保持著整體增勢,尤其2015及2016年,集團的毛利率和凈利潤也攀升至近幾年的小高峰:

如上表所示,可惜進入2017年,集團整體業績走勢出現回調,去年全年純利錄得下滑數據成為裕元踏進“增收不增利”現狀的一個拐點。而今年一季度純利繼續下滑“重蹈覆轍”,也反映裕元的業績增長之路已出現不太美妙的信號。
零售附屬寶勝私有化失敗,裕元繼續“負重前行”?
說到裕元目前的經營現狀,就不得不提一提其于今年初被最終控股股東寶成提私有化的零售業附屬公司寶勝(03813-HK)這一茬了。今年1月21日,裕元公告其間接持有62.41%股權的附屬公司寶勝被二者最終控股股東寶成(間接持有裕元49.99%股權)提私有化,一時間寶勝私有化一案被市場廣泛關注,令裕元及寶勝股價很是被炒高了一番。
作為裕元零售業附屬的寶勝,是國內知名運動服飾產品零售及代理商,主營業務為運動服裝零售及經銷代理品牌,是Nike與Adidas在國內最大分銷商。當時公告的私有化計劃來看,寶勝順利私有化退市之后,裕元與寶勝的關系將由“母子”變成“兄弟”,裕元將專注于代工制造業務,而寶勝所有權益收歸寶成持有,并專注于零售業務。
而回顧寶勝過去一年的業績表現,雖然其營業收入仍然維持著相對穩定的增長,但2017年各季度寶勝的凈利潤都錄得了較明顯的跌幅,在日益高漲的員工成本及租金開支等壓力之下,寶勝的利潤前景并不樂觀:

今年4月10日,寶勝宣布私有化一案在股東特別大會上被否決,這意味寶成、裕元及寶勝各方張羅了近3個月的寶勝私有化一事宣告失敗,寶勝將不會退市。消息出來一度另裕元及寶勝股價雙雙大跌,4月10日當天裕元股價跌去10.54%,寶勝股價更是一日內大跌了31%。
在體驗了一把資本市場的狂歡盛宴之后,隨著寶勝私有化的告吹,裕元也宣告“減負”失敗。對于目前的裕元來說,最大的“不適”也許就是在顯見的將來還要繼續“負重前行”一段路吧,畢竟從自身業績來看,裕元的壓力尚在,未來發展的步伐也不會太輕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